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观周刊》2013,(1):52-52
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与社会的接触更为广泛和密切,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走进博物馆、感知博物馆。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也越来越彰显其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博物馆在向公众提供文化食粮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社会的变迁,关注公众的需求。博物馆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博物馆精品文化;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体现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位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为社会保管艺术品和标本的机构,其使命之一即是为公众提供接触藏品等相关资源的机会。随着博物馆对其社会服务宗旨的进一步认识及社会对博物馆需求和期待的提高,博物馆资源可及性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英国博物馆协会特制定《可及性职业道德规范》,为博物馆如何在保障藏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博物馆可及度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理查德·桑德尔提出"包容的博物馆"这一概念,博物馆应以包容和凝聚力为个人和社群赋能,为社会平等、创新发展而努力。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博物馆被迫闭馆,这给博物馆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带来挑战。即使疫情逐渐受到控制,博物馆得以重新开放,但它们采取在线预约等措施来控制参观人数,令许多公众因为无法进入博物馆而被排除在外。不过,物理空间的关闭并不意味着博物馆工作的停滞,一些始终秉承社会包容理念的博物馆开始尝试开放藏品或资料库、开发新展览模式、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和公众参与式活动等新方法和新技术,重新与公众建立联系,分散和缓解了疫情给公众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构建新时期的包容理念。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中国博物馆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博物馆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如何更大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社会影响,是博物馆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对博物馆做一传播学意义上的解读。从而重新认识博物馆的传播行为,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量化、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34所高校博物馆的空间分布、访客感知热点、大学/博物馆教育属性融合、休闲/教育社会功能、教育学习的情感体验影响因素等五方面进行分析。公众对国内外高校博物馆整体评价较高,其中,产生积极体验的影响因素,国内源于激发文化自信的身份认同,国外在于信息化完备、周边服务完善和感知自我社会地位提升;产生消极体验的影响因素,国内主要在于参观不便、展品管理不当、安全管理缺失和服务水准不足,国外则在于讲解服务不足、性价比低等。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基本业务随博物馆行业发展而被确定。具有服从和支撑博物馆定位,受博物馆定位制约,及逻辑关系形态多样的特点。博物馆基本业务逻辑是对基本业务的关系及业务进展方向的认知,影响博物馆业务内涵和业务重点的判定。通过对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传播、陈列等多项业务形态的分析,建议博物馆构建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构建、管理与体验"的业务逻辑及业务支撑体系,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利用,用知识服务社会和增进民众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藏品为信息源的博物馆传播,可以看作是一种古对今、彼对此的传播,没有信息的传播,博物馆将沦为一座座储存仓库。博物馆必须为公众梳理好信息,将展览内容和观众联系起来,找到文化遗产对现在的意义。博物馆传播过程中的"议程设置"功能,即博物馆为公众定义需要关注内容,并对各种不同的内容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展览或藏品的重要性判断,进而影响公众对博物馆及其展示的文化内容的认知乃至态度和行动,从而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教育并娱乐公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展陈受到社会发展、社会审美、社会教育、信息传播、博物馆与公众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关注观众学习需求"和"提供公平学习机会"已成为博物馆的基本共识,"支持观众学习"成为博物馆展陈的重要任务。展陈内容多采用依据事件或主题的"专题"形式,内容表述形成多种风格。博物馆展陈艺术提出整体环境营造理念,创造表达展陈主题的艺术风格,营造吸引观众参观的视觉效果。博物馆展陈将积极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和管理"大流量观众"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自然博物馆初现于14世纪,经历了六七个世纪的演进,已从私人收藏的珍奇馆时代进公众共享的科学文化时代。如今,各大自然博物馆为适应社会化的时代要求,调整和改变各自的价值取向,不断采取新的展示技术。新时代的博物馆不再局限于对过去标本的诠释,而更关注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不再局限于对常设展示的设计布置,而更注重因地制宜,结合社会热点,面向学校学生、社区公众开展教育活动,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中国湿地博物馆建于2009年,是社会和自然环境处于和谐边缘时代的产物,人们感受到了来自自然的发展压力。因此,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被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机构,社会的演进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博物馆。构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终身教育,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博物馆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依托馆藏,在非正式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公众感兴趣的教育方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博物馆逐渐成为公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