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近些年中老年高血压相关疾病的不断攀升,迫使体育工作者也不得不探索对其控制预防。根据太极拳的特点,设计制定了适宜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的运动处方,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以达到降压血压、减少降压药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抗病能力,延缓衰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之目的。本文以50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己设计太极拳运动处方进行为时2个月的晨炼。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太极拳系统练习后的生理机能指标,身心状态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查4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练习太极拳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及受体的变化,研究太极拳锻炼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参加规定的太极拳动作的学习及锻炼3个月。分别采集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锻炼前和锻炼12周结束后空腹状态下血液,进行如下指标的测试: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显示运动组治疗后24小时血压、白天收缩压比治疗前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但其他各项值虽有数量上的变化,但经统计学处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组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水平升高,高、低亲和力受体个数(r)和高低亲和力受体容量(R)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急性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用DS-250型动态血压测量仪(美国产),观察休息日和运动日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测定运动结束后即刻、24小时、48小时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动态变化。结果:与运动前相比,一次急性太极拳运动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呈下降趋势,舒张压下降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且更为持久,这种降压效应可持续18个小时以上,24小时后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一次急性太极拳运动后即刻TC、LDL-C浓度明显下降(P<0.05),HDL-C浓度显著上升(P<0.05);运动后24小时HDL-C浓度持续升高(P<0.01),TG浓度明显下降(P<0.05),LDL-C回升并超过运动前水平;48小时后TC、TG、LDL-C的浓度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HDL-C浓度仍然较高,但与运动前相比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系统评价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并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参酌依据。方法:收集太极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排除标准,研究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其中低、中、高风险文献分别为6篇、8篇和1篇。纳入研究总样本量732个,其中实验组316个,对照组416个。Meta分析发现,实验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显示,太极拳可明显改善65岁以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多因素Meta回归分析未能解释研究间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剔除2篇质量较差的文献后,同质性较好。Egger检验显示,太极拳影响收缩压的文献存在显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的文献无显著发表偏倚。结论:基于现有证据,太极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干预是有效的,应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得到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太极拳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00名中老年临界性高血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为对象,设计太极拳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拟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经太极拳系统练习后的生理机能、身心状态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20周练习后,太极拳运动实验组感觉轻松自如、精力充沛、自觉症状改善,血压呈下降和稳定状态;Ⅰ、Ⅱ期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用量减少或停止(偶尔用),表明太极拳运动具有效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太极拳改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气体信号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50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太极拳高压组,并选取25名健康老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太极拳高血压组进行12周太极拳练习,每次1h,每天1次,每周5天,分别在12周太极拳练习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次日清晨08∶00~09∶00,测试各组受试者SBP、DBP、NO和H2S。结果:太极拳练习能显著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DBP,提高血清NO和H2S水平,且NO与SBP、DBP,H2S与SBP、DBP间均分别呈现显著负相关,NO与H2S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太极拳运动可多途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NO和H2S水平,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提示内源性NO和H2S水平改善可能是太极拳降压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50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专家设计的太极拳运动处方进行近1个月的晨练,通过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观察分析,机能测定,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太极拳系统练习后的生理机能指标、身心状态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分析研究。实验表明:太极拳运动降压具有可行性。太极拳运动处方,简单易行,动作柔和,强度适中,适合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它能调节情操,修心养性,达到降压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成太极拳组(HTC,n=24)、高血压对照组(HP,n=16),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P,n=16)。HTC组进行12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min/day,6days/week)。在0、6、12周检测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太极拳锻炼前,HTC组和HP组SBP、DBP显著高于NP组,但EDD显著低于NP组(P<0.05),EID无显著差异。6周、12周太极拳锻炼后HTC组SBP、DBP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HP组;EDD显著高于锻炼前,并显著高于HP组(P<0.05);但锻炼前后EID无显著变化。结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对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腰痛发病率高,医疗支出代价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腰痛的康复治疗研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对腰痛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40名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太极拳组,一组为核心稳定训练组,这两组每周早上锻炼三次,每次60分钟;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进行任何规律的体育活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运动治疗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下背痛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与弯腰拾物功能测试。结果:12周运动治疗后,发现太极拳组在治疗后下背痛功能障碍失能程度显著小于核心稳定训练组,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弯腰拾物测试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太极拳锻炼可以改善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弯腰拾物的活动能力,太极拳锻炼是腰痛患者运动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将18例EH(轻度10例为A组,中度8例为B组)患者经三个月的运动(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治疗,进行诊断和疗效判定;A、B两组的疗效以及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经诊断11例血压达到正常,6例轻度,1例中度:按疗效标准判定,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治疗后的血压明显降低(P<0.01)。结论: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轻、中度EH患者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降压疗法;轻度EH患者的疗效更显著,更适合运动疗法;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运动组合是一种治疗轻、中度EH有效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1.
运动与红细胞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以及运动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的展望。通过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发现 ,红细胞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运动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 ,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力量训练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煦  陈佩杰  魏勇 《体育科学》2006,26(2):70-7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力量训练对血压影响的文献,以期进一步阐明力量训练与对血压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探讨力量训练降低血压的机理和利用力量训练采降低血压的可能性,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69岁人群血压以及不同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等与血压值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取52614例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组、老年人组调查资料,统计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压值与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体质评分关系密切(P<0.01);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子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女子(P<0.01);乡村居民的血压值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P<0.01),城市体力劳动者血压值高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P<0.01);体质未合格组的血压值高于体质合格、良好、优秀组(P<0.01);以BMI分类人群的血压值依次是肥胖﹥超重﹥正常﹥偏轻(P<0.01);腰围超标和腰臀比超标人群的血压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7.4%,男性为20.53%,女性为14.44%,男子的检出率高于女子(P<0.01);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腰围和腰臀比超标者检出率高于正常者(P<0.01);在不同体质等级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值随年龄、体重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性别、体型、体质等级、城乡差异;高血压检出率与性别、体重、体型、体质有密切关系,控制体重和腰围,增强体质,是非药物降低血压值、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艾灸预处理对运动后心率和血压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一(07级)学生进行艾灸(足三里穴)预处理,来观察艾灸预处理前受试者运动后血压、心率与艾灸预处理后受试者运动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从而探讨艾灸预处理对于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在运动前用血压计测定受试者安静时的血压和心率,随后受试者在跑台周Bruce方法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当受试者运动到力竭后测定受试者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的血压、和心率。在运动当天后的一星期内对受试者进行艾灸(足三里穴)预处理,在艾灸一星期以后受试者再次进行跑台BRUCE方法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测定受试者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的血压和心率。结果:(1)收缩压在艾灸预处理前后运动后15min有显著性差异;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min没有显著性差异。(2)舒张压在艾灸预处理前后安静状态和运动后30min有显著性差异;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5min没有显著性差异。(3)心率在艾灸预处理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预处理在安静时和运动后恢复期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也可能与艾灸消除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河南省直机关40~59岁公务员不同血压类型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差异,并探讨其对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血压检出人群和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以超重或肥胖为主;BMI、WHR对男性高血压和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较大;BMI对收缩压的预测最强,WHR对舒张压的预测最强,两者相结合来预测高血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林易筋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中医证候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应。方法:选择高血压前期及1级原发性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12周实验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血压变化呈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受试组较对照组血压变化明显。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差异显著;通过尼莫地平法得出实验组疗效指数为-64.87%,对照组为-31.94%,实验组疗效指数接近显效。经过12周少林易筋经干预,实验组实验后在WHOQOL-BREF各领域较实验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12周少林易筋经干预对高血压前期及1级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可改善习练者生存质量、健康状况、社会关系等内容,对受试者高血压中医证候具有明显改善,是治疗初期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生活习惯对中老年脑力工作者血脂参数的影响。实验方法:选取天津市地区80名中老年脑力工作者,问卷调查他们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肘部静脉抽血5ml,测试其血脂参数。结果: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血脂参数的变化将产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间的相关性,界定预测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的适宜腰围切点,为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测取上海E大学的925名成年人的腰围、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分析探讨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非腹部肥胖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状况优于腹部肥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法得出,男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89~90cm(P72.5~P77.5),女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76~77cm(P65~P75).结论:WHO建议的亚洲人腹部肥胖标准较适合本研究对象;即使对于成年人,年龄仍是影响腰围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将年龄因素考虑到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中.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递增负荷试验中出现乳酸阈值时对应的强度为运动强度,对1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10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探讨乳酸阈值强度的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前后的体能、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显示:运动10周后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体能及糖、脂代谢明显改善。提示:乳酸阈值强度的运动对于防治轻度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据《2010年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选取成年女性的腰围、臀围、血压等相关数据指标,计算成年女性腰臀比值并进行分组,通过对正常组(WHR1)和超常组(WHR2)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寻找成女性腰臀比值与血压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成年女性的体质健康和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