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近代军事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政府多次选派留学生赴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技术。回国后,这些留学生积极投身于军事航空学校与基层空军部队的教育与训练,参与近代航空学校的组建;担任航空学校校长、教育长等高级职务;成为近代航空学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当空军基层训练教育的骨干;组建航空学会社团,编译出版航空杂志书籍,从而提高了中国空军的素质和战斗力,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航空留学生派遣情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以来,随着飞机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拥有的巨大威力,因而多次选派航空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从1908年至1949年的41年间,我国各级政府选派了大量留学生赴美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国学习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和飞机驾驶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我国共选派了3000以上人次的航空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学以致用,成为我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核心力量,使我国航空事业随着世界航空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发展。他们的杰出工作,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新局面,同时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航空留学生的派遣情况大致分成以下三个时期: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1908~192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和抗战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1937~1949)。我国近代航空留学生的派遣主要有三种类型:出于个人志愿、自动自发地去国外学习;海军和空军系统选派;赴美培训的学生。他们主要是学习航空工程和飞行技术;留学国多为美国和法国。  相似文献   

3.
随着军事航空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近代中国政府也选派了大量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从1908年清政府派遣厉汝燕赴英学习飞行技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先后共有3000人次以上的人员被派往国外学习先进的航空工程和飞行技术。作为近代中国军事航空事业先驱,留学生在中国军事航空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是我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核心力量,开创了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新局面,促进了中国军事航空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而且还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为新中国的军事航空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滨州学院学报》2018,(5):33-37
杜黑的制空权理论问世之后,以蒋百里、郭力三、刘开谱、陈家、侯竞寰、饶国璋、杜沧白等为代表的许多留学生,开始认识到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向国人介绍和引进杜黑的制空权理论。他们将杜黑的制空权理论与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宣传"无空防就无国防"的理论,强调夺取制空权对于现代战争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夺取制空权的方法。留学生对近代制空权理论的介绍和引进,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航空业的向前发展,对中国近代军事航空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对当代空军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飞机的国家之一。1909年9月,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市自行设计制造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飞机,这也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次年,另一旅美华侨谭根也成功研制出一架水上飞机,并荣获世界飞机比赛大会冠军。进入民国后,中国政府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具有的潜在作用,开始选派留学生赴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又学以致用积极创建航空科研机构和飞机制造厂,致力于飞机设计与制造,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一1911年3月,留日学生李宝竣、刘佐成利用在日本学习的知识,在北京南苑…  相似文献   

6.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空军航空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主体,航空飞行指挥与航空工程技术专业兼容的综合性军事高等学府。大学本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高教文化区的中心,学校总占地面积2400万平方米,校区横跨东北三省四个城市。空军航空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前身是我军1946年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创造出中国空军上“最先培训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最先承训双学士飞行员”、“最先培养空军侦察情报人才”等18个之最。为国家和军队建设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军事人才,培训外国家事留学生千余名,200多名毕业学员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涌现出了战斗英雄王海、张积慧、刘玉堤,“海空卫士”王伟,复合型飞行舰长柏耀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学校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英雄的摇篮”、“将军的摇篮”。 空军航空大学实施定额培训,拥有硕士研究生、本科2培训层次,担负着航空飞行与指挥、航空机务工程、航空侦察情报等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国防生、地方大学生任职教,部队现职干部轮训及外国军事留学生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与晚清海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新式海军教育是近代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制器、练兵和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晚清海军教育以兴办水师学堂为先,首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自19世纪80年代起,军事留学生陆续学成归国。作为早期比较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其中一部分人与晚清海军教育多有联系,或投身海军教育,出任海军学堂教习、总办等职务,个别的还亲自创办海军学堂,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近代海军教育的思想理念。留学生群体由此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但由于留学生群体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当时沉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晚清海军教育仍存在着诸如从事海军教育的留学生师资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的过分偏重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法律制度的奠基人,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积极翻译、宣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2.尽力清理中国的历代封建法典,投身于立宪、废旧律等活动;3.建构了中国近代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晚清编译的克虏伯炮学书籍近二十种,对于提高晚清军事教育的水平有很大帮助。克虏伯来华人员参与到了中国军队、军事学堂和军工企业以及赴德留学生派遣的活动之中,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进步,晚清直至民国时期的留欧生、兵工人员与克虏伯公司有广泛的联系,他们在回国后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已有3万名国防生补充到军队的各个单位,并成为军队人才的重要补充力量。但是这支队伍普遍存在军人角色转换慢、适应部队生活的周期较长,素质结构不完备、队伍发展不均衡,岗位成才意识弱、任职能力提高缓慢,内部活力不足、整体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强国防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各用人单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完善国防生干部队伍的激励政策,把握国防生干部队伍的成才规律,紧抓国防生干部队伍的后续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2.
Wright Brother’s first flying machine’s flight in 1903 declared the advent of aviation age.Further stimulated by two world wars,avi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the most advanced ones among hum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In order to feed the industries’demand for human intelligence,vari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aviation staff and other social members were developed.Consequently,certain kind of aviation culture has been cultivating.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aviation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focus o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ntent of that culture,the air show institution in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在抗战史研究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中苏、中美空军联合抗战前的中国空军独立抗战研究则更少。文章从战前中国空军发展概况、抗战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情况、抗战特点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和历史教训等方面。作初步探讨,以供批判。这对于当前我国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力量的薄弱是中国抗战处于防御、退却的被动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中外文资料,尤其是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辑的资料,考察中国空军力量的消长过程,客观评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空战,指出中国空军战胜日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留苏高潮。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招收了不少留学生,这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早期共产党的领导骨干。从1925年到1930年,中山大学培养了约1000多名毕业生,其中有很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干部。这批特殊的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成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采取一系列“自强”“求富”措施,虽然目的是为了帮助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客观上却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进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基础薄弱,人才缺乏。为了能够建设一支新中国海军力量,在中苏友好背景下,中国陆续派遣海军学员赴苏留学。留苏海军学员在艰苦紧张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业。回国后,他们成为中国人民海军的中坚力量,并利用在苏联学到的先进海军技术和战略、战术,服务于中国海军建设,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任职教育已成为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任职教育学员也随之成为军队院校学员的主体。如何提升任职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军队院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增强任职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要紧贴任职教育学员的思想实际,努力在有的放矢上下工夫;二要研究把握任职教育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在入心入脑上下功夫;三要积极适应任职教育学员的行为特点,努力在因势利导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