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慎创立了540个部首,将九千多个词语悉归540部首之下,体现了许慎在词汇系统建构方面的重要观念.部首不仅是联系汉字形体的线索,而且是词汇语义系统类聚的标记,是语义场理论的一种不自觉的实践和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语料价值.因此,探讨<说文>部首语义结构的特点,阐释秦汉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特征,对建构上古时期的词汇语义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慎<说文>部首按照"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原则,把汉字划分为540部,每一个"部首"用一整部汉字所共有的表意形符作为标记,实际上就是一类语义范畴.因此,以<说文·犬部>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场,整理出先秦时期"犬"的概念网络,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先秦词汇语义的网络.  相似文献   

3.
徐山 《现代语文》2009,(8):148-149
<王力古汉语字典·木部总论>认为"木部"中的"杳"字"与树木关系不大",这一问题的出现当追溯到<说文>.会意字应合理选择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所归属的部首.根据"杳"一词的本义,<说文>"杳"字归在"木部"不当,应将"杳"字归在"日部".  相似文献   

4.
"考""老"新释     
<说文>建构了一个完善的形音义解说体系.转注字必须是部首相同,意义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三者缺一不可."考""老"二字属于同一部首,意义相同,上古读音相同.  相似文献   

5.
了解《说文》部首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理解《说文》的体例和内容,有很大的作用,部首,是按汉字形体而划分的部类,许慎将结构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一起,以相同的部分作为部首,例如“赴、趋、趣”等字,都有相同部分“走”,所以“走”成为这些字的部首,《说文》严格按照“六书”的体系,将9353个字的篆文,依照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部首,部首的确立,使《说文》所收的字各有所属的部首,540个部首可以统摄《说文》全书所收文字,许慎选取一个形体而统领众多的形体,这是对文字学的一大贡献,这有助于人们对字形结构的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6.
《说文》部首与字原的关系是文字学上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其一,把《说文》部首看作字原,认为“五百四十部,本于仓颉。……其中八千八百一十又三文,皆从是焉出,则偏旁者(按,指部首),字之原也。”其二,认为《说文》部首“根本不是字原,也不能在那里去找初文”。这两种意见都涉及到对《说文》部首的性质、汉字的发生发展及其性质、旧的字原学的评  相似文献   

7.
作为研究<说文>的一部分,徐锴改订形声字,一方面,有不明古音和文字观上偏重字叉轻视字音的因素,尤其是文字观上的影响是其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他纠正了<说文>误析的形声字,部分改订对揭示形声字声符表义有积极作用.就其影响而言,其改订意见被徐铉采纳,成为通行的大徐本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以“部首”来分类解说汉字的字典。在《说文》中,“女”部共收录了238个字,占全书正文总数(9353字)的2.54%,是《说文》540个部首中收字较多的部首之一。现代学者一般都同意,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字是离不开它特定的时空与社会环境的。  相似文献   

9.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困难的环节,多采用分散识字法和集中识字法,但效果不是特别好.“字族文识字教学法”是国内非常成功的一种集中、高效的识字教学法,把这种识字方法运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但要注意汉字基本笔画、部首集中学习,母体字需要优先教学,循序渐进推进字族文识字教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许慎认为汉字的起始阶段是依类象形的,这些汉字叫作“文”,其后在“文”的基础上滋生出形声相益的“字”.无论是“文”还是“字”均具有显意功能.“六书”是六种书写记录汉语语词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为一类,是汉字的构形造字法;假借自成一类,是汉字的借形造字法.汉字是一个系统.540个部首是构成汉字系统的子系统,它们既是构形子系统,又是语义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文化积淀的反映。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解释字形义关系、分析字形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结构的字典,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从《说文》所收玉部字的分析,可管窥中国悠久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女"部共收字245个(包括新附字7个),是一个庞大的部类。选取特殊的25个"女"部字,结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相关文献典籍,试阐释古代女子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的“心”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通过对“心”与思维、情感的关系以及古代哲学对“心”认识的阐释,我们可以管窥中华思想的独特性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14.
汉字学思想是人类关于汉字学这门客观科学的主观认识、理性观念,它萌芽于先秦时期;正式形成于《说文》的因形说义和六书理论,在唐宋元明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汉字产生、形声字发展、汉语汉字关系等方面;清代达到繁荣,主要体现为古音学思想及段注诸思想。在此背景下,王筠的汉字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较为科学的语言文字观为前提,以六书思想为框架,以汉字取象思想、形声字思想、汉字发展思想、古文字思想及其成就为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谈《说文解字》“同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意"是许慎《说文解字》的说解用语之一,它既沟通了造字意图相同的汉字,也解释了有相同参构意图的部件。"同意"对后人分析汉字字形有较大的影响,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同意"做了必要的阐释与补正。  相似文献   

16.
汉时于文字训诂崇尚声训,《说文》虽是以据形析义为主,但若所训与重要史实、典制、礼俗、风尚有密切关联者,亦多辅之以声训,以揭示形析义训难以深达的文化底蕴。再者经典多通假用字,不明声训则难以达诂,故亦兼之以声训,以区别所训之字的本义、通假义和古今义。鉴于此,本文以“shu、爻、葬、豰、娭、pu、嗞、粗、死、差”十字例释之。  相似文献   

17.
目字出现的较早,在甲骨文中已有。后经过金文、小篆,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不仅衍生出一大批以目为部首的汉字,而且还与盾等部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目"的语义场,足见古时候人们对目的重视。但至今未有人对此详细研究整理,从文字文化学方面,并参照相关的甲骨文、现代汉语大字典目旁字,初步给予《说文.目部》字一个立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卢翠 《怀化师专学报》2010,(12):100-102
目字出现的较早,在甲骨文中已有。后经过金文、小篆,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不仅衍生出一大批以目为部首的汉字,而且还与盾等部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目"的语义场,足见古时候人们对目的重视。但至今未有人对此详细研究整理,从文字文化学方面,并参照相关的甲骨文、现代汉语大字典目旁字,初步给予《说文.目部》字一个立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数书九章序》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谨参考《算经十书》、《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说文解字》和《汉语大词典》等对此序中难懂的字、词和典故等进行简明的注释,力图准确展示秦九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关心国计民生,主张施仁政,支持抗金、抗元战争的政治抱负,并将数学看成实现这些主张的有力工具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说文》学研究中,集汉学派文字学理论之大成的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可谓是一座高峰。然他对六书造字理论的研究,不是从古人为语词谋求记录符号角度来理解造字,而是从静态的汉字形体结构类型来反推造字之法,因此,他的"六书"注在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都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