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举制度与唐代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举制度是出现于唐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即修习《老》、《庄》、《文》、《列》等道家经典并以此开科取士。本文首先考察道举制度的设置、举送、开科状况及其具体实施过程,之后具体分析了道举制度的设置对唐代士人的影响,认为道举科设置不仅为唐代士人增加一条入仕道路,推动唐代士人研习道学经书的热潮,也使士人结构发生改变,还为唐代士人文学创作增加新的题材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狼烟"考     
李正宇 《寻根》2006,(2):92-99
“狼烟”一词的出现及流行燃烽火以报警,西周时期已有。《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烽火”是个统名,分指烟焰及火光,即《墨子·号令篇》所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烽火”又称为“烽燧”,《史记集解》引《纂要》云:“烽主昼,燧主夜。”《昭明文选》卷四十四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李善注引曹魏张揖说:“昼举烽,夜燔燧。”说明白天燃烟为号称为“烽”,夜间燃火为号称做“燧”。唐代《烽式》规定,警烽的传递速度“一昼夜须行二千里”(宋·曾公亮等撰《武经总要前集》卷五《烽火·行烽》条引)。在电讯尚未发明的…  相似文献   

3.
陶易 《华夏文化》2023,(3):20-22
<正>清末民初的朱彭寿在《旧典备征》卷四中记载了清代的“科名佳话”,列举了祖孙鼎甲、父子鼎甲、兄弟鼎甲、五子登科、七子登科等科举世家资料,展示了有清一代的科举盛况。其实早在中国科举史草创的唐代,就已经涌现出很多类似的科举世家,文献中不乏记载。笔者在编著《唐代进士录》的同时,也曾留意过此类资料,做过一些抄录。现将这些资料略加梳理,草撰成文,以飨读者。一、科举世家凤阁王家。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歌中颇多描写“梨花”的作品,诗人尤好以“梨花”喻女子之白皙。例如《全唐诗》卷164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根据张为《本事诗》记载,《宫中行乐词》系李白醉酒后应唐玄宗之召而为,诗咏杨贵妃之雍容华贵。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多信《周官》为古文,徐复观《〈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理想性格》则从东汉经学家注《周官》仅称为“故书”而不称为《周官》古文,提出《周官》根本无古文,系王莽刘歆伪作。那么《周官》“故书”  相似文献   

6.
民间“一子两后”习俗是清代“独子兼祧”制度的前身,它的出现与唐宋时期开始的宗法制度下移有着密切关系。宗法制度下移导致的宗法观念平民化与宗族势力弱化是促使民间“一子两后”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受到统治阶级与士人阶层的关注并认可,“礼时为大”观念的强化是主导因素。正因为“礼时为大”的观念不断强化,知识分子方能走出传统宗法观念的桎梏,打破常规,接受“一子两后”习俗,并主动参与到“一子两后”习俗的合礼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4、唐代韩混《五牛图》 唐代韩混《五牛图》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后人称“牛马二韩”(另一人为韩干,擅画马著称)。 韩混(723~787),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今西安)人,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  相似文献   

8.
怎样读《论语》《孟子》张茂泽清朝康熙时,内府仿刻南宋淳衤右二年(公元1242年)大字本《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之后,已刊出《读论语孟子法》,据朱熹《书临漳所刊四子后》说,“考旧闻为之音训以便观者,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此者附于其后,以为读之之法”...  相似文献   

9.
龙:一种新的解释──读《中国图腾文化》莲子《中国图腾文化》何星亮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406页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与龙有关的神话传说和崇拜习俗,但唯独中国被称为“龙的故乡”或“龙的国家”,只有中国人被誉为“龙的传人’域“龙的子孙”。然而,在龙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10.
卞孝萱 《寻根》2007,(6):106-107
清扬州府江都县(今扬州市)方尔谦(地山)、尔咸(泽山)兄弟,诗名早著,海内称为“二方”,兄为“大方”,弟为“小方”。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合校本)》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