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等浓度的一元酸与一元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酸碱性的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做了分析与归纳,通过计算分析出常温下pH之和等于14的一元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由过量的酸碱决定;通过定量计算求得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得出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相似文献   

2.
1 酸碱溶液给出pH求混合后溶液pH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H++OH+=H2O,实质上为H+与OH-间的相互抵消问题.  相似文献   

3.
速解近年一类高考题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张永平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酸碱性判断是近年高考中必考的知识点。如何用简捷的方法准确地寻找这类题的答案呢?下面举几例作以说明。例1.(1996年高考题)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  相似文献   

4.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强酸弱碱盐与弱碱或强碱弱酸盐与弱酸等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想比较这一类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首先耍弄清混合溶液中,弱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谁占优势.下面我们结合几个例子说明这方面的问题. 一、通过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水解与电离的程度大小,从而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1.0.1mol.L-1醋酸溶液和0.1mol.L-1 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用质子守恒法计算酸碱混合溶液pH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了在计算酸碱混合溶液PH的应用,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质子守恒法书写质子条件式,结合物料平衡、酸碱平衡常数等进而计算出酸碱混合溶液pH,然后从相同型体的非共轭体系酸碱混合溶液和共轭酸碱溶液的pH计算来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酸碱溶液混合的有关问题是中学化学一类常见的典型问题。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情况比较简单,恰好完全发生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混合溶液的pH=7;酸过量时溶液显酸性,混合溶液的pH<7;碱过量时溶液呈碱性,混合溶液的pH>7。但弱酸与强碱溶液混合或强  相似文献   

7.
电解质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判断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本文先对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单一溶质溶液、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判断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帮助学生们掌握其中的技巧,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所有分析化学教材都认为: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分数的大小定决于酸碱溶液的性质,它是溶液酸度(或碱度)的函数,但与分析浓度的大小无关。针对这种说法,我谈谈自己的见解。我们知道:“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平衡浓度除以溶液的分析浓度即是酸碱的分布分数”“而酸的分析浓度指的是酸的总浓度;酸度指溶液中氢离子的平衡浓度(碱同理)。酸碱溶液分布分数与酸碱度有关,但是酸碱度也受到酸碱的分析浓度的影响,所以究其  相似文献   

9.
<正>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一般从单一溶液、不同溶液、混合溶液和三个角度进行考查,其中反应过程中不同阶段粒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亮点。电离理论和水解理论是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中对酸和碱的定义分别是: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HA(酸)≒H~++A~-(碱)中的HA和A~-就称为共轭酸碱对.由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如醋酸和醋酸钠,氨水和氯化铵等)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这类问题在以往教学中经常是给出一些定性的结论,学生往往限于死记硬背,而不能彻底理解.新课程的教材中引入了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平衡常数进行定量计算,就可以明确讨论出由共轭酸碱对组成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1.
巧用中和滴定曲线将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守恒及大小问题加以归类,并重点突破几个关键点,使学生清晰、轻松的应对此类问题.溶液中分子、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守恒问题是高考化学的热点与难点之一,常见的题型可分为单一溶液型与混合溶液型,其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混合溶液型,其原因是此类题型考无定法,变化无常.  相似文献   

12.
雷朝水 《考试周刊》2011,(68):183-184
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是高考化学中的重点、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点,作者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判断方法,即不管是单一溶液.还是混合溶液,都可分为三步。首先写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电离、水解方程式;第二是联想规律;第三是根据水解、电离的不同程度进行判断。对于混合溶液还要注意“三看”:一看混合物的组成:二看混合物是否发生反应:三看反应物能否恰好完全反应。如能,则只以生成物来考查;如不能,则将生成物和剩余物同时进行考查。只要按以上的方法去判断,问题就由难变易.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3.
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为例,对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运用"四重表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进行了探索,并在教学完成之后通过纸笔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将双组分混合溶液分为非共轭酸碱体系和共轭酸碱体系两种类型。结合具体实例,分别阐述了两种类型质子守恒式的书写方法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与常规书写方法相比,采用此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书写双组份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混合酸碱溶液的酸碱度计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酸碱中和滴定是要求较准确的实验,我们在做这一实验时关键要做到两点:(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伞反应.而滴定终点的判断则是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定的.所以,在具体的酸碱中和滴定中,酸碱指示剂的正确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除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等之外,中学化学大多数是定性的内容理解与判断。但是,在历年高考频繁出现的实验综合方案设计提问类题中,最复杂的就是定量的实验设计方案,同学们解决此类问题的成功率比设计物质制备、设计性质验证实验更低。在这里,排除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等不说,我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有效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中,以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用其他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比较化学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大小为主要知识点的试题,是考查酸碱盐知识的常见题型,也是考查的重点.在解题时,如能针对答题的思路进行形象化概括,将有助于答题思路(要点)在我们头脑中打下较深的烙印,也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解答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7)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也是主流试题。此类型题常分为三类:(1)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2)多种溶液中指定离子浓度相对大小比较;(3)两种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的判断。第(3)类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解上述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平衡、三守恒"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现将此类题的解题方法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