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数字声音广播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栋 《中国广播》2004,(6):38-41
现今模拟调幅(AM)广播和模拟调频(FM)广播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迟早都要向数字声音广播技术转换,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姜薇 《中国广播》2006,(4):74-75
广播技术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代之后,如今终于找到了汇入数字化洪流的入口——数字广播技术。数字广播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广播超越了声音的局限,极大地拓宽和延伸了广播的传播功能。为众多的广播受众群体,自由自在地听广播、看广播、读广播、享受广播提供了绝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调频广播传输通道的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介绍我台所采用的数字传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当前,传统媒介主力———广播在电视、报纸、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的冲击下,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传统的单一声音形式的模拟广播已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人们需要的是:广播节目在播出声音的同时,有可能再传送与节目相关的其它信息,从而能为听众提供声音以外的视觉效果,增加节目的信息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数字广播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使上述设想成为可能。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化将是广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进程,而其中的数字音频广播(DAB)。(DAB是DigitalAudioBroadcasting的缩写)终将会成为继传统的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  相似文献   

5.
王战鑫 《大观周刊》2012,(41):59-59,77
一、传统调频广播陷入的困境 调频广播自从1940年诞生之日起,就以其优秀的音质和超强的抗干扰性能而成为城市广播覆盖的主要手段,并受到了广大听众的青睐。在目前数字声音广播的发展形势还不明显的时期,调频广播必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广大听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吕瑞 《中国广播》2006,(7):16-17
在国际电信联盟划分给无线电广播使用的频段内,目前形成模拟调幅/调频广播,以及基于数字技术的DAB、DMB、DRM、卫星广播等数字模拟技术共存的无线电广播格局。传统的模拟调幅/调频广播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接收成本低、适合固定和移动接收等优点,一直被我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高新技术在调频广播中得到应用,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调频广播性能稳定,质量好,具有抗干扰性强、保真度高、节目丰富等特点,在农村广播技术中引进智能调频广播具有诸多优势。本文以农村智能调频广播技术为切入点,在阐述农村调频广播技术应用方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农村智能调频广播技术使用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农村智能调频广播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伟跃 《东南传播》2014,(2):137-139
针对目前FM广播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介绍数字FM广播的先进性及Digital CD的功能原理。在研讨基于Digital CD的关键技术——DSP和NCO建模运算之后,从多角度分别对其相关的Digital CD技术指标、基于SR技术的Digital CD体系结构、调频同步广播技术、Digital CD的可靠性等技术问题从原因效能等方面阐述Digital CD关键技术DSP和NCO所起的功用,解决Digital CD应用中出现的相关关键点技术问题,最后讨论FM CDR技术可行性,提出基于Digital CD的FM CDR改造有效模式,并给出重要结论,对FM广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伟跃 《东南传播》2013,(6):134-136
针对目前FM广播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介绍数字FM广播的先进性及Digital CD的功能原理。在研讨基于Digital CD的关键技术——DSP和NCO建模运算之后,从多角度分别对其相关的Digital CD技术指标、基于SR技术的Digital CD体系结构、调频同步广播技术、Digital CD的可靠性等技术问题从原因效能等方面阐述Digital CD关键技术DSP和NCO所起的功用,解决Digital CD应用中出现的相关关键点技术问题,最后讨论FM CDR技术可行性,提出基于Digital CD的FM CDR改造有效模式,并给出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时代的日趋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调频同步广播在调频广播中的的基本原理、基本特点、同步网的实现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调频同步广播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调频同步广播实现区域化覆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立明  陆丹  莫小云 《视听》2016,(5):48-50
通过对地下停车场调频广播覆盖的实验,掌握调频广播地下停车场覆盖相关技术,为今后广西进行地下停车场调频广播覆盖建设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调频广播电台的频道间隔为100kHz。带宽为200kHz。随着调频广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调频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在我国逐渐展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调频广播发射台采用的辅助通信业务(SCA)、广播数据系统(RDS)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调频广播电台的频道间隔为100 kHz。带宽为200 kHz。随着调频广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调频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在我国逐渐展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调频广播发射台采用的辅助通信业务(SCA)、广播数据系统(RDS)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张晓菲 《中国广播》2013,(11):84-87
广播是以音频为核心产品的内容生产主体,音频的多平台发布是必然趋势。在中波AM/调频FM这个传统的模拟平台之外,未来广播还必须通过桌面和移动互联网,将音频内容发布到电脑、智能手机、车载平台等各类数字终端和平台上。本文主要研究国外广播公司是如何通过数字平台来营利的,供我国广播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广播新闻年会暨技术研讨会”和在青海西宁召开的“全国省级广播电台经济研讨会”,受益匪浅。挑战不是危言耸听新闻年会的中心话题是:面向周世纪的广播。广播要向数据化、网络化突进,传统的广播正面临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有偿化、数据化、网络化和产业化的巨大挑战。广播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众所周知,本世纪初广播问世时只有调幅短波和中彼广播,在不断的技术变革中,先后开发出调频单声道广播、调频立体声广播、调频副信道广播,许多广播相继上星传输,还在地面发展了有线广播电…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技术和信息推送技术的推送式数字广播,是数字广播的一种全新业务。它完全颠覆了传统广播我播你听的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推送式数字广播业务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听众的个性化需求,加速推进数字广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佟光 《记者摇篮》2010,(6):65-65
广播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广播工作者职能的转变。我们看到,与广播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广播传统的节目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先进的数字设备在广播中的普遍应用,正在进一步促成电台工作人员职能的质的改变,新闻采访、节目编辑、播音主持将由现在比较单一的职能转向为编、采、播、控一体化的综合职能,  相似文献   

18.
音乐发烧友常常问,既然录音和录影技术都发展到数码处理,为什么电台广播还不跟上,用数码技术来传送呢??美国其实已经准备就绪,很快将启用数码广播。专家表示,AM收音机播放音乐一向质量差,FM调频赶不上激光唱盘所出的音质。数码广播就是要电台播出的音乐,无论AM抑或FM都有激光唱盘原声音质。虽然数码广播的规格仍然处于雏  相似文献   

19.
玉龙 《视听》2016,(5):17-18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在广播电视网中的调频广播有着技术成熟,覆盖面广等优势,是实现应急广播接收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现有调频广播发射系统的应急接入方案,是对调频应急广播的快速有效铺开的一个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安装调试意大利Elenos(意利诺斯)数字调频同步广播发射机为例,对该调频发射机的性能和远程监控系统做了阐述,并就安装调试的过程和安装调试后的搜测情况做了表述,为进一步提高调频发射台的安全播出以及提高播出质量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