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该文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视角,通过对和谐社会的语意分析,探讨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意义,进而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特点,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政治团体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必将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政治团体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必将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层政治参与作为衡量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正在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察了我国基层政治参与的现状,探究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并以此为逻辑起点积极寻找推进我国基层政治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稳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稳定,但是背离客观条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和谐是政治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和谐,但是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在着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客观地考察其政治参与程度、社会影响与发展态势,有助于规范、引导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尺度. 本文对新时期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及社会政治文明的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治参与。政治参与要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要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要不断提高公民的参政素质,正确处理好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不断深入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扩大的趋势,认为这主要是受物质基础薄弱、制度保障不利、自身素质偏低、利益诉求渠道缺失等因素影响。为解决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制度化政治参与模式的选择路径。从参与动机、参与效果、参与过程、参与结果等方面分析和探寻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新模式。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政治学家们围绕着二者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理论探讨。其观点大致可划分为并存理论、冲突理论和调和理论。在对此冷静审视的基础上 ,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国情 ,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社会制度结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转型中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求转变激进的政治思维,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保持民主与民本的必要张力;在中外政治思想贯通中实现目标平等向过程平等的转变;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政治文化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Teach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保障政治稳定的基础和推进政治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起重视和着力解决的政治命题。学界对此问题也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然而,研究角度过于狭窄。本文从政治认同的客体构成要素来展开论述,认为合理正义的政治体系、合法有效的政治行为和灵活普惠的政治价值是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是政治发展的前提,但变迁社会的非常态政治秩序往往引发对非常规政治手段之正当性和风险性的争论。基于马基雅维利对常态政治与非常态政治的划分,归纳了常态政治下受到现代政治价值规约的政治目的与手段之关系。常态政治并非一成不变,在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即建国之前、制度变迁、宪政变迁与宪政困境、外部威胁。非常态政治是一种不稳定的秩序,在实现其向常态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以政治目的为名打破常态政治下通过法治秩序对政治手段的约束。本文还梳理并评价了相关学者与学术流派对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下政治手段与政治目的之关系、政治手段运用的正当性和风险性的阐述。非常态政治下的制度创新与持续试错促进了政治发展,规避其中的政治社会变迁风险要遵循审慎原则,在制度层面上以程序正义替代实质正义,以法治民主取代多数滥权。  相似文献   

16.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关键性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合法性危机。因此,必须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合法性资源的重塑,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民众对政权本身的合法性诉求。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的传统、现状与发展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发展与成熟,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内核,培育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8.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并保持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