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元月共同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纵横》2011,(7):48-52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被列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及试点城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联动配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下发了《长株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任勇 《青海科技》2012,(Z1):35-36
目前中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目标的关键是如何在2015年实现量产化起步。面向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在25个城市开展十城千辆示范运行,面对私人用户,在6个城市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了针对发动机排量为1.6升及以下传统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补贴的惠明政策;推进"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运行,25个示范城市共有20多家公司投入新能源车超过1万辆。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纵横》2011,(7):53-55
在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的关心和支持下,郑州市被列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城市,为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济南市作为国家首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试点城市,近两年来,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已上路运营混合动力公交车200辆。近日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力争今年年底投运电动汽车800辆。  相似文献   

6.
继国家“十城千辆”示范工程推广以来,奇瑞一次再次凭借新能源优势产品频频亮相。继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行节能减排”成为中国政府当务之急。安徽奇瑞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合肥不但跻身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之列,还人选国家首批5个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城市之一。这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寻求创新和突破的“皖家军”来说,是一个利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纵横》2011,(1):64-64
《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年之时,我们看到了科技部主办的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试点工程在用“心”来取得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奖。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纵横》2011,(1):47-5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必须符合的首要条件之一便是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自2009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了18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共发布了13批《目录》,纳入了143款车型。  相似文献   

10.
1500辆 目前,天津市出台《关于加快天津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意见》,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指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到2012年年底,天津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总数要达到1500辆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公车”领域将率先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经过两年多的示范运行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867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任务,公交领域今年又新增完成招投标210辆,实际运行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343辆。目前,杭州已经建成了充换电站、配送站共计14座,充电桩147个,能够满足1000辆纯电动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73-73
《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  相似文献   

13.
钟文京 《科技广场》2014,(8):231-236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迫切需要走清洁化和节能化道路,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初期的技术保障与政策支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南昌市作为我国重要地方区域及工业城市,应抓住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机遇,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即政府与企业间、技术与市场间的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应用的现状,提出了继续优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提倡新能源汽车"公交先行",以项目示范推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化促进市场化进程,提升消费需求刺激技术创新等相关建议,以推动南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应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65-65
《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反映十城千辆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体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的特色,给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探讨交流技术的平台,本刊特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69-69
《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反映十城千辆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体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的特色.给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探讨交流技术的平台。本刊特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53-53
《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 Green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反映十城千辆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体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的特色,给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探讨交流技术的平台,本刊特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纵横》2011,(7):35-35
《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反映十城千辆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体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的特色,给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探讨交流技术的平台.本刊特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纵横》2011,(9):80-80
《Green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反映十城千辆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体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的特色.给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探讨交流技术的平台,本刊特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2-53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法规性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尤其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是关系山东省汽车产业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对山东省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四部委",各试点城市,各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示范运营企业和充电设施生产等相关企业等,在深入剖析各主体职责的基础上,以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建立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博弈行为模型,对政策大力扶持和无政策扶持假设情境下企业和消费者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策略和商业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