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岩》中的成岗是以陈然为原型塑造的典型形象.“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这十二句诗以《我的“自白书”》为题首次出现于《在烈火中永生》一书,继之收录于《革命烈士诗抄》。这首诗不是陈然烈士遗作。陈烈要写的诗只留下一个标题,一个中心思想。一九六三年,《红岩》作者罗广斌谈到,在写《在烈火中永生》时,为了突出烈士形象,以陈然临刑前要写一首诗的打算和他在刑庭上威武不屈的气概等史实为依据,由几个人共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六年秋,陈毅同志登上西山,观赏红叶。他从那“霜重色愈浓”的红叶中,摘取了几枚“红透底”的夹在书本里。归来,写了《题西山红叶》诗七首,其中之一云:“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多么壮美的诗句!它使我们联想到;陈毅同志所写的全部诗词,以及陈毅同志的整个革命一生,都象这首诗所写的那样,是一枚永不枯槁的红叶。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写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比兴两法,要有诗味;说律诗要讲平仄。毛主席不仅在信里指出了这些关于诗、特别是旧体诗中律诗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而且还具体改了一首陈毅同志的《西行》诗。毛主席虽然没有明说,我们却完全可以这样认识:这首《西行》就是表现这些特点的示范。这首《西行》是陈毅同志《六国之行》一组七首诗中的第一首。这七首诗,是陈毅同志一九六三年十、十一月间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时所写。其中第一首是写乘飞机启程,底下六首,依次写访问或经过阿尔及利亚、阿联(今埃及)、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的观感。这六个国家不都是在我国之西,因为首先访问的国家是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4.
杨朔同志的散文风格特独,脍炙人口。读着他的散文,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得到美的享受。作者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香山红叶》是一首诗,是一首歌颂新生活的诗,是一首赞美社会主义祖国的诗。一九五六年,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才成立七年。我们的祖国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真是“口吃甘蔗上楼房——步步高,节节甜”。怎样来表现这样的时代精神呢?作者巧妙地选取了一座山、一片叶、一个人来“迅速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  相似文献   

5.
黄银 《学周刊C版》2011,(9):31-31
假期里我阅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书.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对他八岁时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由此我想到在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语言:“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的好极了”……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并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一幅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画,就是一篇精美的文章,而一篇好的文章也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因此,我把美术绘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上得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我上宋代杨万里写的《小池》一诗时,起初,我一味地强调理解字词、句意。当我要学生说说作者所写的小池塘景色美在什么地方时,个个哑口无言。这时我意识到:是因这首诗语言精炼,意义含  相似文献   

7.
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那时候,爸爸是好莱坞的电影巨头,是派拉蒙电影制作公司的老板。妈妈则致力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研究工作,并且为好莱坞带去“文化”。妈妈读过那首小诗之后,激动地叫了起来:“哇,巴迪,这首诗真是太美妙了!不会真是你写的吧?”看着妈妈惊讶的眼神,我有些羞怯,但又感到很自豪。我结结巴巴地告诉她就是我写的。她微笑地看着我,高兴地不住夸奖我。她形容说,这首诗简直就是天才之作。我高兴极了,脸上焕发着红光。“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我迫不及待地问,真想立刻就把这首诗拿给爸爸看,好让他也表扬我一…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有幸读了《五彩青春》这本书,了解到主人公——一个转校生的生活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人生就像一首诗,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也正如《五彩青春》所说:“人生就是聚聚散散,聚散无常,但是我们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聚终会比散多得多,就凭这些,我们还怕什么!”是啊,因为年轻,我们应该笑着面对生活,即使前方是惊涛骇浪,我们也应勇往直前,不为别的,只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着使不完的力量。书中主人公也正因为年轻,而得到了他曾失去的一切。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给自己一点自信吧!别忘了年轻是我们的财富;屹立…  相似文献   

9.
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那时候,我爸爸是好莱坞的电影巨头,派拉蒙电影制作公司的老板,而我妈妈则致力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研究工作。当妈妈读过那首诗之后,立刻就激动地叫了起来:“哇,巴迪,这首诗真是太美妙了,不会是你写的吧?”看着妈妈惊讶的眼神,我有些羞怯,但心中又充满了自豪。我结结巴巴地告诉她就是我写的。母亲微笑地看着我,不住地夸奖我。她形容说,这首诗简直就是天才之作。我高兴极了,脸上焕发着红光。“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我迫不及待地问。我真想立刻就把我的这首诗拿给爸爸看,好让他也表扬我一番。我非…  相似文献   

10.
狄金森诗歌的现代感及死亡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读一本书时,全身浸透了凉意,什么火也不能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如果我痛感到我的天灵盖似乎被削掉了,我知道那就是诗。”这是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诗的奇特理解。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奇特使人们在狄金森去世多年之后又重新发掘了她。英美学术界对她诗歌的研究和探讨至今不息。有人说,诗歌是心灵之弦的震响,是内心真情的流露。狄金森的诗就是她心灵的产物。她写诗不是为了发表。在一首诗中她写道:“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她一生所写的1775首诗中只有7  相似文献   

11.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唐代诗人,他的一生所写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却有一首流传最广,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好诗,也正是这首诗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诗名。这首诗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题都城南庄》:  相似文献   

12.
《重庆陶研文史》2019,(3):121-121
在我们的脑子里,总不能忘记的是陶校长对我们的指示。那是我们第一次受到他的奖励,在我们开了诗歌朗诵会之后,他说:“我走了二十几国,都没有看这样好的朗诵会。这就是创造之神降临了我们凤凰山,大家应不断的努力创造。”除夕,陶校长到我们组里来,围着一盆火,他给我们朗诵了他的新年诗:“一百声礼炮……”念完了,他要我们批评,他就讲了他所写的一首诗被小孩子改了一个字,他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至德二载(七五七)三月唐朝国都长安沦陷时写的。他精于写律诗,他自己也说“老来更于诗律细”。这首律诗,就是他有名的诗篇,读来沉郁悲痛,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14.
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那时候,我爸爸是好莱坞的电影巨头,是派拉蒙电影制作公司的老板。而我妈妈则致力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研究项目,为20年代的好莱坞带去“文化”。当妈妈读过那首小诗之后,立刻叫了起来:“哇,巴迪,这首那么美好,那么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有些羞怯,但心中又充满了自豪,结结巴巴地告诉她说就是我写的。母亲的溢美之间不断,她形容说,这首诗简直就是天才之作。我脸上焕发了红光,“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我问道。我迫不及待了,真想立刻就把这首诗拿给他看。妈妈说希望爸爸七点左右能回来。于…  相似文献   

15.
××同学: 来信说读了《师范教育》试刊号封底摘选的诗句,很有感触,很受启发,要求我们介绍作者并刊出全诗。经我们查核,这首诗是江苏省教育厅已故厅长吴天石同志在一篇《教育工作通讯》中引用的,见《江苏教育》小学版一九六三年第七期。有一位青年教师“对于教师工作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安心,甚至还在一点牢骚”,写了一首诗说“青春在当当的钟声下逝去”。吴天石同志热情地劝导他:“我告诉你,有  相似文献   

16.
我的第一首诗是八九岁时写的,妈妈读了这首小诗后叫了起来,“太美了,太美了!真的是你写的吗?”“当然!”我又害羞又自豪,结结巴巴地答道。妈妈大加赞赏:“噢,这首诗完全是天才之作!”我得意洋洋,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我几乎等不及要向他炫耀我的成就。妈妈说他7点钟左右回来。于是,我开始把那首诗用花体字认真抄好,再用蜡笔勾出花边。近7点了,我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上父亲的盘子里。  相似文献   

17.
教学《村居》这首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理清诗脉,解决难点所谓诗脉,就是诗的脉络,也就是诗人写诗时的思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诗歌脉络,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村居”是什么意思?(在乡村里居住。)准在乡村里居住?(诗人。)这就告诉我们是诗人居住在乡村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台湾问题,满怀深情地引用了近代著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他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得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名叫《春愁》,的确如温总理所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感怀诗,是动人肺腑的爱国怀乡之作。这首诗作于1896年4月17日,一年前的这一天,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和约,也就是臭名昭…  相似文献   

19.
小诗     
生命的树上凋了一枝花谢落在我的怀里,我轻轻的压在心上。她接触了我心中的音乐化成小诗一朵。宗白华(1897-1986)美学家,一生写了大量的美学著作,偶尔写点小诗,也体现着他的美学观。这首小诗就是极好的例证。《小诗》则告诉我们,要能导到诗,就必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花“谢落在  相似文献   

20.
“挂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这是国画巨匠齐白石70岁回忆往事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廿七年华始有师”一句,说的是他27岁时拜邑人胡沁园学习诗和画的往事,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