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林森 《广西教育》2005,(7B):75-76
教了许多年书,教过各种各样的“学困生”。近年来,学校进行高中分层教学试点改革,领导分配我特殊任务:教两个英语单科成绩较差的班。这两年,伴随着这些“学困生”的成长,特殊的经历给我的教育生涯增添了不寻常的体验:下面就来说说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学困生在每一个学校、班级中都是客观存在的。他们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却很广,直接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那么怎样使“学困生”尽快转化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小学数学学困生常常是“三差”学生:第一,基础知识差;第二,运用能力比较差;第三,学习习惯差。对于这“三差”,学困生至少也具有其中的一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学困生转化工作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困生大致可以分“智商“学困生、“情商“学困生和“偏科“学困生.……  相似文献   

5.
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一直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己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特别对学困生的重视。在从事一年级的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在第二个学期慢慢出现了学习困难的现象。怎样杜绝在一年级出现学困生,让我困惑的同时也深究学困生出现的一些深层原因。下面就我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做一些剖析: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探求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切勿忽视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所谓“学困生” ,一般是指学习困难且有障碍的学生 ,但主要表现于生理和心理障碍引发的学习困难的状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复杂 ,多是外在客观的 ,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注意到学困生的短处而批评指责 ,却不为他们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而创新研究。更有甚者 ,把学困生拒之成功的大门之外 ,轻则辱骂…  相似文献   

7.
李祥珍 《贵州教育》2010,(16):20-20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班上总有那么几个“跟不上”的学生,也就是“学困生”,影响全班的总成绩。确实,提高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每个教师的心愿,也是让老师伤透脑筋的事。那么,如何让他们能跟得上,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的存在是每个班级不可避免的,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于“学困生”感触颇深,针对学困生辅导这个话题我也来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傅冬梅 《辅导员》2010,(20):43-43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每届都会有为数不少的英语“学困生”。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最头疼的工作,但也是必须想办法突破的工作。这个新的学期,笔者教九年级三班、五班的英语。拿到他们的升级成绩单,特别是五班,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学困生特多。从教十几年了也深深知道,转化一个英语学困生比其他学科更难。下面是一些我在日常教学中辅导“学困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教育问题,向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让“学困生”脱困,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不仅关系着教育的今天,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教育界对此做了不少积极有效的探讨,笔者从“语文”母语教学的角度,在“创新写作”课题理论指导下,经过在教学一线的实验、研究、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让“学困生”摆脱困境的方法:赏识→爱心→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1.
叶红梅 《考试周刊》2010,(56):247-247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外貌、个性各异,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或多或少总会有几个学困生,数学学科的学困生尤其普遍。我从教二十多年,没有学困生的班级几乎没有。因此如何使学困生不再“学困”,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摸索防止学困生产生和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所带的班级中较大部分学生是“学困生”,管理和转化“学困生”也就成为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对此问题谈一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王玉武 《时代教育》2010,(2):63-63,78
教学中,对大学生应注意一分为二地分析,避免智力方面、非智力方面的误区,区分“学困生”类型,找出“学困生”落后原因,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坚持因材施教,抓好分层教学,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树立学习自信,培养良好学习品质,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大都具有下列不健康的心理特征:丧失学习兴趣,缺乏自尊与自信,自卑感强。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对“学困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途径:1.创设展示平台。助其施展特长。在处理与钟表计时有关的一次习题课前,我曾向学生们表明我正因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钟表模型而着急。平时表现积极的同学听后面露难色,该班有名的调皮生王得乐却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小声发了言:“这有何难,哼!”我想:何不借此机会考验他一下。于是我把准备钟表模型的任务交给了他。第二天,他果真给我拿来一个非常实用的钟表模型。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论坛》2007,(5A):54-56
主持人:“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以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英语“学困生”及从事其教学的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学困生”英语学习基础、学习情况并征求其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提高“学困生”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用爱心唤醒信心,用热情激发兴趣,用耐心教会方法,用行为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对“学困生”的管理、教育、转化,是每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生源的特殊性,民办学校往往成为“学困生”的集散地,学校里的“学困生”比例可能更高。如何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探索“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方法,就成为了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困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从而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19.
管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木桶理论”,此理论认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个理论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教学中,一个班级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尖子生,那些老师眼中的“庸才”——学困生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重视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无论哪个年级,哪个班级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困生,所谓学困生,既包括缺乏学习愿望与动力、不能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难题。虽然学困生是老师眼中的“老大难”,但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被转化的。下面我就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