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不变”与“变化”思想,这实际上指明了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原理和方法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在90年代中期以后,确定了新的教育目标,课程基准和教育教学方法策略,为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日本“生存能力”培养与中国素质教育的三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和中国都在世纪末提出了自己新的教育改革方案,这有着一定的国际背景,且专门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本的“生存能力”与我国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两国都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日本的许多做法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民众无不激愤,纷纷要求政府抵抗日本的侵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抗战主张,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胡适也不例外,他时刻思虑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提出了“苦撑待变”的抗日主张。这一主张虽然是在他后来出使美国时才明确提出的,但早在抗战开始以前,针对日本的侵略,胡适在公开讨论和给政府当局提议中国的对日对策时,已充分体现了其“苦撑待变”的思想。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其思想内涵也随之逐步丰富和深化。一、外交交涉,等待日本“醒悟”“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极力主张同日本进行…  相似文献   

4.
安超  安涛 《文教资料》2006,(24):45-46
“中体西用”、“和魂洋才”,中国和日本差不多于同时代提出了在维护本国古老精神文明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并在教育等领域进行初步实践。本文从这两个提法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入手,分析了近现代中日教育的异同点。所谓前车之师,后车之鉴,本文也试图从两国教育的微观比较中找到一些中国教育改革引以为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一、“三个面向”科学地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 983年以来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思想 ,集中体现在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定中 ,并由此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 1 994年历经 1 5年 ,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1 5年。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全面深化了教育体制改革 :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迈人新世纪的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挑战,两国在教育上都做出了积极的应对。特别是两国从课程这一核心着手,开始了新一轮更深层次的基础教育改革。更为巧合的是,两国跨世纪的课程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地对课程设置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增加了相似的板块:中国的“研究性学习”和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从时间上看,这两种课程类型出现在相似的时期内,却出现在不一样的社会类型的国家,表明两国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达到相似的深化和积累阶段。中日课程改革两大亮点值得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关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拟对两者作尝试性的比较分析,以利于我国的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迈入新世纪的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挑战 ,两国在教育上都做出了积极的应对。特别是两国从课程这一核心着手 ,开始了新一轮更深层次的基础教育改革。更为巧合的是 ,两国跨世纪的课程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地对课程设置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增加了相似的板块 :中国的“研究性学习”和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从时间上看 ,这两种课程类型出现在相似的时期内 ,却出现在不一样的社会类型的国家 ,表明两国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达到相似的深化和积累阶段。中日课程改革两大亮点值得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关注。“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从世界发展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把握了时代特征和对世界未来的科学预测,总结了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阐述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和指导方针。“三个面向”体现了大教...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高瞻远瞩、把握时代脉搏和现代教育规律而提出的教育发展战略。它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教育的要求,指明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方向。“三个面向”的思想是建立在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和对世界未来发展的科学估计之上的。它对于军事院校的教育改革,特别是我们海军院校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中心"与"教师中心"分别是杜威、凯洛夫的两种不同教育思想,它们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两种教育思想传入中国有其必然性。它们的命运也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而相继展开。从理论来源、教育目的、受支持情况、社会背景等方面对上述两种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对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这一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 7年后的今天 ,我国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也比以往更加繁重了。在这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历史时刻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把它视为全党工作的一件大事。此时此刻 ,重温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思想 ,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 ,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贯彻“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产物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流思想。彼时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在同时期也进行了教育改革,并于1996年提出了"生存力教育"。作者对这两个教育理念在实施背景、内容政策以及培养目标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也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坚持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仍然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焦苇  计琳 《上海教育》2010,(18):28-31
在中小学,紧紧抓住“两纲”,扎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在高校,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这两个关键环节,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两支骨干队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海把德育真正“做实”,走出德育工作系统的“小循环”和“内循环”,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之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两难问题”与高等教育思想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眼下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思想转变是先导”。不久前还有一句话,叫做“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正在悄然兴起”。这两句话说明近年来高教界已经开始摆脱过去凭经验和主观意志指挥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改革的状态,开始对高等教育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把转变教育思想作为一切教育...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多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多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站在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思想。“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逻辑核心与思想核心,显示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战略性,“三个面向”构造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思想系统,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教育的全新的三维视野。在即将进入21世纪,迎来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教育已上升为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新形势凸显了“三个面向”的战略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三个面向”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针。  相似文献   

19.
教育国际化视野中的"三个面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年 10月 1日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 ,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根据当今世界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关系到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教育思想。十九年来 ,在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导下 ,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为 2 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显然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已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中国已经加入WTO ,这表明中国政府已切实地将自身…  相似文献   

20.
“校本研究”一词是西方国家为取得办学自主权,减少上层行政部门的过分干预而提出来的一项教育改革运动。20世纪90年代这项运动在西方国家掀起一股强大的声势与力量,也产生了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校本”发源于西方,但“校本研究”是我国教育家在吸纳西方国家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而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改革思想,是一种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