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怖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个白?用疫情重灾区总统的话说,埃博拉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 致死率高 “埃博拉”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即扎伊尔)北部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丧生,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4,(9):34-35
【新闻】2014年8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最近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导致826人死亡,比前一次报告时的729人足足多了近百人。【埃博拉病毒】"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3.
初看,这些美丽的图片酷似现代艺术作品,但实际上展示的是引起最致命疾病的细菌和病毒。这些图片由德国眼科学摄影师使用最新的高科技设备拍摄加工而成。 1.放大12500倍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十分罕见,感染死亡率在50%~90%。它最早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被首次发现,1976年在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再次被发现后,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肆虐埃博拉病毒是丝状病毒(FiloVirus)中的一种。丝状病毒已发现的有三种:马尔堡(Marburg)、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和坎博拉·扎伊尔(EbolaZaire)。埃博拉·苏丹比马尔堡凶狠,1976年出现在苏丹南部,在奴...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病毒疫情自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旧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初次爆发,三年后在苏丹同一地区小规模复发一次后则沉寂了15年。1994年在加蓬地区再次突然复苏,至今在非洲多国已反复爆发15次,造成了4362人感染,2659人死亡。2014年,西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和情况最复杂的疫情,局面失控。埃博拉病毒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普遍易感且无性别差异,其天然宿主仍不确定。近四十年,疫情在一个地区消散后不知何时会在另一个地区突然暴发,被形容为像光的波粒二象性一般难以理解。由于埃博拉病毒对人体多器官普遍攻击而防范困难,加之开发病毒防治药物项目资金匮乏,人类至今没有找到能有效对抗埃博拉疫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据2014年9月10日《科技日报》援引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意大利等国研究人员,对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及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联合研制的疫苗进行了测试。他们首先给4只恒河猴注射了一剂疫苗,这些猴子在接受注射5周内均对埃博拉病毒产生了有效免疫反应。测试所用疫苗研制基于黑猩猩的一种感冒病毒,其中含有两种类型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与苏  相似文献   

7.
当今 ,人类贪食野生动物 ,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餐桌上除了天上飞的飞机 ,地上跑的火车外几乎应有尽有 ,从常见的青蛙、蛇 ,到不常见的甚至稀有的国家保护动物穿山甲、大猩猩……数也数不清。人类大量捕食野生动物 ,不仅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也增大了人类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埃博拉病、艾滋病和非典型肺炎都源于人类贪食野生动物。1 贪吃猩猩使非洲遭受埃博拉病毒袭击埃博拉病毒最先于 1976年在刚果暴发 ,当时一种莫名的病毒袭击了埃博拉河沿岸的村庄 ,造成数百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由此得名。 2 0 0 1年 10月下旬 ,加蓬北部奥果韦——…  相似文献   

8.
科技之光     
便携血液清洁器虽然“个头”还没有钢笔大,但这种装置可以过滤掉天花、埃博拉和其他血液病毒,这就是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的血液清洁器。这种血液清洁器的工作原理类似干肾脏病人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都是利用过滤器清除血液里的毒素。但和传统的透析不一样,血液清洁器含有从植物中提取的抗体,这些抗体附着在病毒上,  相似文献   

9.
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2014年9月16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985例,2461人因病死亡。“埃博拉”原为西非地区一条河流的名称,然而现在,却是作为一种迅速扩散且高病死率的病毒的名字而广为人知。、什么是埃博拉病毒?为什么在它首次爆发的几十年后,人们依然找不到抵御它的治疗方法?为什么它的爆发总是在西非地区?  相似文献   

10.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病原体,能引发人畜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本文从分子结构、免疫等方面介绍了这种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发现了许多新的病毒性疾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病,以及最近香港地区出现了人患上的禽流感等。每一次新的病毒性疾病的出现都引起人们极大的恐慌。新病毒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个威胁人们健康的几大疾病之一.也似乎成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尽管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能鉴定新的或以前未能认识到的病毒,然而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预测在何时何地将出现何种新的致病性病毒,也不能去预测其流行病学特征,更不能有效地进行预防或治疗。因而没有任何人能预料到埃博拉病毒会通过猴子带到美国。也没有任何人预料到引起出血热的汉坦病毒会在美国南部引…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例后来被称为SARS的病例。12月15日,广东北部的河源出现了一种“怪病”。首先发病的黄某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非典’报告患者第一人”。当地产生恐慌,抢购药品成风。但卫生部门称“河源出现未明病毒”纯属谣传。2003年从1月2日起,广东中山市中医院呼吸科先后收治了12个“不明原因性肺炎”病人。该市随即出现抢购药品风潮。2月初,不明病毒进入广州,春节刚过,市面出现抢购板蓝根和食醋的风潮,不久,又出现大范围的抢购食盐和大米的现象。2月3日至14日,广东进入发病高峰,病原不明,但已经呈现出家族和医…  相似文献   

13.
瘟疫     
<正>埃博拉1898年,被当时主流科学界忘掉的荷兰科学家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并因此被后人们看做是病毒学的奠基人。从此以后,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5000种病毒。这些个病毒里面,有侵袭植物的,有让狗发狂的,有杀灭细菌的,还有就是快速致人死命的!好吧,你应该已经知道我要说的就是今年闹得西非鸡犬不宁,人人自危甚至健康人猛灌盐水以图救命的埃博拉病毒。总的来说,埃博拉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病毒,就像病毒群  相似文献   

14.
扎伊尔共和国原称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它是非洲中部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但是,从十五世纪起,扎伊尔就一直遭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奴役。扎伊尔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终于在一九六○年六月三十日宣告独立。在殖民统治时期,扎伊尔人民受到歧视和奴役,从各级政府的公职人员直至部门、中小学教师,绝大部分都由外国人担任,扎伊尔人民只能充当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廉价劳动力。独立后,扎伊尔政府重视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近几年来,扎伊尔人民为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清除殖民主义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文化教育“扎伊尔化”,“要培养真正的扎伊尔人”,“当家作主人,不受别人摆布”等积极主张,要求培养出来的干部必须首先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具有民族独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蒙博托总统曾多次强调,“扎伊尔人在了解其他事情之前,应该首先了解扎伊尔”,“学习扎伊尔的真正问题”,“不容许扎伊尔公民不了解自己的国家及其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一种发病率超快、致死率高达50%~90%的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全球响起警号。世界卫生组织7月30日表示,尽管西非疫情肆虐,但中国民众无须恐慌。什么叫埃博拉?埃博拉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  相似文献   

16.
侯佳 《中学科技》2014,(12):10-11
2014年3月以来,埃博拉这个恐怖的病毒肆虐了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4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近期数据表明,埃博拉病毒已经造成了近5000人死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被定义为4级,属于最高级别的病原体,极度危险,要知道人们闻之色变的艾滋病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也不过3级。  相似文献   

17.
天怒     
2045年10月18日上午9点30分,佐治亚特兰大市,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各部门注意,请各自清点实验动物的只数,有一只大白鼠逃出。BL-4实验室特别注意,重复一遍……”各实验室突然接到这个指令,最后那句话令人们不寒而栗;BL-4实验室培养的汉塔病毒和埃博拉等“第四级微生物”,  相似文献   

18.
据新华网2014年8月21日援引报道,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根据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评审,并获得正式生产批文,将在深圳市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从而为我国埃博拉病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技术储备。该试剂盒采用的"复合探针"技术来自王升启研究员及其团队发明的新型核酸检测专利。利用该技术研制的甲型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阅读》2007,(6):24-25
世界上仅存的一只大猩猩“昨天”死在了乌干达、卢旺达和刚果(金)交界地带的维龙加火山群,它身高1.70米,体重250公斤,当一个美国灵长类动物学家小组跟踪它的足迹12天,终于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找到它时,它已经处于垂死状态。初步尸检结果显示,死亡原因是近年来造成大猩猩灭绝的埃博拉病毒的变种。科学家指出,埃博拉病毒是在非洲赤道附近气候变化影响下发生变异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各种灾害抗争的历史。就在最近几年内,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日本发生了O-157传染病,欧洲爆发了疯牛病,非洲出现了埃博拉病毒……各种危机总是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时刻袭击人类。 近日,在加拿大发生的“疑似非典”流行病使今冬明春SARS有可能会卷土重来的预言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到底该如何正确看待危机并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危机?让我们听听专家学者等怎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