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美国社会暴露小说的成功反思中国官场小说创作的不足,并以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为例,指出中国官场反腐小说必须突破原有框架,创新创作手法,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暴露小说起于1845年,乔治·利帕德(George·Lippard)是暴露小说之父。暴露小说是美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较大的流派,是小说体裁的一种。以美国暴露小说之父——乔治·利帕德(George·Lippard)及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西德尼·谢尔顿(Sidney·Sheldon)等笔下的小说为例,解读当代美国通俗小说之暴露。  相似文献   

3.
《杜骗新书》和《金瓶梅》都暴露出晚明商人的奸诈丑恶、宦官的卑劣可耻、女性的纵欲贪财和僧尼道徒的“离佛叛道”;两书都集中体现了暴露小说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民风习俗最能表现一个乡村的地方色彩,风俗描写是乡土小说家们最为喜爱的题材之一,他们在小说中暴露了大量的故乡陋俗,这样的创作手法真的就只是为了暴露吗?本文试结合文本和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探寻乡土小说风俗描写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183;海勒的小说暴露了美国统治集团的荒谬与腐败、美国社会的混乱与疯狂。小说中黑色幽默、语言游戏(包括语词岐义、悖论式的矛盾、非连续性)和通俗化倾向等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对深化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骗新书》和《金瓶梅》是两部较早的暴露小说。在艺术上,两书都注重客观性、心理描写和讽刺性;晚明官场上的腐败性、新兴商人崛起的特殊性和思想化上的“异端”性,导致了暴露小说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小说暴露了美国统治集团的荒谬与腐败、美国社会的混乱与疯狂。小说中黑色幽默、语言游戏 (包括语词歧义、悖论式的矛盾、非连续性 )和通俗化倾向等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对深化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罗伯特·库弗的《保姆》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采用一系列碎片式的段落结构、打破常规的时空观等手法,把小说艺术创作的痕迹有意暴露在读者面前,自我点穿叙事世界的虚构性和伪造性,展示其在叙事艺术上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罗伯特*库弗的<保姆>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采用一系列碎片式的段落结构、打破常规的时空观等手法,把小说艺术创作的痕迹有意暴露在读者面前,自我点穿叙事世界的虚构性和伪造性,展示其在叙事艺术上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是美国少年小说、美国文学和美国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元,但是长久以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的压制和忽视,处于美国文学和文化边缘位置的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读者对此亦知之甚少。本文拟从历时的维度简介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从无到有、从被边缘化到渐入读者视野的发展历史,同时从共时的角度研究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征,最终实现普及和推广此类型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海丝特是霍桑笔下最复杂的女主人公,她不仅表现出美国内战前颠覆型通俗小说中女性角色具有的破坏倾向,也拥有正统文学中女性角色所具有的道德典范功能.通过树立海丝特这一女性形象,霍桑试图融合通俗文学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来改变他认为的美国内战前通俗文化的极端、混乱、肤浅等状况,树立女性道德典范.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将自己学的目光投向了“软弱”和“不彻底”的凡人,关注他们被忽略和被压抑的人性的常态,更加贴近了历史化的主体及其精神世界。她对小说故事性的高度重视,摆脱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启蒙话语强加在小说身上的重荷,体现了对小说这种体的充分尊重。她探讨了现代表现技巧和形式与传统通俗小说融通的可能性,并以其卓越的才华为“雅俗共赏”做了可贵且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明代学者胡应麟的小说理论研究侧重于文言小说方面,但其对于通俗白话小说亦相当重视,尤其对于<水浒传>的研究,涉及作者、成书、版本、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等诸多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胡氏对于其他通俗小说亦耳熟能详.胡应麟的通俗小说研究在古代小说研究史中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五四”以来的通俗小说研究作了概括的研究。分三个历史阶段,介绍通俗小说研究的主要成就及代表著作。除了评述小说文献的整理成果,还力图对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得失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读者意识与张恨水的通俗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流传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数以亿计,文化跨度大。这与他创作时有自觉的读者意识密切相关。他的作品从内容、形式到写作技巧三个方面都体现出对读者接受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所刊的各种通俗小说中,余象斗及其刊刻的评林系列应该是颇有特色、为人瞩目的刻本。而这些评林本无不浸润着这位书坊主的斑斑墨迹,展现出他阅读作品时的一些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科名前定"的情节在明代通俗小说中屡见不鲜,它用"奇梦"之类描写来预示情节的发展,制造悬念或是捏合各种杂凑情节.同时,小说中"功名前定"也有现实化与世俗化的解释,于是,也出现了若干解构"科名前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当代城市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到90年代成为叙事文学的主流。其叙事立场发生了从主体性到个人化的改变。城市文学叙事立场的发展变化除了社会生活巨大变化的影响以外,城市文学创作实践文化选择和作家自我意识的改变主导了不同时代"人与城市"不一样的想象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明中叶以来,由于商品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上形成了尚利好货的价值观,特别在市民阶层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暴富心理就是这种价值观影响下的一个较为典型的社会心理。这一心理在明中叶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品写了相当多的发迹变泰的故事,尤其热衷于那些因偶然因素或凭意外机遇而暴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对20世纪50年代的通俗小说《烈火金刚》进行再解读,分析其意识形态遮蔽下的通俗性、传奇性特点。小说中武侠小说的主题模式、传奇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演义小说的人物分配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