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格林童话精选》作者简介雅可布·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德国人。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年龄仅差一岁,父亲是一名小官吏。两人的青年时代是在拿破仑占领德国的时期度过。两人求学与工作经历相近,均曾在马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色勒图书馆工作和在哥廷根大学做教授,是德国博学多闻的学者两兄弟——民间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在德国浪漫派作家的启发下,两兄弟1806年开始搜集民间流传的童话故事和古老传说,以数十年时间  相似文献   

2.
你喜欢《灰姑娘》《睡美人》《小红帽》《白雪公主》这些故事吗?说起这些名字简直就像提到自己的老朋友一样熟悉和亲切啊!这些美丽的童话陪伴着多少人的童年,说起这个,叫人心里不由得对格林兄弟充满了感激。这些故事不是这两兄弟创作的,是他们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从民间搜集整理出来的。说到写故事,可能你会认为这比较难,而搜集故事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事吧?其实不然。在两百多年前的那个时代,很多人瞧不起口耳相传的童话故事。雅科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却对人们口中的老故事深深迷恋。格林兄弟在年轻时代有个富有的邻居,这位邻居维利德先生有…  相似文献   

3.
睡美人     
Jacob G rim m1785-1863and W ilhelm G rim m1786-1859were born in G erm any.They collected a lot offolktales which are very popular am ong children.Sleeping beautyisone of their collections.It tells usD on’t be afraid of danger.Along period of quiet can and often does take us towards greater andhigher achievem ents.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出生在德国。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睡美人》就是他们收集的作品之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危险。一段时…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样式,间谍小说已有颇长的历史,其间也涌现出一些很有名气的作家,如威廉·勒居、约翰·巴肯、埃里克·阿姆布勒、萨默赛特·毛姆、格雷厄姆·格林、伊恩·弗莱明、莱恩·戴顿;发表过不少风行一时的作品,如《1910年的入侵》、《三十九级台阶》、《间谍的墓志铭》、《英国间谍阿申登》、《出售的枪》、《带着意中人由俄国归来》、《柏林葬礼》。  相似文献   

6.
[作者档案] 歌德(1749-1832)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批评家,德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同荷马、但丁和莎士比亚一起,并称为欧洲四大文化名人。歌德的主要作品如《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威廉·迈斯特》和《西东合集》等都成为世界经典名著。《歌德谈话录》是由艾克曼辑录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威廉·李卜克内西(1826——1900),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参加了第二国际的创建工作。1826年3月29日,威廉·李卜克内西诞生于德国吉森城。曾先后在吉森、波恩、柏林等大学念书。由于当时对政府不满,1846年被驱逐出柏林,到瑞士教了两年书。  相似文献   

8.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作为有世界性影响的哲学家,在中国早已是耳熟能详;但作为影响了德国新诗歌的诗人,我们对他了解甚微。直到1986年,漓江出版社打破了尼采诗作无中译本的空白,出版了钱春绮先生翻译的《尼采诗选》。这是我国第一本介绍尼采诗作的专集,读罢所收一百四十八首诗,不由感慨系之,故作此文,试析尼采诗歌,剖其本质,论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德译本《金瓶梅》共有两种,一是1950年弗郎茨·库恩的节译本,一是奥托·祁拔兄弟翻译的全译本。现把奥托·祁拔兄弟翻译《金瓶梅》的情况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介绍如下。奥托·祁拔生于1880年,父亲是东普鲁士里克市一名邮局官员。在兄弟姐妹五人中,奥托排行第四。他的哥哥阿尔图尔年长两岁。奥托的父母均在中年相继去世,兄姐五人便成了孤儿。叔父和姨妈收养了他们。奥托兄弟后来在柯尼希斯堡住读,中学毕业后,一起进入大学,奥托学习法律,阿尔图尔学习语言。1905年奥托参加了普鲁士皇家海军,不久开赴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青岛,从此,他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奥托在中国学会了中文,从老师那里得知《金瓶  相似文献   

10.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一个商人家庭。父亲约翰·莎士比亚弃农经商,使家庭经济大为改观,其母玛丽·阿登,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因此莎士比亚少年时生活在富裕的家庭。7岁时进当地“文法学校”,学过一点拉丁文,修辞学和文学。后来由于生意收入清淡,  相似文献   

11.
文化长廊     
荷兰的国歌产生于1568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歌。当时,荷兰人民正在反抗西班牙的统治,他们唱起《威廉·凡·那骚》这支激昂慷慨的进行曲,以示热爱自由、忠于祖国的信念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英国,有一座威廉皇家学院,在那里读书的大多是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一个个衣冠楚楚,神气十足,总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在他们之中,有一个穿着很普通的孩子,他在一群贵族子弟中间十分显眼。他就是威廉·亨利·布拉格。布拉格出身于英国坎伯利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没有上过什么学,但他们都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也像自己一样没文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威廉·萨姆塞特·毛姆(W·S·Maugham 1874—1965)一生中写过一百二十二个长、短篇小说、二十六个剧本及大量游记、随笔、评论。《人生的枷锁》中(Of Human Bondage)的困顿、挣扎;《刀锋》下(The Razor’s Edge)的《寻欢作乐》(CaRes and Ale)和痛苦迷惘,还有神奇的《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 pencc),《在中国屏幕上》(On a Chinese Screen)的异国风光以及南太平洋群岛上的殖民地生涯……  相似文献   

14.
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古老的英国是一片文学的沃土,自中世纪杰弗利·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到 18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约拿旦·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 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理弗·狄更斯的《双城记》,威廉·麦答皮斯·萨克雷的《名利场》,托马斯·哈代的《苔丝》,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福赛蒂世家》三部曲,可谓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这三姐妹便是夏洛蒂·勃朗特 (1816~ 1855),艾米莉·勃朗特 (1818~ 184…  相似文献   

15.
[作者档案]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 做过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他一生共写有 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  相似文献   

16.
陈小琴 《学语文》2006,(6):4-14
威廉·莎士比亚(1556—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东西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交相辉映的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598)都产生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作了节选。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分析,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曲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一)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如同整个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剧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或前人著作为题材,以彼时彼地的生活为背景,表现时代(剧作家所处…  相似文献   

17.
失复家园     
本文以三部文学巨著 ,威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列奥·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 ,具体阐述家与家庭的意义。它们选自不同文化、不同时代 ,针对一个共同的主题以不同的方式展开 ,尽管这与为父、为母、为儿女之道一样稀松平常 ,但也同样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本文回顾、探究它们各自不同的角度 ,或许可以明白这些著作为什么能与家、家庭一样成为一种永恒。  相似文献   

18.
社会百科     
社会百科淫秽书刊何以称“黄色”低级庸俗的报刊称之为"黄色书刊",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美国的报刊竞争十分激烈。其中纽约的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分别办有《世界报》和《日报》。这两家报业资本家间的竞争最为疯狂。他们大量刊登色情、凶杀...  相似文献   

19.
赫尔曼·黑塞(1877-1962),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世界著名小说家、诗人和画家。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翻译界大都把他译成赫尔曼·海塞,现通译为赫尔曼·黑塞。现用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本收有他的散文《笛梦》,页注为瑞士作家。这当然不无道理,因为黑塞1923年加入瑞士籍,1931年起定居瑞士,至1962年病逝,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瑞士。但我以为,从严格意义上说,黑塞应该是德国作家。这不仅是一个国籍问题,更主要的是对黑塞及其作品的理解问题。黑塞1877年7月2日生于德国施瓦本地区的卡夫卡镇一个传教士家庭。黑塞的外祖父和父亲都…  相似文献   

20.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中以描写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这使得欧·亨利又享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分别收入《白菜与国王》《四百万》《西部之心》《市声》和《滚石》等小说集,其中《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爱的牺牲》《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等名篇,使他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