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逦丽  张华 《考试周刊》2012,(49):112-114
通过对2000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7—18岁青少年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旨在从2000—2010年十年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变化趋势中,验证我国近年为提高学生体质所实施相关政策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师》2011,(20):5-5
本刊讯(林弘宁)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等l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根据其近日公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我国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并表现出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其中,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4.
结合全民健身的大背景,利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2000—2010年我国国民体质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我国国民体质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国民体质服务.研究发现:我国国民体质存在空间正相关,高值聚集和低值集聚都很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有缩小趋势,低值区集中于西北和青藏区,有扩大趋势.国民体质的空间差异性在缩小.此外,影响我国国民体质的因素中,社会经济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不久前在京发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  相似文献   

6.
学生体质健康在不断的下降,我国的国民体质在不断的衰退,这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体质健康的社会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规律,为解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膳食结构及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的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却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入手,谈谈对于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质健康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状况,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青少年是同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朱的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正面临着臣大挑战,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从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国学生体质缝康教育,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体质健康理论体系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担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初中生体质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应当强化学生业余时间锻炼的指导与要求,增强学生体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生业余体育锻炼提出的背景、实施的要点以及具体成效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一、当前初中生体质状况及业余体育锻炼提出背景1.初中生体质状况分析依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初中生体能素质整体水平比2000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学生柔韧程度、爆发力、肌力、耐力以及肺活量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2010年民航空乘专业在面向初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国民体质状况,指出建立区域性体质调研库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我国国民体质发展水平进行持续的,动态的,科学的监控,为大规模,全年龄段人群的体质监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据今年3月初一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结果公布,我国青少年近10年来体质整体下滑!2005年,学生肥胖率检出比2000年增长近50%,小学生近视率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76%,大学生为83%,而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病症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患病年龄提前了10到20年。据一份新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相比2007年略有好转,这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下滑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整体水平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国民体质的改善与增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此外,由于体质可以综合反映某个群体或个人在某个时期内身体发育、生理机能等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国民体质的增强不仅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为此,了解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不仅为国家教育、体育和卫生等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不同时期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测量、评价与研究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调查显示,中小学体育场地和时间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需求,分析认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学校体育是广大青少年铸造健康身心、培养体育技能和习惯的最关键场所和最重要时期,提出应在课时量、时间、政策方面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但近些年不同年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最近多年仍一直呈现着下降趋势,这对学校的体育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目前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都不加大教学难度,有危险的项目慢慢都不再开设,只因大多学生体质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伤。只有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才会顺利开展,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就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量、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鞍山市国民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全面了解鞍山市国民体质状况,为鞍山市国民体质的系统监测与研究奠定基础,为提高鞍山市国民健康意识和身体健康水平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在中小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致使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等原因,造成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年出现下降的趋势,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民体质的区域分布、运动项目的区域分布和运动员选材研究的分析,提出了从人种的演化来探讨我国国民体质的区域分布特点,从国民体质区域分布和不同项群运动员的区域分布来确定该项群运动员选材的区域,为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49):1-2
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身体素质的高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通过对相关统计以及调查数据的查阅可发现,大学生体质健康呈现出不健康的发展形式,促使其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改善已经成为目前大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针对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存在着体质健康问题,我国大学高校应该积极建立相应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干预体系,以实现对学生体质的增强,从而切实地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书育人》2011,(36):66
2011年12月初,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市教委在京发布了《2010年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公报》和《北京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报》。数据显示,与2005年的上一次监测时相比,北京成年人的力量耐力和反应能力、老年人的柔韧性均持续增长,但各类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却呈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国民体质空间差异的机制进行研究.以2014年发布的31个省市(自治区)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作为衡量指标,选取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海拔高度、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森林覆盖率和多年平均气温作为区域自然环境影响因素,采用GWR模型分析国民体质空间差异的环境作用.结果表明:自然环境对国民体质的影响有空间异质性.多年平均降水量对国民体质影响最大,而且是正相关;平均海拔高度的影响最小,且是负相关.同一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方向和强度差异很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总体从东南向西北降低,但是,平均日照时数和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在南北向又存在分异;多年平均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以中部地区为核心向东、西变化;森林覆盖率的影响则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