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心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血液流变学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议测定58例患者和52例对照组的血液粘度.结果 除纤维 蛋白原外,其它六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本法具有快速、特异、实用等 特点,为临床在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合理用药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老年人慢性肺心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本文报告了5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T_3、T_4的变化。结果表明:肺心病老年组T_3、T_4显著低于健康组,与非老年组比较T_3降低有显著意义,恢复期较急性期T_3有明显回升,说明老年肺心病急性期T_3、T_4降低系机体的选择性适应,属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症”(ESS)。提示T_3不仅能协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有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协定方辅助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4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度分级及病程等相似。对照组用西医常规平喘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协定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两组均以10d为一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快于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协定方辅助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庄均 《考试周刊》2008,(15):136
"网球肘"因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而得名,在羽毛球教学中学生"网球肘"的形成原因有学生因挥拍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合理,运动负荷过大等.处理措施包括早期、急性发作期和一般急性发作期的处理措施,根据症状的轻重、疼痛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最初仅作为吗啡拮抗剂用于临床,近年来拓宽了使用范围,已广泛用于临床抢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休克、脑梗塞、新生儿窒息等。并取得了明显疗效,但用于急性CO中毒病人抢救还少见报导。笔者对我院1997.1~2000.3月间27例急性CO中毒病例进行了治疗观察,疗效可靠,尤其适宜基层医院应用,现将治疗效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必可酮)与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合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一般在72小时内可以使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明显的缓解,能在一周之内完全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体征。方法:患者为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中、重度患者。采用必可酮250μg/喷、1-2喷/次,1-3次/日疗法,观察其疗效。结果:必可酮与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合用(治疗组)与应用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对照组)相比较,可以明显缩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缓解的时间。并且在停用茶碱类药物与β受体激动剂以后,激素可以继续应用以预防复发。结论:必可酮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面有很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6—1994年12月收治慢性肺心病包性发作期所致多脏器损害56例,其中死亡29例,占51.9%。应激性溃疡,肺脑压多,并提出了积极预防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2年~1995年对32例慢性肺心病严重心衰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通、藻酸双酯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合并冠心病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所选病例均符合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心功能严重失代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4~82岁,平均56.5岁,其中合并冠心病8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0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分别见诸很多报道,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我们于1994~1996年联合应用小剂量阿替洛尔、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42例并与单用卡托普利对比,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84例均为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56.9±3.8岁(均数±标准差);病程6~35年;  相似文献   

10.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B组(3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经参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低切与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教、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与B组比较亦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A组分别为94.5%及50.0%;B组为73.6%及26.4%.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参芪扶正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AMI的病人(A组)进行分析,并与老年单纯冠心病AMI152例(B组)作比较.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45.4%)显著低于B组(83.9%)(p<0.01),A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53.1%与25.0%,48.4%与21.7%(p<0.05),A组病死率(42.4%)显著高于B组(15.7%),肺心病对其伴发AMI的发生部位无影响.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应高度警惕伴发AMI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病,尤其是冬春两季约占小儿科门诊就诊人次的1/3。临床治疗多为对症用药,病原学治疗的药物选择仍是儿科医师额手苦想的事。近期据有关文献报导,潘生丁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为评价该药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现将接受潘生丁治疗的1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非配对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心病是我国北方的多发病、常见病,且予后恶劣。padrnavaf报告肺心病患者发生第一次心衰后平均存活期为18个月。因此,积极探寻肺心病心衰的有效治疗,乃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木文报告用国产巯甲丙脯酸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机制作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杨吉生 《老年教育》2014,(10):58-58
<正>临床发现,当哮喘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可使喘息、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对哮喘、肺心病等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不仅使各项症状改善更为明显,总有效率也明显提高。尤其是肺心病患者,长期服用能明显改善身体的慢性缺氧状态,达到心肺同治的目的,促进良性循环。不过,具体疗程及使用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86年起,用自制消咳喘膏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200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的疗效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0例中,男111例,女89例;21岁以下6例,22~32岁28例,33~43岁3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速尿加氨茶碱微量泵治疗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疗效的研究表明,该方法治疗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常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缺乏特效治疗。我们应用小剂量肝素、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慢性肺心顽固性心衰病人63例,随机分二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82年全国肺心病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0年至1994年,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142例,因心衰并呼衰死亡30例,与同期因患其他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等死亡的30例比较,在死亡时间上有显著差异,为探讨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肺心病的诊断:按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慢喘支)特别是急性发作期是呼吸病中最难忍受的一种阵发性呼吸困难。晚近虽然对其急性哮喘,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很多办法使其缓解,但疗效短暂,屡愈屡发,因此阻止慢性哮喘再次发作应视为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1995.5~1999.5月,共收治慢性肺心病心衰48例,在综合治疗效果久佳时,加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41~82岁,平均64.7岁。病程10~40年,肺心病史3年以上,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及右心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