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摄取知识的手段,而学生的阅读是提高自己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而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授学生以渔     
杜桂芹 《成才之路》2011,(11):29-29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之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受益终身。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授人以渔,终身之用"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创新教学过程、革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董海明 《成才之路》2009,(15):97-98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寓意很明显,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就只是“授人以鱼”的角色.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传授给学生“授人以渔”的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学是“内因” ,教是“外因”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导”。在信息化社会里 ,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 ,因此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因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结果更重要。即“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列纲要教学生会“预习”预习即学生在课前自学。预习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李敏 《现代语文》2007,(7):45-45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上就是“授人以渔。”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姜翚 《青海教育》2005,(9):53-53
教学是一个“教”和“学”相互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则处于“教”的主导地位。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古人的教学思想传承至今。它在揭示教学真谛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偏激和欠缺之处。授人以鱼,并非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还需悟其渔识。授人以鱼是教学的第一境界。教师教学首先教给学生基础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授人以渔之前与之中必然授人以鱼。授人以鱼是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其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其实,教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在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这  相似文献   

10.
<正>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要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在新课改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要让学生不仅能“学会”,更能“会学”“乐学”,已成为当前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所谓“教学”。其真正含义应该由过去的“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13.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策略,比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知识更具有意义。因为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知识,学生掌握的就是一些具体的知识,而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策略,学生就懂得了如何去获取那些具体的知识。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能解一时之饥;“授人以渔”,即教给别人捕鱼的本领,则可终生不饥。两相比较,谁最重要,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并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从激发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能力、增强学习毅力、提升转化能力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15.
刊中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名言的原本含义是“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将这句古语移植到教学中,就是培养能力(教渔)比单纯传授知识(授鱼)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教育改革推行多年,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让他们掌握学习的工具和方法,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香港大学岑绍基博士的《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香港教育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就是授人以渔的指导性著作,  相似文献   

1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着重于知识的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关注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9.
季冬春 《考试周刊》2011,(83):54-55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当代叶圣陶先生更直接教导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给学生思路、方法等,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不用教的目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都惊呼:"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么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