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新失业群体”是指他们生活在城市里,有强烈的城市生活要求,有很强的城市活动能力,但他们却是城市失业队伍中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他们是处于三元劳动力市场错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着“未毕业先失业”的困境,而且还面对着一种“制度真空”的尴尬局面。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失业群体”。这群体的能量如果得不到恰当的释放,对城市生活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大。本文主要是从80后的一代中不同受教育阶层的生存状况、产生原因及其表现特征等入手并且立足于新的认识,大胆就其走向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最近,“新失业群体”一词在媒体频频出现。所谓“新失业群体”,是相对于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而言的。用专家们的话说,“新失业群体”是城市里的年轻失业,他们大多是受到“小皇帝”一般呵护的独生子女,在应试教育中成长,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后即加入失业行列。舆论认为,“新失业群体”之所以一毕业即失业,  相似文献   

3.
“新失业群体”现象之归因分析与应用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新失业群体”现象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失业群体”普遍成长环境优越,但就业能力较差,许多靠“啃老”生存。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机制以及供求错位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新失业群体”中的成员,整个社会以及政府部门都应该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新失业群体"现象之教育原因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新失业群体”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新失业群体”的危害,并试图从教育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新失业群体”,其形成逻辑是:“农民失业”后,为求得生存发展,被迫进行再就业(二次就业)而成为农民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部分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由此产生农村“新失业群体”。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同样出现了农村“新失业群体”,但却呈现出了一些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征。解决“农民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6.
先请看下面一组文章标题:1、就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2、啃老族能够做得心安吗?3、城市啃老族:眼高手低拈轻怕重老大不小不自立4、啃老族:会成为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5、新失业族不找工作悠然“啃老”6、“啃老族”最终要“啃自己”7、“啃老族”啃伤父母心8、“啃老族”———一壶没开的水这些标题中都同时出现一个新名词──“啃老族”。那么什么是“啃老族”呢?“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是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  相似文献   

7.
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原“有老失业群体”的同时,无论是在政策制度上,还是在社会认识层面上,与之相对应“的新失业群体”的各种严峻问题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随“着新失业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中国未来的失业人口结构与主体必将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和谐发展带来诸多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失业群体”的社会生存状况与自身的先赋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确实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其在就业中遭受一定的社会排斥。“新失业群体”的父辈由于本身的失业下岗而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由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特殊的体制转轨境地,使之遭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9.
“被城市化”群体对于城市生活存在普遍性融入障碍。城市生活成本高,就业压力大,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等是他们产生城市生活适应困难的主要原因。加快这个群体融入城市的途径主要通过制度化安排,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带来的文化冲突,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保障其市民权益的真正落实,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完成从“被市民化”到“市民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失业群体"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研究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尤其重要。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这个群体出现有何新变化和新特征,其出现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要切实思考和认真对待的。以往在理论界只是注重于"新失业群体"出现的主观原因,对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却缺乏深入的探索。本文将立足于甘肃省民族地区的"新失业群体",就主客观因素相结合,探索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新失业群体",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新失业”群体日趋成为我国失业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就业能力模型已经不适用于解决现阶段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文章基于“Career-EDGE”理论的研究框架,比较近五年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生与“新失业”生两大群体在基础能力、心理建构以及生存状态上的差异性,深入分析成因,并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矫正自我认知偏差等方面提出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绥化垦区现有9个国有农牧场,22447名农垦职工。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绥化垦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职工快速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先后加大实施“9522”、“1533”职工扶贫工程,使职工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职工家庭生活已步入小康水平,弱势群体数量明显减少,但由于自然灾害及下岗失业、疾病等原因,仍有部分职工生活比较贫困。作为特困职工“第一责任人”、“第一帮助人”的局、场工会主席,坚持走群体维护、群体扶贫、群体脱贫致富之路,积极为他们想办法、找出路,想方设法抓协会,建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城镇贫困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扶助城镇贫困群体应采取的基本对策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镇贫困群体应有的生存和生活资料;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力度,对贫困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加大“教育扶持”,大力促进贫困者的社会参与,提高其参与能力;进一步培育社会扶贫力量等。  相似文献   

14.
百度百科上说:年龄在23岁到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然不肯“断奶”的年轻人叫“啃老族”.也就是社会学家挂在嘴边的“新失业群体”。  相似文献   

15.
在10位“新实力”作家中,黄咏梅的作品对岭南风情的表达最为充分。她的小说多以岭南城市生活为背景.以市井小民、寻爱的女性群体以及大城市的外乡人为主人公,讲述他们生活中那点点滴滴的无法细说的隐忍的痛楚.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滋味和悠远的情思。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虽然他们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没有被城市所承认,更没有被城市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吸纳。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好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也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并且“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1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1]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急需社会保障的群体,整体上的社会保障却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1.1农民工不享有失业保险保障权。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享有失业保险,但根据2005年在北京市对农民工的调查结果,有94.4%的受访者没有参加失业保险。[2]没有城镇户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转型,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心的问题。而作为弱势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失业群体”,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目前而言,从三维资本理论的视角来看,“新失业群体”存在人力资本缺乏、社会资本不足、心理资本薄弱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文化知识、增强职业技能、扩展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制度、转变就业概念以及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国外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贫困方面。中国城镇中“新”贫困人口在数量上远比“老”贫困人口要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机会。下岗失业造成绝对贫困,收入差距拉大等原因造成的相对贫困问题非常突出,对社会稳定威胁更大。贫困成因主要为转型期的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政府扶贫政策不仅要关注绝对贫困群体,还要关注城镇相对贫困和居民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课堂(小学)》2010,(6):122-123
“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该群体高知、弱小、聚居,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新移民群体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阶层,政府对他们的救助措施的绩效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衡量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完善与否的一把重要标尺。以成都市及周边地区为例,政府在社会保险救助中的进行程度最高,其次是技能救助,医疗保障救助和司法安全救助居于第三位,其后依次是失业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和住房救助。政府的救助行为与力度所产生的作用均没有达到城市新移民实际所需求的程度。政府应当在量力的前提下根据城市新移民对各救助事项的需求迫切程度,遵循先主后次的原则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救助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