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抒情结构、抒情手法、抒情语言和韵律三个方面论证了柳永慢词的抒情艺术特征.认为柳永慢词以铺叙展衍、曲折层深的艺术结构,浅显易懂的语言及曼妙宛转的音律,叙事、描景、抒情而达到情景交融,从而熔铸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抒情艺术,并对后世词坛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诗词曲有一个共同特征: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戏曲和曲同发于一源,所以戏剧的抒情性是中国戏剧文学的民族特色。《西厢记》是元代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大型爱情戏剧。从生动的抒情内容、优美的抒情话语、个性化的抒情动作、典型的抒情环境四个方面可以了解《西厢记》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3.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诗人,他们努力超越当时诗坛抒情样式的单调和浮泛,自觉探索新的抒情表达方式,其特点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化抒情,智性化抒情,戏剧化抒情,为丰富新诗的表达策略,提高新诗的智性品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丽 《文教资料》2012,(19):1-3
作为我国抒情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后世文学发展中在历代知识分子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主要探讨《诗经》中的《绿衣》、《葛生》在抒情着眼点、情感内容、抒情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这些异同层面上对后世悼亡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与西方的电视广告相比,中国的电视广告具有明显的抒情特征,主要表现在主题选择、意象使用、结构方式、节奏韵律等方面。电视广告的抒情特征实际上是中国抒情传统在新的时代与新的媒介中的延续与变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探析了元杂剧抒情性产生的原因,又从元杂剧自身的结构特点出发,论述了旦本戏与末本戏不同的抒情特色;作者着重从四个方面对旦本戏悲剧性的抒情怀内容与阴柔美的抒情风格进地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体特点出发对萧红的抒情语体作了分析,认为:萧红的抒情语体非常重视利用语音来传达情感,在选词构句方面经常偏离语法规范并且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反讽等修辞手段来强化情感的表达。这种抒情语体的形成与萧红的个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本文试从真诚含蓄的抒情、传统唯美的叙事,及宇宙凝重的哲理三方面探讨冯至诗歌抒情、叙事、哲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注重抒情的中国古代诗骚传统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影响了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创作.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审美、语言以及抒情性四个方面来考察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浪漫抒情小说宣泄了作家本人的青春苦闷、生存昔闷与社会苦闷.在题材、人物、技巧方面,均以主观抒情为前提;心理描写多姿多彩.其浪漫抒情小说受外国文学影响甚大;其“自叙传”体式显然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但已超越了“私小说”,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  相似文献   

11.
唐诗在主导的人文精神、批判现实精神和抒情言志的艺术等方面从《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复杂、庞大的体系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从而铸造了品格昂扬健康、充满人文情怀、现实精神和抒情艺术再创辉煌的唐代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小说在题材选择、抒情方式、结构形态和自然美、感伤美追求诸方面,呈现出带写实风的浪漫抒情特征。它是一道诗意盈盈,情意绵绵,风格独异的文学风景,提升了中国现代小说和抒情文学的艺术品位。郁达夫的风格奇特,但不是完美的,它给我们的审美阅读“朝着美的上升”提供了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抒情主人公及其时空立足点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贯通理解诗意、深刻体悟情感、多样解读诗词三个方面探讨了正确把握抒情主人公时空立足点在鉴赏古诗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抒情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和特色,抒情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以实现情感的对象化、物质化.随着文学形态由四言诗、骚体到赋体的变化,结构诗文的抒情方式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抒情方式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纪行赋抒情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创造性值得注意.本文主要以<北征赋>为例,从情以景观、情以事观、情以理观三个方面考察之.  相似文献   

15.
孙海涛 《考试周刊》2009,(32):23-24
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三个大的方面。表达方式又分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可分为抒情类、描写类、修辞类。篇章结构是从结构作用方面划分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声音、语言、审美、感情四个方面阐述了德奥艺术歌曲对于抒情男中音声音训练的作用,旨在解决抒情男中音在演唱的时候出现的挤卡以及假大空的问题,提升其声音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诗人李瑛精心构制的政治抒情长诗<我的中国>出版一年来,佳评如潮,但评者往往都忽略了其艺术上的创新.本文从宏大而严谨的艺术结构、活跃而丰厚的意象化诗歌语言、个体化的抒情方式三个方面论述其艺术构成要素,以及它对后世政治抒情长诗可能产生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小说是独具一格的,创造了属于自己独有的风格"萧红体"小说。不管是她的抒情方式还是语言的表达都有她的特别之处,本文就以她小说的抒情化、散文化等方面来剖析她小说特色。  相似文献   

19.
特级教师王君在《挖掘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抒情"表达方式复习》(详见《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二期)中有这么一段话:"长期标准化训练的轮番轰炸,客观上已经让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日益苍白。他们倦于抒情,惧于抒情,抒情矫揉造作。带领孩子们回归健康俊朗的抒情家园,语文教育责无旁贷"。这种种问题在中考作文中表现最为明显。笔者也曾上过类似的一堂散文类文本复习课,在唤醒学生应有的情怀方面做了一些有益  相似文献   

20.
李白诗体现了“以气为主”“自然英旨”的审美理想。他的写景诗从艺术形象、抒情方式、诗歌语言等方面体现了这种审美追求,有着独特鲜明的抒情特色:以积极浪漫主义手法表现鲜明个性、抒发饱满激情;因情设景,依景而达情;率真自然、清新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