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古诗词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往往是诗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古诗词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译文在目的语读者大脑中建立中国的文化图式。这有利于目的语读者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意象图式是相当抽象的概念,由反复出现的具体经验中形成的模式组成,是人类经验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中,联系具体意象和抽象关系的认知结构。因此,不同民族文化的人的意象图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形象、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意象,译者负有不可推卸地传递责任。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时,需要根据不同语言的语境,对意象进行解码;同时,也要根据源语和目标语中的意象图式之闻关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进行意象翻译。  相似文献   

3.
徐牧 《海外英语》2013,(1):150-152
《红楼梦》诗词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其中大量存在的文化意象误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相关文化认知图式的缺失或不匹配是造成误译的重要原因。该文用认知图示理论探讨《红楼梦》两英译本中诗词文化意象翻译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诗词中"雨"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意象。文学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象,译者应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准确解读诗词中的"雨"意象,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尽可能传达中华经典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意象翻译中,译者不仅需用目标语移植承载原诗意象的物象,而且需再现原诗意象的组合方式,从而再造诗歌意境。意象图式是在人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具体空间的抽象概括,当这种抽象概括投射到诗歌的语言层面便会形成诗歌意境。将意象图式理论运用于诗歌翻译可以帮助译者理解诗歌中的空间描写及其隐喻意义,从而指导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再造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认知诗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异军突起,广泛应用于翻译学和文学批评领域当中,但当前研究仍然存在着文学分析和认知理论结合不足等问题。基于现状,本文选取初唐名篇《春江花月夜》许渊冲译本中的意象翻译作为分析对象,从认知诗学角度入手进行研究,将翻译策略中涉及的认知理论进行梳理,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翻译提供新的路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翻译本诗意象时,译者经历了意象识解,意象还原和意象整合等认知过程,并应用了范畴化识别,隐喻转换和关系型侧显等认知翻译策略。对比传统翻译手段,认知翻译策略更适用于诗词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从认知层面解读作品内涵,享受诗词美感。  相似文献   

7.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理解,翻译是译者利用相关图式对源语解码,并将目的语再编码的一个图式转换的过程。文章从图式理论角度来探讨广告翻译。文章分析了目的语读者的图式与源语文本可能出现的三种关系——图式相符,图式冲突,和图式空缺,并提出译者只有充分了解目的语读者的认知图式,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创作出优质的广告译文。  相似文献   

8.
沈佳佳  张琦 《考试周刊》2014,(31):21-23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利用此理论分析中国古诗的英译文,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选取古诗《静夜思》的不同译文为研究对象,从意象图式是语域的一种,静态与动态本质,以及意象图式的转变三方面,解析《静夜思》及其英译文的意象美,为中国古诗的翻译和欣赏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况新华  吴慧琦 《海外英语》2012,(9):227-228,237
随着文化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使用图式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进行解释和研究,从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以《望庐山瀑布》的许渊冲英译本为分析材料,从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三个方面来说明图式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并讨论它在古诗翻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随处可见。翻译和阅读这些经典诗词需要很强的互文性鉴赏力。同时,互文性的使用也给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灵感。在翻译过程中,有的译者因对文化意象考虑不够,没有将其恰当地体现或简单将其删除,就不能完整地传递原语文化的完整性和自主性,造成文化意象的缺失。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为研究对象,提出译者首先要通过语境分析确定一个词是不是具有文化意象,然后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确定某一文化意象在两种语言中引起的联想及独特的感情评价,最后精心地选择翻译策略,可采用直译,意译及替换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最大障碍在于意象的传达。文章拟以翻译的语义对等原则为视角。并结合经典的古诗译例来探讨该原则指导下的古诗意象翻译策略。笔者初步总结出古诗意象翻译的三大具体策略:保留原诗意象:替换原诗意象;省略原诗意象。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对李金发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异质性"、"西方象征主义"、"现代象征诗"等特性方面,但在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中,也有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暗合或继承,比如"远取譬"的诗歌创作特点与古典诗歌创作艺术的暗合,"漂泊意象"、"香草意象"、"瘦绿意象"等极具中国古诗特质的传统诗歌意象等,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
精心构筑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意象的模糊性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朦胧、含蓄的美感,为读者创造了广阔的审美空间。诗歌翻译贵在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以使译作拥有与原作同等的艺术效果与关感。以《锦瑟》英译为例,参照阐释学翻译观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造成译作审美空间消减这一观点,提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应采用意象对等的翻译方法,以求最好的保持原作的艺术效果与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5.
何其芳的散文诗集《画梦录》在借鉴西方象征主义的同时又实现了自我的转化与创新,在梦幻般的个人性抒写中,何其芳基本上实现了中西诗学的互融与共生,即在对西方象征诗学的"中国化"的同时又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对接。  相似文献   

16.
汉诗是中华文化之精华,在全球化语境下汉诗英译对本土文化身份的重构以及世界文化版图的重新确立意义重大。汉诗英译重在意象的传递。汉诗英译的意象传递是译者以"异化"的道德态度,充分调动诗学创作和信息传递的双重主体性,运用抵抗或通顺的话语策略,产出具有异化效果的可读性译文的过程。汉诗英译的意象传递策略包括完全抵抗策略和部分抵抗策略(意象的调整、加工、舍弃、加译)。  相似文献   

17.
文化图式指的是关于文本以外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结构性知识。文章在介绍图式与图式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了文化图式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并详细论述了完全对应法、交叉整合法和零对应法三种翻译策略在诗歌文化图式翻译中的应用,旨在寻求更有效的文化图式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擅长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现实描写联系意象达到抒情的目的。而意象图式理论强调的是思考时用我们的身体体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这点与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鹤雀楼》一诗为例,尝试解释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意象图式,从而从意象图式的视角分析《登鹤雀楼》一诗不同翻译版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韩畅畅 《海外英语》2014,(20):189-190
Image is a term that mainly embodi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CCP). Effective translation of images is crucial to the grasp of original meanings in a poem. As aesthetic beauty is the primary concern in poetry,the conveyance of beauty in image has a direct impact in translation. To analyz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imagery beauty,the theory of“translation levels”by Xu Jun is adopted as a criterion in comparing variant English versions of CCP in the aesthetic level. Images are selected from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typified for abundant sources of images,and features of images are put forward at the aesthetic level. Through the analysis,images are rendered by recreation of the sensuous and emotional beau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