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浙江省1997~2000年少年男子优秀标枪选手各骨龄段(12~18岁)的身体素质、生理指标、形态及运动能力等研究对象,探讨少年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各骨龄段的特征,以揭示少年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的特点,并把该特点运用到实践中。运用骨龄区别运动员的发育程度,预测运动员的身高,并把运动员各骨龄段的形态、机能、素质、能力跟我国田径训练大纲中优秀标枪选手的理想模式作对比与评价,在少年儿童中发掘最优秀的男子标枪苗子;建议各省、市级比赛中遵循该规律,以提高我国少年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到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用力两阶段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并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发现高校高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第2步和交叉步以及右腿最后用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3.
李东峰  杨向磊 《中华武术》2023,(7):41+44-45
少年时期是标枪运动员技能学习与提高的关键时期,如何进行科学专业的少年标枪运动员选材十分关键。骨龄是评测生物年龄的重要标准,是检验生长发育状态的关键指标。本文就骨龄的评价方法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优秀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的骨龄特征,并对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选材中骨龄的应用进行了逐一分析,旨在为运动员选材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缺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和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生物力学参数的对比,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现阶段我国男子标枪投掷步技术缺陷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转体是投掷步技术中每一环节的重要组成要素,我国男子标枪技术主要缺陷就是由转体的不完善引起的。通过调整投掷步中各环节的转体幅度和转体时机,可以改正当前我国男子标枪投掷步技术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1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竞赛、训练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分析 ,从中寻求揭示现代男子标枪运动的发展动向 ,为我国男子标枪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经研究发现 ,现代男子新型标枪的运动成绩提高十分迅速 ,这与现代的科学训练以及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的变化、技术的合理化等关系十分密切。2 研究方法2 .1 文献资料调研搜集有关男子标枪运动的论文 2 0余篇 ,论著 8部。2 .2 技术解析对当今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某些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解析。2 .3 数理统计选用数据统计通过 Fox Base 建立的数…  相似文献   

6.
运用高速摄影拍摄及解析方法对全国大奖赛男子标枪比赛前8名运动员“交叉步”技术中有关速度特征的运动学进行分析,旨在诊断中国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和改进中国男子标枪的技术训练,为加强教学、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外部分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出手瞬间的几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参数的部分角度不合理,左膝角度相对偏小缓冲角度偏大、右膝角偏大缓冲角度过大、标枪出手角度合理但姿态角、攻角、晃动角偏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我国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的技术,采用了高速摄影机与影片分析,对李荣祥等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过程中,身体水平速度和器械(标枪)速度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特征。为便于分析,将其分为右脚触地瞬间、左脚触地瞬间、标枪出手瞬间三个时相进行研究。1.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变化交叉步右脚触落地后,由于人体的重心位于右脚支撑点后上方,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方向与人体运  相似文献   

9.
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出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曙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485-486
对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与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等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最后出手技术的主要特征,为标枪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男子标枪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我国男子标枪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子标枪项目的“三级训练网”的塔基过窄;运动员身材矮、力量小;比赛能力差、专项能力差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男子标枪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命、科学选材、提高训练质量、多参加大型比赛,积累比赛经验、发挥各省传统项目的优势,解决标枪后备人才梯队匮乏现状等,以期为我国男子标枪项目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4年7月20日,民主德国男子标枪运动员乌韦·霍恩,在东柏林以104.80米的成绩刷新了世界标枪记录后,国际田联开会决定从1986年4月1日起男子采用新型标枪。男子新型标枪(以下简称新枪,原来的标枪简称老枪)的结构是:从把手前端至枪尖之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方法,对6名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标枪运动员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前摆技术较差,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不够连贯,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多等,而在投掷步最后一步左腿支撑能力和标枪出手瞬间左腿蹬伸能力方面我国运动员却不劣于国外运动员。希望我国教练员从中得到启发,促进我国男子标枪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苗茁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1):92-92,96
以标枪运动的技术特点为前提,从我国男子标枪运动的基本现状出发,在体型、技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遗传因素等方面对标枪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我国标枪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为对象,从力学角度分析了低重心标枪和旧标枪的特性,通过对新旧标枪的投掷技术的对比研究,得出新旧、标枪在气动性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还探索了我国男子标枪运动成绩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尽快掌握低重心标枪投掷技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力学原理和计算机对标枪飞行进行理论计算的方法,并以六运会男子标枪冠军纪占政和山东省运动员任军的投掷为例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运动员投掷参数的分析,从理论上为运动员指出了提高成绩的方向;并对如何提高成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标枪最后两步助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世界和亚洲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步幅的分析研究,发现亚洲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两步技术上存在着步幅比例不合理、步幅稳定性差、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亚洲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两步的节奏模式应是“长—短”式结构;最后两步的比值即倒数第二步与最后一步步幅的比值,应为1.0~1.8  相似文献   

17.
前言我国男子标枪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发展很快,陕西运动员申毛毛在1980年美国自由钟田径赛中,奋力一掷,投出89.14米的好成绩,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除此之外,我国还相继培养出几名80米以上的运动员。可谓人材济济,雄冠亚洲多年。但自国际田联规定男子标枪比赛使用低重心器械以来,我国男子标枪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男子标枪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男子标枪项目的"三级训练网"的塔基过窄,运动员身材矮、力量小,比赛能力差、专项能力差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男子标枪的发展。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男子标枪项目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最后用力阶段髋的稳定性对标枪运动员出手初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我国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髋关节的运动状态进行测试与比较,发现左、右髋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标枪的出手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男子标枪优秀运动员15人32次试掷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右肩,特别是右肘提前加速的现象。没有“延缓”末端环节的用力,提前对标枪进行了加速,破坏了“满弓”动作的形成和环节用力的顺序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