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叙述学中的视角理论对《爱情故事》的文本进行细读。发现该文中的两种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产生了两个文本:显文本和潜文本。这两个文本传递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不可靠的价值观。由全知视角叙述的显文本传递了思想高于容貌的价值观,而由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潜文本所传递的是容貌高于思想的价值观。潜文本颠覆了显文本的价值观。这是作者对叙述视角模糊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叙事学注重研究文本的共时性结构,形成一种静态主义的研究模式,但是近年来,西方叙事学逐渐重视对叙事进程的研究.很多叙事作品具有两种叙事进程,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大部分学者只注意到了作品的显性叙事进程,却忽略了隐性叙事进程,也就忽略了作品的潜文本,而这种潜文本往往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与显性文本构成互补或解构关系.《生死疲劳》也存在一个隐性叙事进程,这个隐性进程对小说的显性文本构成了挑战,形成了颇有意味的反讽效果.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这个隐性叙事进程与显性叙事进程所构成的张力与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3.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阮世勤撰文《论当代欧美电影中“屠龙习俗”的叙述建构》指出,龙作为人类文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广泛地出现在历史上各类叙事文本中。当代欧美电影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重要叙事媒体,也不断地从其他各类历史叙事文本中借鉴龙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美国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在其漫长且不断创造精品的导演生涯中,以他敏锐的审美洞见力,细致观察、审视现实世界自然更替和社会变迁,为电影世界制造了无数的展示现实世界"存在"的、令人叹服的电影文本.希区柯克的电影文本同其他多数以表现社会心理的、伦理的、浅层人物性格的电影文本不同,在他的电影文本中,他巧用"结构"的叙事能力,使形式结构发挥了推进电影文本中故事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7.
读者与潜文本中一些不确定点形成强大张力关系而对作品符号进行解码和意义二度建构,空缺成为建造审美对象的重要引导契机,否定性成了文本和读者接受之间的调节者而激发读者的创造力量.  相似文献   

8.
电影文本中傻子的产生和出现赋予了电影作品某种特殊的"标记"和意义,传达了复杂人生况味和对世界的深邃思考.大智若愚、象征符号、痴情、特殊的傻子诸类型,揭示了电影文本中傻子形象的美学价值,有反讽性、均衡和画龙点睛作用,以及诗性化、制造视觉奇观与审美极致原则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影与文学都是人类的一种表意方式,都具有时间形态的艺术特征,因此两者的相似性即为叙事性。当代叙事学研究以及电影改编自文学的普遍现象,均表明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相似性的根本所在。叙事文本的基本范畴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因此从两者的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的技巧——修辞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则能清晰地看到电影与文学叙事相似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但探讨片名翻译的文章大多囿于传统的翻译理论框架之内。本文从显文本与隐文本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显文本与隐文本的此消彼长与相互制掣,对国语电影片名的英译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