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有关动态平衡题 例1 一个已知力的F=10N,将其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已知F1与F的夹角为30°,则F2的大小( ) A.一定小于10N B.可能等于10N C.可能大于10N D.最小等于5N  相似文献   

2.
题目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位于P点,第一次小球在水平力F1作用下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第二次小球在水平恒力F2作用下从P点移动到Q点,图中θ角为已知角.问:力F1和F2做功相同吗?  相似文献   

3.
1.1<k<3[提示:错解的原因是没有考虑三角形内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性质] 2.F=(7/2)mg[提示:小球从A到B的过程机械能不守恒.小球运动到  相似文献   

4.
叶玉琴 《中学物理》2011,(11):20-22
一日,同组的Z老师拿来一道题,让同事们讨论如何求解,这是去年某地的模拟题,题文如下: 如图1所示,长为2L的轻质杆两端有质量均为优的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小球B,A靠在竖直墙壁上,B与地接触,均不计摩擦,开始时杆与水平面成60°角,放手后A下滑、B右滑.问:当θ为多大时A刚好脱离墙壁?  相似文献   

5.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中第七题如下: 如图1所示,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拴着一个质量为优的小球A和质量为2m的小球B.A用细线拴住悬挂起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细线烧断,并以此时为计时零点,  相似文献   

6.
17题:如图14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A静止在光滑斜面的底部,斜面高度为H=2L.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离开斜面后,达到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球B刚好能摆到与悬点O同一高度,球A沿水平方向抛射落在水平面C上的P点,O点的投影O’与P的距离为L/2.已知球B质量为m,悬绳长L,视两球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相似文献   

7.
我在《库仑定律》的习题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两个带电量不相等的相同金属小球,当相距一定的距离时,其相互作用力为F1,若将两个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并保持原有的距离不变,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F2。请问F1=F2吗?理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郭信平 《物理教师》2011,32(7):F0003-F0003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2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第25题):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相似文献   

9.
2008年深圳一模数学卷(理科)第17题:将一个半径适当的小球放入如图1所示的容器最上方的入口处,小球将自由下落.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经过第1层中间的通道后,将3次遇到黑色障碍物,最后落入A袋或B袋中.已知小球每次遇到黑色障碍物时,向左、右两边下落的概率都是1/2.(Ⅰ)求小球落入A袋中的概率P(A);  相似文献   

10.
2010高考全国卷1理第21题的第(1)问是: 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E(-1,0)的直线2与C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证明:点F在直线BD上.  相似文献   

11.
张卫夷 《物理教师》2001,22(7):38-39
不久前听了一堂公开课,授课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尺的细线悬挂在0点,在0点的正下方P点有一枚钉子,OP之间的距离为R/2,现将小球拉到与0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点,将它无初速度地释放,判断小球能否到达与初始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并启发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球通过0点.原本的意图是打算让其回答: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下的足够大的初速度,但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2.
夏丽佳  白春 《物理教师》2009,30(10):26-27
2008年北京理综卷第24题原题: (1)如图1所示,ABC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段水平,AB段与B段平滑连接,质量为m1的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段上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  相似文献   

13.
我在<库仑定律>的习题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两个带电量不相等的相同金属小球,当相距一定的距离时,其相互作用力为F1,若将两个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并保持原有的距离不变,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F2.  相似文献   

14.
题目(2010年全国Ⅱ卷第25题)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相似文献   

15.
刘书堂 《物理教师》2009,30(4):56-5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新课程教材,在力的分解这一节的课后练习题中,设置了如下3个对已知力进行分解的练习题:已知力F的大小和方向,在以下3种条件下(如图1见原书图3.5—7),通过作图求两个分力F1和F2.这3个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明确:在有些条件下,已知力可分解为唯一的一对分力;在有些条件下,已知力可分解为多对分力.实际上,对一个已知的力进行分解,不仅有这3种情况,而是共有7种情况;分力有唯一解也不是只有教材所列的两种情况,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下面分7种情况对力的分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如图1所示,装置中OA、OB是两根轻绳,AB是轻杆,它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A、B两处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此装置悬挂在O点,开始时装置自然下垂.现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装置静止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轻绳OA竖直.  相似文献   

17.
唐伯景 《物理教学》2012,(10):49+59
下面的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常见的题目,都可谓是中学物理中的经典题目,也常被命题人稍作改变,出现在各类考试中,但细加分析,发现很有问题。[原题1]如图1所示,细绳的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细绳的另一端穿过光滑小孔。在拉力F的作用下,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今将拉力的大小缓慢地增大到4F,使小球仍在  相似文献   

18.
题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的密度之比为ρ1:ρ2=2:3,将它们都浸在水中,当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F1:F2=4:3,求两球的密度.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11年第11期刊登了叶玉琴撰写的题为《一道力学题的求解及感悟》一文,文中探讨的问题是: 如图1所示,长为2L的轻质杆两端有质量均为m的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小球B,A靠在竖直墙壁上,B与地接触,均不计摩擦.  相似文献   

20.
于发智 《广东教育》2010,(12):16-18
2010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第19题是这样的:如图1,一个小球从M处投入,通过管道自上而下落到A或B或C.已知小球从每个叉口落入左右两个管道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