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散文鉴赏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通过阐述揣摩语句的含义,感受散文的魅力及塑造的形象,品位优美的语言,以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以引导者的角色来帮助学生学会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学鉴赏能力。一、散文的背景及意义散文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先进思想的冲击,已经逐渐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学形式,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一种有着技术和艺术要求的语文传统学习方法,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尤为重要,但它只有和文学的鉴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教学的作用。研究散文作品的诵读审美学习意义,正是在于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范文,并且能在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散文的文学特质,充分发挥诵读在培养学生散文阅读和鉴赏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女人散文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这儿所说的“小女人散文”,并不是指那几篇可以称之为精品的作品,而是大多数相对一般,相对平庸的“小女人散文”。因为,我认为评论一种文学样式,应以中间层面上的作品为样品,才可公允。例如武侠小说,单以金庸所著,它早应登上大雅之堂,但可惜其它武侠作品惨不忍睹,所以它至今还是地摊货色。“小女人散文”定义众说纷坛,但总归不过是“女人写的小散文”,“小女人写得散文”或“写女人的小散文”,是同大男人散文、学者散文或者更深意义与杂文相对来说的。它兴起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上海,发表于相对轻松的副刊晚报,所写的也不…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正确把握散文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和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了解中  相似文献   

5.
作前准备☆文学鉴赏中的评论写作就是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而写成的文章。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对有关文学问题的探讨,对文学史的研究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对作品的分析、评价。我们这里谈的评论写作,主要指的就是对作品的评论的写作。写好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6.
陆红梅 《考试周刊》2013,(29):45-45
<正>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阅读散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感受作品的文情并茂,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心灵的洗礼。一、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散文的情感美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作者的情  相似文献   

7.
艺术作品往往都是情感的产物、情感的结晶。不少对散文写作深有体会的作家,都对散文中情的作用,作过生动肯定的描述:“文学的特征之一是以情感人,鉴赏者在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往往感情非常投入地参与其中,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共同感受着喜怒哀乐。”。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自然具有这个特征。情感可称得上是散文的灵魂,在此,本文选取现代散文的部分作品,试图以美学的眼光来分析情感美在散文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与诗歌一样,散文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具有取材广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形式自由、语言质朴率性等特征.因此,鉴赏散文要从捕捉其线索、了解其表现手法、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情趣等方面入门.  相似文献   

9.
文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读者运用文化积累重建作品意象,并补充、丰富作品的意象.文学鉴赏是对审美意象的再创造,是一种审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宋雅帆 《现代语文》2008,(5):121-121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我们了解中国悠久历史的一扇窗口。因此,高中新课标和高考都把鉴赏古典诗歌作为考察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可是在学习中学生对鉴赏诗歌却觉得无从下手,找不到切入点和突破口,以致于在考试中丢分较多。那么,如何鉴赏诗歌呢?  相似文献   

11.
徐颍 《天津教育》2023,(10):47-48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短评主要是针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和分析,可归于议论文教学。文学短评写作贯穿于高中语文学习全过程。在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等多个任务群都有关于文学短评写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写作资源、写作知识与写作情境。同时,文学短评写作也能促进深度阅读,读写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散文是文化散文,其思想与艺术审美价值在于其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推崇。具体表现为,在内容上,在其散文中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的铺陈,并洋溢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情感;在艺术上,反对功利文学,其散文具有隐藏性,有很强的鉴赏意义与消遣价值。此二者奠定了其为中国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必修阶段,散文虽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但并非学得很系统。苏教版选修课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与提升,旨在通过教学,对学生“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尝试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4.
刘强 《中文自修》2023,(7):52-53
<正>文学作品的鉴赏一直是高考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生在高考复习中的难点。在高考试卷中,文学作品一般包括现代散文、小说、古典诗歌、古代散文等几种文体,虽然不同文学体裁在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各有侧重,但从文学表现与文学鉴赏的规律这一角度来看,结合同学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可以把以上几类文章的考查,都放在文学作品的鉴赏里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歌形成期即齐梁永明以前时期发生的楚辞评论现象与其它阶段的楚辞评论有着不同的性质,它不是自觉地对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学遗存进行各种评价,表现批评者的审美观、鉴赏观和文学观,而是中华多元文化进入汉代由冲突到融合不自觉地在文学上的反映,有着巨大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通过论争,楚辞特点为人们所认识并逐渐形成一种与传统相对立的诗歌理论,而且更主要地是涉及到文学转折时期诗歌发展的历史趋向问题,然而这些问题至今还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文试图把中国诗歌形成期的楚辞评论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运用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科学、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一般到特殊等研究方法,探讨这种文化现象发生、发展、影响以及反映出的汉代诗歌发展的趋势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觉意识、独立品格和学术个性是文学批评家和理论研究家林非的显著特色。他的鲁迅研究已完成了从诠释作品、传记写作到透过文化视角全面俯视的转变;他的现代散文研究也由鉴赏式的点评到散文史的建构,乃至在现代意识指导下从事宏观散文理论体系的建设这样渐进性的三部曲,具有现代性、实践性和对话性的特点;伴随改革的时代,他还愈来愈关注文学与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提出了建设中国新文化的观点,以剔除中国传统文化中封闭、保守、狭隘、单调、盲从和驯服的消极面,表现了高远的文化视野和觉醒的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作品的文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具体地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感到欢欣愉悦。它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文学鉴赏主要内容有把握文学体裁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现并概括作品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鉴赏其作品内容;赏析、评价作品的语言特色与表达技  相似文献   

18.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因此,戏剧文学鉴赏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是中学文选鉴赏中  相似文献   

19.
正在理论高地上对西部散文的俯瞰中国是散文的故乡。中国是散文之花开放得最为美丽的国度。散文是中国文化古老的源头和文化的基础。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其他哪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更热衷和更崇尚散文了。高彩梅就是一个游弋在散文王国里自由而快乐的天使,她是一个既有散文艺术作品,又有散文的理论作品的创作和评论兼修的"双料"作家。我觉得在散文界能兼  相似文献   

20.
收入《文海泛舟》中的文章,主要是笔者在文学评论及文学鉴赏方面形成的一些文字。书名《文海泛舟》是寓意自己驾着一只小船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采集到了一些珠贝。全书40多篇文章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几篇有关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第二辑是古今诗词名篇的鉴赏文章;第三辑是古今散文名篇的鉴赏文章;第四辑是笔者读了几本书后有感而发写的几篇书评。为方便读者阅读、鉴赏,第二、第三辑在鉴赏文章后面附上了原诗、原文,有些古诗、古文还加上了一些必要的注释。需要说明的是,好些文章在收入本书时,从标题到内容,笔者根据不同情况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