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晶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2-253
中国电影在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之时,它就成为了一个“Made in China”的中国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所以说中国电影肩负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历史和传播状况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进行概述,继而对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进行论述,最后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科仁同志是苏联真理报派驻中国的记者.三年来,我一直和他在一起工作,担任翻译的职务.科仁同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给我很深的印象.科仁同志是工人出身.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磨床工.起先,他在厂内办工厂小报,以后在共青团的一个地方报纸工作,后来才调到真理报工作.他是那样的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他经常对人说,中国是如此之大,生活又是如此丰富,对一个记者来说,写作的题材是无穷无尽的.  相似文献   

3.
期刊发展的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人们以前没意识到,新世纪伊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浪潮会如此强劲.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纽约股市打一个"喷嚏",香港股市就会"感冒".随着中国入世的日益临近,"全球化"浪潮必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中国新闻出版和期刊业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妨从少儿期刊的角度来看期刊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是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脉络,对电视剧事业发展的考察构成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的论域.本论文试图对当代中国电视剧体制与生产的发展历史提供一种批判性反思.论文从对传统研究范式的批评出发,将电视剧事业视为由多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电视剧场",通过考察其体制与生产的发展.旨在揭示"电视剧场"如何结构化为一个自主性的体系,并说明它同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法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透过近代学术体制、教育系统和出版机制而展开的系统过程.而法学期刊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媒介,作用不容低估.同时,近代中国的法律践行和法学教育等法律现代化进程,常常要由法学期刊来承载与融通;法学期刊的命运,又通常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立宪与法治的命运.对当时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学权威期刊的透视,无疑是洞悉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极佳角度.  相似文献   

7.
杨保军 《今传媒》2008,(6):15-16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与此相应,中国新闻传播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而貌和图景.自觉认识并把握当前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总体特征,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宏观视野,从三个向度上对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总体特征进行一些简要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回顾刚刚走过的2004年,新闻工作者忠实记录了一个并不安宁的世界和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新闻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新闻信息量满足着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自己.透过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可以发现中国新闻事业前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普利策新闻奖中的中国题材的历史梳理,简析在最为美国主流新闻媒介所欣赏的新闻文本中,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研究发现,普利策新闻奖中的中国题材经历了一个从边缘、负面聚焦到理性批评的轨迹,相应的中国国家形象也经历了一个从被忽视、敌视到正视的转变.文章认为,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美国主流新闻价值观对新闻客观性的回归使然,一方面是一个更加开放、发达、自信的中国向世界展开胸怀使然.  相似文献   

10.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打动了不少对中国长期怀有偏见的外国人,表明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决心.但是,这不应该只是一个和奥运会有关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文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已逾百年,是中俄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它的传播和推广反映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化.俄罗斯文学著作的种类、数量在中国外来文学著作中始终位居前列,对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中国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也是下一个60年的起始年.中国报业以怎样的心态和怎样的视角看待经营管理战略,对报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新的"节点"--以报业规模、普及程度、办报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考量,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步入初步成熟期.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是我们对友好的外籍人士的通称,但一般说来,这个称谓仅在政界和外交界使用.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其知名度并没有普及到“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但是,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中国,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十数亿中国人都对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有深刻的印象,并给了他一个比“好朋友”更显尊重的称谓——“萨翁”,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上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4.
李晶 《东南传播》2021,(11):97-100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形象的评估.全面把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需要从多维度来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形象和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文化、国民和舆论都密不可分.意大利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可以从以上维度来认知,没有来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从文化维度和舆论维度来构建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在中国生活过的意大利人在互动接触中构建其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两类国家形象对比,互动接触能够构建出更加真实的一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梁志祥 《传媒》2021,(18):15-16
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创办于2018年,每年举办一届,越来越隆重,影响力越来越大.2021年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与往年相比意义又有所不同,在过去的大半年,有了一系列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大家对网络诚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笔者从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角度来汇报和分享一下本人及本人所在的机构对网络诚信的新认识、新探索和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郭鹏  张嘉晨 《大观周刊》2010,(48):31-31
当前美剧在中国大陆的流行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美剧在互联网上的极速传播,使之在中国天陆获得了大量的影迷,很多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美剧极为追捧.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美剧为何在中国受到如此程度欢迎做了一些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演变的背景下,中国与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日益密切而便捷.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大量外国游客、观众、运动员和官员来到了中国,他们中多数是第一次到中国,之前对中国的印象严重依赖媒介.此外,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是通过媒体来欣赏和了解奥运会,也通过北京奥运会了解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它代表着近百年来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努力告一段落,并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有必要对于此前的历程给予回顾和总结,从而增强对下一个高峰攀登的信心和力量.正如李白诗云"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首的目光也不必太远,新世纪十年足够,因为2000-2011年间,中国文学界所发生的一切仍然历历在目,因此这种总结更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