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选修3-1》第二章实验9: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方法”介绍了测定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也指出了如果水果电池不太稳定,可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本文主要就教材中的方法对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作一些探讨。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使我们认识  相似文献   

2.
全电路欧姆定律实验中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众所周知对器材的要求是:1.电压表内阻应尽可能高。2.电流表内阻应尽可能低。3.电源的电动势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稳定。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常见方法是:(1)电流表"外接"或"内接"实验结果是不一样的,适当选择线路可减小误差。这一方面已有很多论述。(2)为了使电源电动势稳定,最好的办法是实验中选用尽量小的电流(电流愈大极化作用愈剧烈,电动势也就不稳定)。但又必须有适合电流表较准确读数的电流值(一般要求在量程内约三分之二左右)。但是实际上电流表量程和内阻很难兼顾。如J0401-0403演示电表…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题22的第2小题考查学生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题目如下: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电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5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的内阻),固定电阻R=4Ω,滑动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相似文献   

4.
用电池废料自制可调内阻电池江西省吉安县永阳中学李济绵高中物理必修本“电动势”一节的教材中,有一个验证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的电压之和的实验。做好这个实验,是学生学好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但在电源的选择上较难:若用伏打电池则易极化;若用蓄电池,...  相似文献   

5.
学生接受电动势这个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前题和基础 ,在课堂上做好测量内外电压的实验是上好《电动势》这一课的关键。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 ,电源电动势的演示实验以及教参中介绍的实验方法 ,都是用铅酸蓄电池做为电源。该电源做实验前要长时间足量充电 ,操作比较麻烦且实验效果也不理想。故我在教学中对实验方法作了一些改进 ,如图 1所示。图 1 实验装置1.电源溶液用饱和食盐水取代稀硫酸 ,将饱和食盐水分别装入两长方体的玻璃缸中 (或 50 0毫升的烧杯 )。用一段内含海绵的乳胶管将两缸连为一体组成电源。2 .用碳棒做电源的正极…  相似文献   

6.
必修课本第二册第二章第九节电源电动势这节教材的内容 ,重点、难点集中 ,篇幅短 ,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知识编排的次序上 ,教材是先测电源的开路电压 ,然后引入电动势的概念 ,数值上等于电源未接入电路两极之间的电势差。不同的电源 ,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不同 ,电动势就是描述电源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最后从实验的角度研究闭合电路里电压和电动势的关系 ,得出结论。这种引入电动势的方式有它的道理 ,就是为了简化电动势的教学 ,降低电动势的理论要求 ,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闭合电路欧姆定理上来 ;也有它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7.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方法简便。并且通过这一实验,对提高学生设计电学实验线路能力,掌握正确使用仪表知识以及培养误差分析能力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伏安法引起的系统误差较大,有必要作些具体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不锈钢茶盅和镀锌铁丝分别作原电池的正、负极,自来水作电解质溶液,构成自来水电池装置,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实验是教材中的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恒定电流一章中的实验问题在历年高考中更是受到命题者青睐.就恒定电流实验而言有“测量金属的电阻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练习用多用电表”“伏安法测电阻”这几个实验.就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而言学生已较熟悉.但经过多年的高考情况统计,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落实《考试说明》中对实验能力“三会一理解”的要求仍有差距.考试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固然随着考试形势的发展,要求学生能力的实验题增强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难度是其一,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归纳、总结,而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造成的.比如,1997年高考题:“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50千欧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①待测电压表(量程3V)②电流表A_1(量程200μA).③电流表A_2(量程5μA)④电流表A_3(量程0.6A)⑤滑动变阻器(最大值IKΩ)③电源ε(电动势4V)电健K,求(a)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哪个仪表(b)为了尽量减少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试在方框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此题不是书中原题,它要求学生应用学过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来解决问题,但经过对学生试卷的分析看出学生对选材与选  相似文献   

10.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是电学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其测定方法有电压表、电流表法,即伏安法(分为内接法和外接法),还有电压表、电阻箱法,电流表、电阻箱法,电势差计法等。课本中学生实验主要采用伏安法中的内接法,但不论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实验均存在  相似文献   

11.
在电学实验中,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测某一用电器的伏安曲线等,都存在如何选择实验器材,如何选择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问题。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可以使实验顺利进行,而且实验操作方便,实验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中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基本上是两种方法 :一是将实验数据列表 ,通过相关物理公式的计算得到实验结果 ;另一种是图线法 ,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描绘出来 ,从图线中分析实验结果。从目前高中物理课本看 ,要求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实验有两个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性实验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验证性实验 )从方法上看也可分为两类 :1.所得图线为直线 (实验中有关物理量是线性函数 )。测电源电动势 ε,内阻 r的实验中 U=ε- Ir的U- I图象 (图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当小车质量 M不变时小车牵引力 F和小车加…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自感”一节的断电自感实验,只能说明通电线圈断电时可产生自感电动势和自感电动势大于电源电压.但不能判别自感电流和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无法验证“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的”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4.
怎样做好《测量内外电路上的电压》实验郭许玲(开封市25中学)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第二册》介绍了《测量内、外电路上的电压》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动势的意义,是讲好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以前,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多次遇到两探针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1 对电流表内阻测量方法的一点改进。物理新教材(必修加选修)中,《把电流表改装为伏特表》的实验要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g,课本第260页采用的是图1a的电路来测定电流表内阻。用这种电路测量的内阻往往误差较大,因为在接入R′后,总电阻减小,干路中的电流总要有所增大。要使测量误差较小,实验中要求R比R′大很多,而在实验室又很难找到阻值很大的电位器。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笔者在辅导学生实验时,改进为图1b的电路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6.
用伏安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学生实验,主要涉及安培表内接及外接时由于安培表及伏特表内阻影响产生的系统误差问题。本文对实验的方案选用的器材作些探讨。 所谓安培表的“外接”和“内接”,是指如图1、图2的接法。  相似文献   

17.
演示断电自感现象的电路如图1,设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0,线圈的直流电阻为RL,自感系数为L,电灯的电阻为R灯。一、断电前电路中的电流闭合电键S,电流由电源正极流至A点,分两个支路,一支路经电灯R到B点,另一支路经线圈L至B点,汇合后回到电源负极。...  相似文献   

18.
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实际生产等工作中,人们进行着大量的实验。实践证明,每项实验都存在误差。当我们对同一实验作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实验中设备不完善、周围环境不理想、实验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实验方法不完善等因素,使得测定结果不一样,就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实验中的误差可以逐渐减小,但实验工作始终不能作到没有误差。研究误差与数据处理的真正用意,在于正确地处理实验数据,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合理地选取所得结果的误差,以便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最佳效果,目的在于把实验作得更加多快好省。不准确的分析结果将导致产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课本(试用本)下册“实验五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中,安培表的接法,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安培表的接法为什么用图1,而不用图2所示的接法。答案是明显的,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如果用书本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自然配备目录中现在使用的电源,只在“Ⅰ类”配备电源1个。原参考价30元,现在实际价格约50元。基本方案是中学用学生电源的简化,无非是降低电压、减小电流,或者有的没有稳压等等。至于“Ⅱ”、“Ⅲ”类小学(占小学总数80%的农村“村小”一般均作为“Ⅲ”类配备)用什么作电源,目录中没有规定。现在在小学电流实验盒中配有电池盒2只(使用“1号”即R20干电池)。本文就小学用电源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