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房店轴承厂对现有磨床统一改造为数控或程控磨床。这不仅提高了轴承的加工精度,而且减少了机床电气故障的发生。这里概要介绍了该厂在这方面的工作和“PC”程控器的基本性能及在机床控制上的应用和程序的编制等.并介绍了数控微量进给机构的基本性能、结构及控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鞍钢热轧带钢厂1780生产线于2000年引进两台德国制造的轧辊磨床,具有完善的全自动磨削功能.本文分析了该轧辊磨床的电气控制、自动磨削控制和自动磨削中其它控制的实现及对轧辊磨床磨削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用于超大口径(>=1500mm)光学非球面成形加工的超精密数控磨床的构型设计方案,本文开展了2种不同构型龙门机床的空间运动误差建模及比较研究。基于多体系统理论,通过建立2种构型龙门机床的拓扑结构图,推导二者的空间运动误差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采用仿真手段比较了二者用于超大尺寸光学非球面加工过程的砂轮中心点误差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加工大口径非球面元件时,工作台移动式的机床构型具有相对较小的空间运动误差,但两种构型龙门机床的误差十分接近。在综合考虑二者在大口径非球面元件加工过程中的其他特点后,确定了该超精密磨削机床构型为工作台固定的桥式龙门结构。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性能轴承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以最大完工时间、机器加工碳排放量和磨削液使用量为目标函数,对轴承零部件加工的绿色车间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将轴承零部件的加工过程细化为启动、装夹、加工、卸夹、待机和关闭共6个流程,建立多目标绿色调度数学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采用融合工序选择和机器选择的分段式编码方式,并在交叉、变异等步骤进行改进,提高算法收敛性;最后以某轴承公司的轴承零部件加工过程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与对比试验,并通过大规模数据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得到更低的完工时间、碳排放量和磨削液使用量,从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无心磨床上进行贯穿磨削时,测量对于砂轮的调整以及对磨削质量的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采用无接触和高压气动力学原理来进行测量,可以有效的提高测量的精度,保证工件加工质量.文章阐述了无心磨床贯穿磨削的气动测量控制装置及其测量系统,对提高磨削加工精度和工件质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轧辊磨床在钢铁企业中用于将轧钢后的轧辊修磨到所需精度后,再送回轧机反复使用。为适应现代钢铁企业自动化、连续化、精度高的生产要求,轧辊磨床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将轧辊表面误差磨削到μm级。为实现上述目标,文章以本钢热轧厂1700线4#数控磨床为例,对该装置的电气系统进行改造。实践证明:本钢热轧厂1700线4#数控磨床改造后实现磨削后的轧辊辊型偏差小于±10μ、磨削效率提高30%,满足了轧钢板形控制的要求,大幅提高了磨辊车间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墙板自动化生产线中模具车在行走以及养护排队过程中的碰撞问题,在单片机及PLC硬件平台上开发了模具车智能测距及防碰撞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声波测距模块进行距离信息的采集,并实时地传送给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后,将距离显示在LCD上,并利用LED灯对不同的距离范围进行不同的信号预警,同时通过PLC及变频器控制电机,实现模具车制动以及在养护系统中较为精确距离定位,防止发生碰撞。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模具车的碰撞问题,可确保墙板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85-186
针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轴承易发生故障的特点,利用轴承试验台采集外圈点蚀的故障信号,使用小波分析法对故障信号进行早期诊断,通过实验及诊断过程证明小波与Hilbert包络谱结合进行故障信号分析的方法对于轴承故障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助于更好的进行故障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9.
磨削液在磨削加工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工件在磨削加工时产生裂纹、烧伤,降低内应力等等,磨削液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磨削液的供给方式直接影响磨削过程。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液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磨削宽度。磨削液的供给方式直接影响磨削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当今,高速铣削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替代部分磨削加工和电加工.但是,高速铣削在加工过程中应满足无干涉、无碰撞、光滑、切削负荷平滑等条件.这些条件在以往的加工中没有做特殊的要求,因此高速铣削的程序编制和普通铣削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