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应创设与课文相符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文本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本教学设计以小英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紧紧抓住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整体感知,是初读课文阶段的举足轻重的一大教学任务,一般应主要关注如下几个层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结构;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有效的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在文本内容、文本情感、文本形式等方面获得的初步的、整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继续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初读、钻研文本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设计重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担当角色、体验角色,带领学生从理解文本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到最后寓意的阐述一气呵成,让学生的表达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独特准确的认知感受与情感体验的几项策略:
  1.创设多种情境,唤醒内心体验
  (1)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利用贴切生动的语言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感觉、知觉、表象,为学生阅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创设情境主要表现为课文导语的设计,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题材特征和情感内涵,设计导语就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营造符合课文情感基调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碰撞的过程。本课设计就重在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从中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具体表现在:(一)抓住对话体验。  相似文献   

7.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来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亲近文本,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设计重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担当角色、体验角色,带领学生从理解文本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到最后寓意的阐述一气呵成,让学生的表达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句话启示我们: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精神交流。平等对话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为前提。平等对话包括师生、师本、生本、生生之间的对话。本文中,笔者把论题界定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陈丽红 《考试周刊》2011,(61):51-5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立足“教学目标要简约,教学方法要简单,教学过程要简洁”的宗旨,从创设教学情境人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情境渲染中读文、体验、感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课程资源的过程。现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欲速则不达》为例,说说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晖萍 《考试周刊》2012,(51):53-54
引言: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倡导探究性的、自主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批注式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课堂写真:《爱如茉莉》第三段教学片段师:课文的第三段,作者着重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细细体会,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该是扎扎实实地阅读课.学生只有深入阅读文本,才会走进文本,获得体验.本设计旨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进行整体规划,深切感受"我"和小红车主人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从而享受阅读乐趣,体验美德,并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诚实与信任》,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要指导学生“对话”,自己必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与作品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人物形象,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鉴于本文语言浅近,学生已有阅读与鉴赏小说的一些经验,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在交流对话中,在合作探究中,获得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5.
所谓创造性阅读,一般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及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造性阅读,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16.
《草原》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抓住文本,让学生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加深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草原的静态美;通过推敲文本的词句加强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草原的动态美;通过感受课文的情境加强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蒙古族人民的心灵美;通过领悟课文的感情深化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蒙汉之间的感情美;通过感受语言的魅力深化与文本的对话,感悟祖...  相似文献   

17.
【教材】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1课。【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当孩子们自主阅读自主探索时,当他们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乐此不疲时,当他们与教师情感交融、精神相通时,当他们和文本语言进行生命的对话时……学生就进入个性化阅读的最佳状态。【教学目标】1.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文本语言多形式地说一说课文的部分内容。2.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恐…  相似文献   

18.
董玉梅 《考试周刊》2011,(8):50-50,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诗中的小朋友一起产生丰富的遐想,体验夏天的美好,从而感受语言的精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诵读感悟,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理解文本,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教学  相似文献   

20.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课文。这一课教学时可采用“角色式”的独特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通过“接触角色…‘融入角色”进而“感受角色”“对话角色”“升华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从燕子的角度切身体会到燕子的艰难处境,在感悟中产生问题,让学生以燕子的视角走进文本、探究文本、对话文本、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