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梁启超晚年偏爱佛学,在史学研究中大量使用佛学话语来解读历史和史学,倡导史学界重视佛教和佛学,故其晚期史学思想也深受佛学理念的影响,在历史发展动力、因果律的理解及经世致用思想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思想倾向,体现出明显的佛学取向。佛学的影响使他更加注重历史发展主体性因素和精神作用,塑造了其晚期史学的基本风貌,并使其得以融汇佛、史,以佛家的胸怀践行史家的天职。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中期阳明学派的创始人,是明代最重要的理学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受佛学的影响较大,探讨佛学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实质,了解佛学对于中国儒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也有其积极现实意义。 一、王守仁学术与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 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对王守仁教育与学术思想历程的总结是:“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辞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  相似文献   

3.
王维终身学佛奉佛,诗画艺术成就与其较高的佛学修养难分难解。佛学,作为影响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不对他的诗画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王维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就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无穷的虚幻、空寂的境界,同时佛学思想也使其绘画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佛学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具有严密的思维方式、博大的理论体系、卓越的思想内容,且能在文论史上独步千古。本文通过佛学思想对《文心雕龙》一书理论范畴、体系结构、思维方式诸方面影响的论述,力图就佛学对该书的影响作一中肯评价。  相似文献   

5.
近代女作家吕碧城主要以文学名世,然而她的文集中有不少佛学论文,这些论文集中体现了她的佛学思想。吕碧城佛学思想特征在于将佛学与科学、民智启蒙、平等意识、女权思想等相互融合,而这也是近代佛学思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方珍 《巢湖学院学报》2004,6(4):121-128
深受佛学思想影响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由于不符合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的思想标准,曾长期遭受冷落.事实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将佛学思想引进诗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歌境界.它为后世的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对今天的文学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振岱因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自青少年起就信奉佛教。其佛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即世俗信仰的礼佛祈安;其二是与僧友多有交游,有诸多诗词唱和,常怀方外之想;其三是三教融合,以儒学戒慎修身为指归。何振岱的佛学思想,是人间佛教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8.
“儒释之辨”是中国历史上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不同化派别之间的论争,而理学对佛学的批判达到了其高潮。理学“儒释之辨”的核心是理学教育思想对佛学教育思想的批判,因此,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理学“儒释之辨”无疑更能把握其本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宋明理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东晋南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有着崇佛的门风,这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谢氏子弟的文学作品,与佛教注重静观山水密切相关。佛教还影响到了谢氏文学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最为直观的表现是在作品中直接引用佛教用语。谢氏子弟文风之“清”的形成也与佛教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基督山伯爵》作为一部以情节取胜、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通俗小说,思想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与佛学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基督山伯爵》体现的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金代居士李屏山在佛学、文学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他一生追求儒、释、道三教合一,佛学为主,回击道学家们的恶佛、辟佛言论,阐明自己的佛学思想。这不仅促进了三教思想、特别是佛学思想的传播,而且还影响到了金代的文学风格。然而,由于三教是不同的学问,加之李屏山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是以佛学为主的,所以三教不但没有糅为一体,反而进一步凸显了它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袁宏道的思想在万历二十八年发生了急遽的变化,表现为其佛学思想由禅宗转为净土,其哲学思想也从李贽、焦竑一系转向反省、修持,这一转变是受生活变故的影响和对生命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明理学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的陆九渊教育思想,与佛学尤其是禅宗思想有着极大的关系,受佛学的影响很深,但从其性质来说,则属于儒家,从其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对佛教教育思想的批判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朱熹之以陆学为禅学主要是从其外在方法论的特征而言,并非深入到其内在的思想属性。  相似文献   

14.
大历京城诗人普遍接受佛学思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时代地域有关,也和个人人生际遇有关。佛学思想不仅影响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审美风格。深入了解大历京城诗人与佛教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历京城诗人的艺术成就,以及他们在诗歌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明代居士佛学盛行 ,李贽与袁宏道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他们的佛学思想不但在明代 ,就是在整个中国佛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他们二人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了他们佛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同中之异 ,并对他们佛学思想的意义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6.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的展现,主要集中一个“空”字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  相似文献   

17.
苏轼于佛学浸染极深,佛禅思想对其词的创作有很大影响.苏轼词中常含有佛理禅思,表达他人生如梦的感受以及虽处逆境却随缘自适的人生智慧;常展现出一种空灵澄澈、静寂清寒的禅境.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受西方现代学术思维的影响,“唯证乃知“的传统佛学研究原则受到挑战,佛学研究方法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但是,由于佛教的实践性要求,佛学的内在诠释原则和体证方法始终有其重要的地位。这种“学“与“证“之间的冲突,导致了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分裂和困境。在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背景下,研究者应该对各自方法的界限与有效性具有清醒的自觉,不李代桃僵,也不厚此薄彼;同时,也应该在整合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佛学研究方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探讨鲁迅和柳宗元接受佛教影响的过程经历,诠释二人对佛学的判断,辨析其思想的异同。认为二人尽管对佛教的评价角度不同,评价程度有别,但他们都推崇、钟爱佛文化,同样具有研究佛学而不信佛的佛学观。  相似文献   

20.
佛学在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与作用必须客观如实地界定。从事物的因与缘言之,佛学对宋明理学的形成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思想助缘的作用。宋明理学提出了一系列本体意义的范畴,并自觉地为儒家道德伦理寻找形上根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的影响。而且,宋明理学提出了性善的遍在性思想,并对人性恶进行了分析,尤其是理学家提出性的超越性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消化了佛学的一些资粮,深受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