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法腐败导致法律权威的丧失。中国“法”在现有社会制度下,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呈现为“政治化”和“道德化”;从制度运行的角度来看呈现为“交涉性”,这种“交涉性’’的制度本身就为司法腐败提供了契机。当代中国司法腐败是这种“法”的交涉性机制在社会变迁的作用下与各种力量的交换而导致法律解构。因此,应推行法制现代化,遏制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分析我国司法权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当前中国司法腐败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并指出司法腐败的根本症结在于一个“私”字,疗此症结唯有以“公”字代之,即应把司法公开作为当前司法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司法腐败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个问题为何久治不愈?原因是复杂,其中对司法公正作出何种层面的理解并加以追求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法学上的司法公正存在某种“失真”,我们必须超越纯法学的意义,探寻它道德的灵魂实质。  相似文献   

4.
论司法腐败     
司法腐败与司法公正背道而驰,有着莫大的社会危害性,遏制司法腐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腐败的产生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应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翟伟 《教育文汇》2004,(6):19-19
眼下,由于我国尚处于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使数量稀少的“名校”、“好校”名正言顺地收取到巨额的赞助费,以致“名校”腐败现象正悄然蔓延开来。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忧心忡忡地指出,与行政腐败、司法腐败相比,由于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社会上对学校腐败一般采取忍耐的态度。“名校”腐败已成为大家默认的腐败。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腐败现象在政法队伍中的滋生和蔓延,广大人民群众关于整治司法腐败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党和国家根据人民的意愿,在整治司法腐败上虽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但从实践上看,收敛并不明显,仍需加强。本就当前司法腐败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略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司法腐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司法腐败的产生受到外部因素及内部机制的共同影响。遏制司法腐败,必须内外兼治,积极推进对现行司法体制的改革;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司法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司法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治司法腐败是国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司法机关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准司法腐败的根源。我国司法腐败的根源是法律和司法制度本身的漏洞与缺陷.主要是法律赋予司法人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律本身的缺漏、处罚的不对称及对司法监督的乏力等。根治司法腐败必须更新立法观念,以精确量刑原则指导法律的制定与修改,构建及时弥补疏漏的机制.建立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经济司法腐败的危害尤甚。该文从经济司法腐败的涵义入手,列举了经济司法腐败的表现,剖析经济司法腐败的成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根治之策。  相似文献   

10.
刑事司法腐败问题的产生有着诸多的成因,但制度的缺陷是其最为主要的诱发因素,不从制度上探寻其成因,仅由司法机关进行整改教育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要遏制刑事司法腐败,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司法腐败,极大损害着国家法律的尊严和威力,严重破坏了守法的社会心理环境,司法腐败的制度性的根源在于、司法地位缺乏独立性,司法机制缺少科学性,司法活动缺乏公正性,救治之道,主要是确认司法机关独立的制度,完善司法官员的选任资格,以及强化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12.
吏在中国古代司法运作中不可或缺,但大多素质低下,贪酷成习,自身存在着很大弊端。“吏弊”对古代司法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吏弊”久禁不止的原因、表现,以及官员们总结的防范经验有必要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3.
潘多拉 《师道》2002,(7):19-19
今日之中国,许多领域都未能幸免于腐败之祸,一顶“最大腐败”的帽子,就曾分别戴在“吏治腐败”、“执法腐败”、“司法腐败”头上。而据新华社消息,辽宁省沈阳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组织一年一度的行风评议,今年的评议结果爆出大冷门:教育系统在被评议的30个重点部门中,群众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一,“老百姓对教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元凶”的曾国藩,在其从政中却非常注重作清理积案、惩治司法腐败的工作。在直隶总督任上,他以清理讼案为施政重点,大力劾举官吏,惩恶扬善;颁布规则,严格治吏;新自制定《直隶清讼事宜十条 》,以较短的时间里共审吉各类新旧案件三万余起,使直隶地区的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5.
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中,司法腐败受到司法体制不当的影响即司法权的异化的影响,所以司法腐败不仅仅是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出于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司法职业纪律、司法道德,损害司法关系或者司法权的行为.现今中国的司法腐败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宪政问题.遏制司法腐败不但应理顺司法体制,而且要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在,司法效率低、司法不公等问题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最多的问题。从司法改革有关建议与实践看,地方保护主义是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第一位的原因。由此,把防治地方保护主义作为司法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进而提出法院的人事、财权等都要交由最高人民法院管理。这种所谓“垂直领导论”依然是一种主流观点,并有相关实践与之相呼应。  相似文献   

17.
司法腐败与法官自身素质有一定的联系。诱发司法腐败的法官因素主要在于法官专业素质低、道德品质差以及现代司法理念缺乏。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包括法官准入制度存在缺陷,法官教育培训制度存在问题,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存在弊端。因此,应严格法官选任条件,规范法官选任程序,加强法官教育培训,健全法官职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执法为民”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法为民”理念树立不够牢固,执法不为民甚至损民、坑民、害民,就会严重导致“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树立并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才能自觉地规范执法行,更好地发挥检察职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法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司法腐败现象,人大采取个案监督的方式。然而围绕人大个案监督的合宪性,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司法腐败的成因、人大不适宜个案监督、司法独立的宪法原则以及如何有效遏制司法腐败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遏制司法腐败与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腐败是妨碍司法公正的最严重因素,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司法腐败属于权力腐败,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来源于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司法腐败需要采取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