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学贯中西,在中国史、日本史、亚洲史、敦煌学及中外关系史诸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尤其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用功颇深。本书为周先生魏晋南北朝史方面文章的选集,按照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排。除收录专题论文外,还从先生所著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撷取论及该时期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辑为《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零拾》等。  相似文献   

2.
拙撰《魏晋南北朝赋史》完成之后,颇思贾其余勇,研探先秦两汉赋史,不意其后俗务丛杂,不克从事此役。逝者如斯,十有二年于兹矣。今者戏作《论赋绝句》五十首,聊以见往志,述新知,虽有所思,终为畸零,未待拆碎,已成断片,东鳞西爪,睹首失尾,不求系统,有感云尔。  相似文献   

3.
拙撰《论赋绝句五十首》作于2001年,专论先秦、两汉赋,陈述个人对于此段赋史之浅见。以时序言,其所论在魏晋南北朝赋史之前,可称为《前论赋绝句五十首》。年来读唐宋赋,亦不无心得,而诸事丛杂,心多旁骛,遂无力演为长篇细论,乃再作论赋绝句五十首,删繁就简,以点代面,串点成线,漫为之题,曰《后论赋绝句五十首》。他日有暇,或贾其余勇,效刘克庄《后村诗话》,再作续、新论赋绝句各五十首,岂有意乎? 一鸢飞入海变穷鱼,秋潦横天阻客车。日暮槿花成病树,木犹若此尔何如? 此首论卢照邻。照邻字升之,染疾后自号幽  相似文献   

4.
《汉族风俗史》,徐杰舜主编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汉族风俗史》分《导论·先秦汉族风俗》、《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五大卷。根据汉民族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阐释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风俗表现形态、风俗演变规律与风俗思想精神,以历史变迁为  相似文献   

5.
姜剑云教授的《太康文学研究》于2003年6月面世,可谓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快事。20世纪以前,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上不是古典文学研究的重心。20世纪以来,一批造诣极高的学者如梁启超、刘师培、鲁迅、陈寅恪等加入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行列,随后一度出现建安文学研究、陶渊明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诗品》研究等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对于赋体文学作品的辑录与整理,从汉代即已开始。西汉末年刘向等人整理校勘图书,编纂成我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其《诗赋略》即分"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杂赋"四类,著录屈、宋、荀况及秦代西汉辞赋共78家、1004篇。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的辑录与整理又有较大的进展。仅据《隋书·经籍志》集部的"总集"类记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类赋总集及赋的选注本就有近四十种之多,著名学者郭璞、薛琮、张载、李轨、褚诠  相似文献   

7.
选举史研究是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古代社会曾先后出现过贵族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几种不同的选官制度。其中的察举制起源于西汉的文帝、景帝和武帝之时,终止于隋唐之际,前后实行长达800年之久,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察举制度的变迁史,对于研究秦汉帝国的官僚政治和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的兴衰以及隋唐科举制度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察举制度的研究,史学界已有许多  相似文献   

8.
以往人们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多集中在周、宋、明、清等朝代,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谱牒档案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外,其他领域则较少有人关注。魏晋南北朝档案史是中国档案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曹魏作为这一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它的档案制度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已有所发展,并为后代所因袭。因此,研究曹魏的档案保管制度,是我们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档案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以往人们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多集中在周、宋、明、清等朝代,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谱牒档案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外,其他领域则较少有人关注。魏晋南北朝档案史是中国档案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曹魏作为这一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它的档案制度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已有所发展,并为后代所因袭。因此,研究曹魏的档案保管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档案史是中国档案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曹魏作为这一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它的档案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已有所发展,并为后代所因袭。因此研究曹魏的档案保管制度,是我们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档案制度的前提,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六五—七五”重点项目《中国道教史》,由卿希泰教授主编,四川大学宗教所承担编写。第一卷《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终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刊行问世了。这虽然仅是全套四卷的一个开端,但是,它的出版,不仅反映了国内道教史研究的水平与进展,而且将填补我国一直没有自己编写的完整道教通史的空白。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1800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综合体。它对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书共分七卷出版发行。前六卷按历史时期分编,起自先秦,迄于清末,分别为《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以求完整地显示中国诗学萌生、演进以至转型、蜕变的基本历程;另设《词  相似文献   

13.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第四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二)史学、地理学两汉时期,史学取得了重要成就。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部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原名《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大约东汉以后才有《史记》之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记  相似文献   

14.
精装大16开,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史记两汉书三史补编》(全四册),定价600元《三国志补编》,定价150元《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全四册),定价600元  相似文献   

15.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巷》是聂石樵先生继《先秦卷》、《两汉卷》之后的又一力作,三卷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的唐前文学史。本书因是续作,其编写体例和写作思想与先秦两汉部分是一致的,即“遵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修史原则”,力求辨伪存真、提出己见,溯本求源、梳理脉络,以史证诗、知人论世,品评文学、臧否人物,清晰地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全貌。全书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新的史学体例。迄今为止,文学史的编写有两种思路:其一,也即传统的方式是“以时间为序,以作家为中心”,辅之以作品,证之以…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了第六次编撰工作会议。对《中国出版通史·魏晋南北朝》、《中国出版通史·隋唐五代》等五个部分的编写提纲以及通史各卷中少数民族部分的研究撰写和衔接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讨论。李致忠、王建辉、肖东发、吴道弘、戴文葆、傅璇琮等20多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党委书记余敏、副所长郝振省、所长助理魏玉山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后,中国出版史进入了高潮兴盛期,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研完成果层出不穷,综合著述成批问世。著名的有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宋原放、李白坚《中国出版史》等。二是研究范围不断开拓,诸多空白得到填补。三是研究方法多有创新,内容体例各有所长。四是研究成果形式多样,众多刊物提供阵地。五是研究层次不断加深,纠正不少谬误成说。六是研究目的日益明确,注意总结探讨规律。七是研究队伍不断扩大,规划选题逐步落实。八是境外学者积极参与,众多论著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8.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 (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 第四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 (四)科学技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代,有些成就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在农学、天文学、数学、地图学、医药学等方面,出现了不少重要著作。农学西汉汜胜之著的《汜胜之书》(又称《种植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后期。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许多作物的栽培技术,其中关于区田法、溲种法、穗选法、嫁接法、调节稻田水温法以及复种、轮作、间作和混作的记载在我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魏晋南北朝的类书编撰作了初步的梳理,揭示了促进类书编撰的原因,并指出了魏晋南北朝类书对后世类书编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文才 《图书与情报》2005,(5):38-41,7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出版事业,在战乱形势下仍能保持相当繁荣的局面,与当时各政权几乎都设有专职的著作机构是分不开的。十六国政权虽多为少数民族所建立,但绝大多数也都设有专职的著作官,它们在名称上或有不同,然而在图书典籍的收藏保管、编撰出版等职能方面,却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这些著作官或机构,就是各自的国家图书编撰出版机构,它们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图书出版在内的文化事业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