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波 《文教资料》2008,(14):46-48
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由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它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有共同点,也有异同点.语义翻译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而交际翻译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几乎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辩证结合的方法应当是最佳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归化"翻译是传统翻译,很早以前就存在。鲁迅在1935年首次提出"归化"这个名词,60年后,西方翻译理论界使用domestication这一术语描述翻译策略,中国翻译理论家将它翻译成"归化"。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归化"翻译的特点是译文易懂、透明、流畅,读起来不像译文,译文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译文没有"翻译腔"。然而,有人误解"归化"翻译,把易懂、透明、流畅等作为"归化"翻译的唯一标准。深入研究发现,译文具有易懂、透明、流畅等特点的翻译是"归化"翻译,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归化"翻译。最好的"归化"翻译是译文首先翻译出了原文的意义,译文通顺易懂;其次,译文保持了原文的结构,翻译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即传统上说的神形兼似。  相似文献   

3.
在散文翻译中,原文句法特点的分析了解对于理解原文进而翻译时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深层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美国著名女散文家的散文<回家>的原文分析指出,散文翻译只有尽可能的重现原作的句法结构,才能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丁迎 《考试周刊》2011,(10):39-40
广告的主要功能是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其购买欲;而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广告译文能否忠实传达原文内涵,以及更好地诠释原文,是该广告能否在该国打开销路、占领市场的关键。本文拟从译文功能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进行探讨,以避免不必要的语用失误所造成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用一种翻译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翻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指望用一种或几种翻译模式就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也是徒劳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模式应随着原文、译文、原文风格、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7.
王佳 《考试周刊》2015,(21):31-32
翻译标准与方法是相互依存且多元变化发展的,哈汉翻译标准与方法也应动态化、多元化。作者在哈汉翻译实践中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信为先,复原文"和"意通达,勿生歧"是译者应遵循的翻译标准;根据原文风格特点,认为使用"文言文"、"白话白"、"雅言雅"三种翻译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作者将理论与翻译实例相结合,对提出的翻译标准与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樊秋玉 《考试周刊》2009,(1):142-143
内涵是指隐藏于字面意义背后的意思.在翻译中担当着与原著等效的重任。然而,由于译者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或忽略了特定的上下文,内涵通常会被误解或忽略。译者若要做好翻译。必须对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的社会的文化有一定了解,熟悉其语言习惯,而且在翻译中一定要有上下文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情景组合模式理论对英文小说的语篇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翻译实例探讨了小说的翻译技巧;对英文小说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翻译过程中,不能随便拆分和合并原文中的情莆;应使翻译作品的情景结构与原文保持一致;对原文的变通不能跨越情景的边界,要以不损害原文的情景结构模式为标准。  相似文献   

10.
翻译究竟要不要"忠实"?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然而,翻译除了忠实于原文之外,还得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关注目的语文化环境等后现代翻译理论所涉及的热点话题。通过以翻译目的为调节器,对忠实原文、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及目的语文化环境进行协调,可使忠实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原则,在分析外贸函电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结合关联翻译理论做好外贸函电翻译工作.根据关联翻译理论,外贸函电的译者应重视以下三点:(1)根据文本的字面信息意图来揣摩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原文的内在交际意图);(2)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期望做出准确的判断;(3)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将源语文本译入目的语,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语境的两个层面(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对语境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作了剖析,阐释了语境理论对正确理解源出语的内涵及避免在语义翻译转换过程中出现误解与误译的重要性。理解原文是科技翻译成败的关键,而语境分析则是获得正确的语义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再议翻译     
徐萍 《考试周刊》2012,(62):25-26
什么是翻译?翻译的目的和本质是什么?怎样做出理想的翻译?这些是任何一个翻译理论研究都不能避免回答的基本问题。随着翻译活动的发展,一系列实用的或科学的翻译理论诞生了。翻译也许是一种语言学的活动,因为它是将原语转换成目的语,但是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一点上就必定会产生一些错误和误解。此外,一些文化信息和一些暗示也不能传达给读者们。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译者除了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信息的传递外,还必须重视一些文化的意义。因此,翻译既是一种语言学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遭到众多学者们的质疑.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理据.  相似文献   

15.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翻译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的结果。因此,有理论指导的翻译实践才能使译文在不使原文意义受损的情况下做到游刃有余,让译文在忠实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更贴近译语。所以,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泉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要将其推向国际,翻译准确至关重要。调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现状,发现翻译中存在译名各异、音译过度、语法错误、漏译过多、文化误解等错误。借鉴贾斯塔·霍茨·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检查翻译细节,译文生产者水平过低是问题的直接原因,发起人的不重视是根源,原文生产者的困难、外部因素的阻碍同样影响着译文的质量。正视问题、做好原文工作、成立专业的翻译机构、严把翻译质量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陆丽英 《文教资料》2008,(30):61-62
翻译的主体是译者,译者在选择原文时具有主动性,在运用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上以及在理解和表达原文上具有能动性.翻译过程是译者与原文的对话,并且这种对话具有不对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翻译界老前辈刘重德先生提出了翻译原则“信、达、切”三字:信——保全原文意义;达——译文通顺易懂;切——切合原文风格。运用其原则对陈文伯先生翻译的两个短篇小说进行评论,指出其精彩之处同时也挑出其毛病,以期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翻译涉及源语和译入语两种不同的文化。原文文化信息的省略和遗失,都会在不同语言的交际活动中对异域文化的读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或不解。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译入语读者解决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理解困难。解决原文信息传递中的理解困难,需要填补这种文化内容的遗失,目的是让译文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原文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