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教师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时代必然前提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成为高师院校保持特色的重要工作,而学科建设的根本点是学科队伍建设.高师院校应在遵循以师为本、整合性及开放性三大原则上,通过提高教师教育者素养;建立学科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保障体制建设及组织管理等措施建设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队伍.  相似文献   

2.
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探讨合并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合并高师院校的学科建设相对薄弱,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术气氛不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教学为主的高师院校尤其如此。学科建设层次不高;师范院校的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亟待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实用性不强;学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等。今后要夯实本科教学基础,提高办学层次;加快教育学科群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综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构建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以及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地方高师院校重视和加快学科建设。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搞好学科布局和凝炼学科方向;关键是抓好学科队伍建设;必须抓好学科基地建设;必须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贯彻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滚动式发展的方针;必须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的组织机构,探索并建立有效的学科建设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地方高师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绝大部分地方高师院校进行了诸多项的教育教学改革,但其学科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力图从科学规划、严格选才、多形式引智、优化结构等方面,努力解决高师学科队伍建设薄弱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视域下高师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价值取向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呼唤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的适应性变革。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高师院校的中心工作,其开展围绕学科核心要素"教师"进行,学科建设以培养教师职业行动力为基本功能诉求,诉诸于知识体系本土化、学科梯队构建的可持续性等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学科建设应该遵循师本性、行动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基本建设原则。结合高校教育改革实际,认清高师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价值困境,寻找高师院校自身的教师教育学科竞争优势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要上水平、上层次就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学校建设中,应根据师范性、地方性、前瞻性和示范性的特点,遵循分层并进突出重点、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科研与教学并重、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抓好标志性建设、促进学科融合与交叉、注重校校联合、注重与地方共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学科建设的管理等措施,沿着院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三级学科建设的目标不断攀登,努力提高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战略与政策研究"、"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计划"的指示精神,为了进一步促进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课程和教学改革,交流各地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2008年7月  相似文献   

8.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各项建设的核心,铸造学科特色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根据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特点,要从"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术水平;突出重点,建设优势学科;立足地方需要,打造学科特色"四个方面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学科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它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教师教育主体的高等师范院校应承担起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重任。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应从确定学科性质入手,积极构建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育学科队伍与落实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黄勇荣 《教育探索》2006,(8):111-112
21世纪,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高师院校急剧转型。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高师院校单调划一的师范类学科专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高师院校正逐步向以建设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迈进。在这一综合化发展过程中,建设多学科、多专业和使多个学科综合发展是高师院校的根本任务。而学科发展的根本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可以说,高师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师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奠基性工程。为此,高师院校师资建设应以高师院校的学科发展为切入点,正视高师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探寻高师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