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2010年暑假,我从兰州来到北京,在《京华时报》实习一个月,回顾一个月的实习历程,作为在校大学生,从书本到实践的跨越,有失落、有无知、有惶恐,最后都变成了收获,受益匪浅.融入团体需主动2010年7月26日,北京正被高温高湿的"桑拿天"蒸烤着.这天,我来到北京,只身走进京华时报社,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假期实习.实习记者规定上写着,这里没有固定记者带实习生.记者愿意的话,会在采访时叫上你.这里的所有人我都不认识,怎么办?我拿着我的作品集,择机向在座的记者一一自我介绍,希望记者们多多关照.当天下午,记者孙雪梅喊我一起出去采访.在赶往现场的路上,孙老师告诉我,在这里实习要主动与记者交流,如果记者们都不喜欢你的话,就很难学到东西.  相似文献   

2.
日前,一名摄影记者去外地采访,深夜归来,自火车站存车处取出临去时存放的自行车,发现车轮没气了,推车至附近警亭,心想:有困难找民警,兴许警亭里有气筒.谁知,被警亭里的三名民警盘问不休:“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记者照实回答:“是记者”“采访归来”.“记者有什么了不起?”民警吆喝:“把工作证拿出来.”看过记者证、身份证后非要“工作证”,记者说:“记者证就是工作证”,民警说:“记者证是假的,没有钢印.”此刻,又困又累的记者被纠缠得好不委屈,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只好说了一句:“钢印绝对有,没有我负责.”一民警听后,当胸就一拳,随后按着记者的肩膀让他蹲下……  相似文献   

3.
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记者,奉命去采访一位有贡献的中年女科学家,他们的对话如下: 记者: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请问:您毕业于哪所大学? 女科学家:对不起,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搞科学研究全靠自学,我以为自学也可以成才. 记者:(愕然)听说您又成功地完成了一项科研项目。请问:您的新课题是什么? 女科学家;看来你并不了解我的工作.我一直致力于这个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只是又有了一些  相似文献   

7.
采访奥运会与世界杯这样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什么东西是最不可或缺的?100个记者中有99个会告诉你是一张正式的采访证.  相似文献   

8.
粉丝越多的记者稿件越多 2010年初的时候,一个时尚靓丽的拟招聘大学生问:"德哥,你有没有微博?我关注一下."我说:"微博是什么东东?你要约我吃饭喝酒,QQ、电话,或者大吼一声都行."她鄙视地哼了一声:"大叔,你OUT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0.
自测克制力     
1.正要去上班,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你帮助他解决心中的苦闷。怎么办?a.耐心地听,宁可迟到。b.埋怨:喂,你知道我必须去上班呀。c.告诉他你愿意听他说,不过迟到要受批评和扣钱。d.向他解释上班要迟到了,答应他午饭时间联系。2.你忙了一整天才把房间打扫干净,你的爱人一回来就问晚饭准备好了吗。你怎么办?a.虽然你心里很想出去吃饭,但仍然很勉强地煮了这顿晚饭,然后责怪他太不体贴  相似文献   

11.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进京时的年龄一样.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实在是不放心,这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闻工作者,你有记者证吗?记者证有什么用处?有了记者证你就有采访资格了吗?记者的权益该如何保障……5月底在沈阳采访野蛮拆迁事件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此类问题肯定是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3.
采访对象不愿积极配合你的采访怎么办?本文提出:记者的形象是疏浚这种心理障碍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前年深秋的一天下午,我打算去四川米易县城附近采访一个庭院经济搞得好的农家.没有班车,一个叫井源的个体户青年人说:“记者,我开摩托车送你。”开初,我们的“嘉陵”在山乡公路上飞快地奔驰,以后却渐渐地慢下来。“没油啦?”我担心地问。“不呵,哎!”小伙子一声长叹:“记者同志,我好犯愁呵!”“你这万元户有啥愁的?”见我发问,摩托车干脆在路边停了下来。“我是个从河北保定来这里的上门女婿,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7.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采访突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访对象不配合怎么办?调查类报道记者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市场化媒体兴起后,上述情况更加突出.如今媒体的报道理念与以往那种"人家提供什么,我就报道什么"不同,而是"就要得到我想要的".于是,"采访突破"便成为记者经常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3月25日,我计划采访一名自学成才的聋哑摄影家。因找不到本人和无法直接沟通.就找到这位“名家”的父亲,作为采访切入点。谁料老者得知来意后,“啪”地关上门,让我碰了一鼻子灰。请教老通讯员,得知采访对象拒绝通讯员的采访是常有的事,他们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怕通讯员没名气。因你不是记者.无采访证.人家就要问你是哪家报社的通讯员?是特约通讯员还是一般通讯员?是全国大报的通讯员还是地方小报的通讯员?若是地方小报的一般通讯员,下边就没戏了!现在稍有名  相似文献   

19.
詹国枢 《青年记者》2012,(15):16-17
那天,碰到一年轻记者,聊起网络时代的写作,小伙子说,詹总,你认为网络时代与没有网络的时代,写作有差别吗? 我说,有啊,差别大了去了,过去用的是笔,现在用的是电脑嘛. 两人相视,哈哈一笑. 网络时代与非网络时代的写作,到底有些什么不同呢?难道仅仅是写作工具的不同吗? 当然不是.  相似文献   

20.
(续上期) 打开人物心灵的宝库 我感到,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往往有一堵墙.特别是一些很少接触记者的普通群众,谁能见一面就和你谈心里话,向你打开心扉呢?这就要求记者掌握一把能够打开人物心灵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