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宿迁市是个农业大市,74.5%的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全市人均GDP,特别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255元)远远低于江苏全省"九五"末的平均水平.如果就农业搞农业,就农村发展农村,就农民致富农民,跳不出"三农"的圈子,农民的收入就难以提高.因此宿迁要全面建设小康,关键是把农村过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而每年相当数量的初、高中落榜生回乡,加入到富余劳动力的队伍中,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对初、高中落榜生实行100%职业技术培训和适龄人员100%转移输出)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总人口5974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0%左右,人均耕地面积1.1亩,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比重达64%,农业GDP占全省GDP的份额为14.9%.湖北也是一个教育大省,全省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当务之急是要繁荣城乡经济,富裕广大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富裕广大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数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农村教育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由农业、劳动部门负责,农业、劳动、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六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国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 974万,其中农业人口占59.41%.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 662.28亿元,其中农业占14.9%.近几年,我们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去年全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3.5元,达到2 352元,科技教育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到46%以上.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全国13亿人口中,62%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而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全国还有3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西部有6 000多万人刚刚越过温饱线,收入极不稳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就必须城乡统筹考虑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户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地流动.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推进城镇化,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就需要培训农民、引导农民、扩大农民的就业面.农村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应承担起解决"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关键和基础、面对5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状况,面对农村近2亿的富余劳动力,面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从业的挑战.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养,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做到领导上重视,政策上支持,教育资源上合理配置,多种教育方式并举,内容上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综合效益低又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五年来,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人,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8.
加强统筹创新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辖12个区市,70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岛市农村人口呈下降的趋势,但农村人口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关系到我市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受到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几年来,我市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开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强化政府的统筹领导,深化农村职成教育改革,使农村职成教育走上了一条带领农民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从1979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了20个百分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推进,我国将在今后10至20年经历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从农村人口到城市人口的大转移。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5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亿。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将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特点:陕西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59万人,农村人口2812万人.全省辖107个县(市、区),1739个乡镇.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省级贫困县20个.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398.58亿元,财政总收入175.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5.4元.陕西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1363万人.目前按土地保有量计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需约450万人,现在常年在外务工的有220万人左右,还有近700万人需要转移和输出.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江苏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农民致富工程,事关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大局.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地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大力推进,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江苏省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629万人,比上年新增72.3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37元,增加110元,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比重为45.3%.2003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共培训农民134万人次,其中培训回乡初高中毕业生48万人次.在培训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中,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9万人,通过教育培训,转移输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7.37万人.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2004,(10):14-15
太原市现辖6区1市3县54镇,1030个行政村,有常驻人口324万,其中农业人口105万,劳动力人口42万,城市化率为67.6%。市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84%以上。就农村而言,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平川县区农业相对发达,山区和丘陵区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全省率先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奋斗目标,广泛开展的旨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的产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使本来劳动力就富余的农村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合理、有序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克服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着力点.要正确认识其地位,建立长效机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作为提高农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证书"教育,在云南实施 10多年来走过的路程,通过实施经验的总结,旨在说明云南"绿色证书"教育不仅在推动全省"两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确实为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真正体现了科教扶贫、科教兴农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县域职业教育只有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扎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大力培育应用型人才,搭建农业科技辐射的平台,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致富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教育》2004,(9):57-58
学校简介:学校是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坚持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面向广大农民子女开展职业培训,确立了"一切为了农民子女成才,一切为了农村家庭致富"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我国约70%的人口在农村,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及种植业增大的空间很有限。要使农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人均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甘肃是一个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农业大省,2005年,乡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9.97%,人均GDP仅为7477元。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43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12个省级重点扶贫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980元,连续8年列全国末位。因此,要缩小甘肃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就必须破解“三农”问题,通过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把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截至2005年,全州总人口3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1万,占全州总人口的90.57%。人均基本农田不足0.3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60余万,且每年还要新增约4万农村劳动力。因此,自治州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都在努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如今,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