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光是加速档案材料老化的主要因素。光对档案的破坏有多种表现形式,光能降低纤维素的机械强度,使纸张变白,变黄和发暗,也可以导致文件、照片和艺术品中的成色材料退色或变色。然而这些仅仅是表面现象,光的破坏往往已经深入到档案材料的物理化学结构中。光可以提供档案材料发生化学变化的能量,并且光对档案材料的损害具有累积性和后效性。  相似文献   

2.
档案数据的备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影绘 《中国档案》2004,(10):46-46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和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化后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这些数据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如果遭到破坏,就会给国家及档案事业带来巨大损失。“数据是资产,备份最重要”,及时有效的备份是保证档案数据安全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文山 《中国档案》2004,(10):44-45
档案库房要保持较稳定的温湿度,因此有条件的单位均安装了空调设备。这一特点造成档案库房中的空气与室外空气交换较少,各种污染物在库内集聚不易扩散,随着时问的推移保存越久远的档案散发出的各种有害气体就越多,有害气体越多也就加快了对卡当案的破坏。另外档案工作者在保护好档案的同时,对自身的劳动保护问题也应当给予应有的关注,因为档案库内的各种有害气体既对档案有破坏作用同样对人体也是有害的。为了更好的保管好档案,在重视档案库房的温湿度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档案库房内的空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4.
朱兰英 《兰台世界》2004,(12):18-19
霉菌属于真菌,是危害档案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档案长霉是一个自然现象,对档案的寿命威胁很大,它不仅破坏档案制成材料,影响阅读,而且有些霉菌可以产生有害的毒素,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大敌。随着进馆档案库存的时间逐渐增长,数量日益增多,档案霉菌的防治与研究是档案保护技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Qing 《信息管理导刊》2002,15(2):61-64,34
本文从回顾国内外历次大的战役对档案的破坏入手,着重阐述了在现今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的安全,使现有馆藏档案充分体现其价值,从而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档案安全防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求通过对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特点的研究,使人们充分认识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档案安全的严重威胁和破坏,进一步分析档案安全防护方面的现状及其抵御战争破坏的实际能力,从而研究出档案安全防护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喻君 《兰台世界》2005,(3):24-24
空气污染对档案的破坏是一个缓慢的、累积的变化过程。我们对不同年代纸质档案做过酸度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的各种有害气体超标。其主要有三类:一是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二是氧化性气体,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三是粉尘类物质。本文仅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为例,说明有害气体对档案纸张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档案修裱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是档案修裱工作的物质基础,选择质量好的修裱用材是成就档案修裱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档案修裱用材的选择上经常会有一些细节问题存在,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忽视,会对档案原件造成意想不到的破坏。本文对档案修裱用材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方法,以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认为档案在静电复印中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做好静电复印中档案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全国的档案界敲响了警钟,大量纸质档案损毁造成了档案信息的丢失。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但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我们却可以提前通过对档案业务系统及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库房内存在的有害气体会加速破坏档案载体(纸张、相片、软盘等材料),从而使档案无法永久长期、完全无损的保存。本人就库房有害气体对档案及人体的危害浅谈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12.
防尘是各级档案部门的一个永恒话题,灰尘是管理的大敌,其颗粒摩擦档案纸张材料,影响字迹的清晰度和牢固性,其自身的酸和碱腐蚀纸张和字迹,灰尘使档案粘结形成档案馆砖,使档案纸张变色,其携带的霉菌孢子和寄生的微生物破坏档案纸张材料。档案防尘除作好燃料燃烧排烟尘,工业生产排粉尘,库房地面等生产活方面的防尘,库房地面墙避出灰尘,人员出库房带灰尘等生产生活献的防尘,和岩石风化,海水蒸发,火山喷发,植物花粉等自然防尘外,扬沙天气防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档案法规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山西档案》2005,(5):36-38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创了社会主义档案法规的建设。50多年来,社会主义档案立法工作走过了平坦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社会主义档案法规初创和全面建设、遭受挫折和破坏、恢复和全面发展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当代中国档案事业步人了“依法治档”的轨道。建国以来,我国档案法规建设的发展过程,是个不断发展进步、有力地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但其中亦不乏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就我国档案法规的建设作如下构想。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的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pm2.5爆表的现象,这种天气不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还会对档案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因此,除了人们要做好雾霾天气下的健康防护外,作为档案人,也要加强这种天气下对档案的安全保管。一、雾霾天气对档案造成的破坏(一)什么是雾霾天气要知道雾霾天气是如何对档案造成的破坏,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雾霾天气,这种天气包含哪些有害于档案安  相似文献   

15.
《浙江档案》2005,(4):41-41
《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2期刊登了作傅华的此篇章。章认为,收集散失在外的档案,是我国档案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造成档案散失的原因主要有:战争的破坏、殖民掠夺、“化考察”中的巧取豪夺、本国人在外国形成的档案等。要收集散失在国外的档案、解决档案纠纷,其重要的依据就是档案学理论基础和国际法律。解决国际档案纠纷问题的档案学理论基础有:1、“来源原则”或“全宗完整”原则;2、职能所有权原则;3、主权追溯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论档案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一种化,人们对档案化的认识或看法就形成了人们的档案化观。档案化观有个体,群体和社会之分,正确的档案化观,主要表现在档案化内涵的正确把握,即档案是一种宝贵的化财富,是人类积淀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化的贮存器,它既积淀化,传播化,反映化的变迁,其自身也构成一种媒介化,提出档案化和档案化观,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丰富和发展档案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利用科研档案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科技进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在不断增多,如何最大限度地对其开发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计算机网络,尤其是国际互联网,开发利用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网络犯罪给我们带来新的烦恼,如网络侵权、网络窃密、网络破坏等,由于科研档案中包含很高的知识产权成分,因而会造成知识产权流失,并引发众多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何在开发利用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中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医院档案,一般包括医疗科研档案、病历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财务档案以及党政书档案。但最重要的是病历档案,因为它是医院对病人整个医疗服务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是医院处理医疗纠纷、法律诉讼和医疗保险的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病历档案数量逐年成倍增多,是医院档案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只有通过鉴定销毁部分过期或无保存价值的病历档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照片档案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历史,弥补了纸质文字档案的不足。由于很多学校的档案工作人员把精力都放在文书档案上,往往对照片档案的收集、保管及利用不够重视,致使学校的许多照片资料遭到破坏损失。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就我省高校照片档案的收集、保管及利用,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档案损毁的原因及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量上看,当代档案的损毁明显少于古代和近代,但造成的损失依然不小,有些甚至无法挽回。造成当代社会档案损毁的原因主要有:政治原因、管理不当、自然灾害等三个方面。其中政治原因主要是指"文革"期间对档案的破坏;管理不当包括失火损毁档案、渎职损毁档案和为私欲损毁档案;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水灾、台风、地质沉陷、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高温高湿、霉变等几方面对档案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