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诗 《寻根》2005,(4):116-117
台湾李敖先生的代表作《独自下的传统》,在谈到中国妇女何时才有自己的名字时说:“汉朝才开始有女人私人的名字,有的还是没有,只叫做什么什么‘氏’而已。”这里所说的“女人私人的名字”,就是姓名学中妇女的大名,不是字,也不是小名,更不是称谓。  相似文献   

2.
李觏、王安石法学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两人均为现实的批判者和主张变革的人.他们的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而李觏对王安石是有某些影响的.本文就二者法学思想的特点和异同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尚书·尧典》)马融注:“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所以先民早就重视文明交往,而文明交往论包括交往主体和交往理论等内容。本文认为先秦文明交往经历人神交通向人人沟通的转变,文明交往主体“士”也相应变化,最终与儒家文明交往论相合。人神交通向人人沟通的转变:契合孔子文明交往论“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士在先秦大致有两大变故:其一,“绝地天通”后,懂得人神交通的“士”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超然于社会其他各阶层之上,素为国人敬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则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孟子·尽心上》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下曰:‘尚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尚志”就是崇尚节操,努力建造精神家园,具有改造社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换言之,士在人群之中,乃是能志道、明道、行道之人。  相似文献   

5.
李正宇 《寻根》2001,(6):56-60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邪邪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吃人”二字,入木三分地概括了历代统治的血腥历史,尖锐而凝炼地表述了这漫长历史的本质内涵。它成了我国现代学语言中一个常用的比喻词语。但从历史角度考察一下,“吃人”又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确实发生过、存在过的事实,甚至在明时代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余风未绝。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超然于社会其他各阶层之上,素为国人敬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则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孟子·尽心上》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下曰:‘尚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尚志”就是崇尚节操,努力建造精神家园,具有改造社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换言之,士在人群之中,乃是能志道、明道、行道之人。  相似文献   

7.
《说文》:“贾,市也,从贝西声。一日坐卖售也”。又:“市,买卖所之也。”凡市场上的货物交易行为便称之贾。然而长期以来,在古文字里未能找到对应的“贾”字,而常见的一个“ ”字,多释为“貯”字。杨树达先生曾在《格伯簋跋》一文中曾疑此字读为贾。  相似文献   

8.
吴红菊 《寻根》2022,(4):29-31
<正>一中国的叫魂习俗由来已久,且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自古人们就相信魂灵的存在,认为万物皆有灵。《左传·昭公七年》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关于灵魂的存在,孔飞力认为:“在一个活人的身上同时存在着代表精神之灵的‘魂’及代表躯体之灵的‘魄’。当人活着的时候,灵魂的两个部分和谐地共存于人体内;而当人死去时,它们便分开了。”(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也指出:“灵魂在信仰中被视为居于人的躯体内而主宰和支配躯体的一种超自然体,它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相似文献   

9.
说"碗"     
李佳 《华夏文化》2011,(1):25-26
碗何以得名?我们查阅了以下几种字词典中的释义:《汉语大词典》:“一种口大底小的食器。一般是圆形的。”《辞源》:“圆形敞口的食器。本作‘梳’、‘盘’。”《汉语大字典》:“盛饮食的器具。”读罢这些说解,我们会想,难道是由于碗的口径呈圆形所以我们名之曰“碗”?  相似文献   

10.
裴登峰 《寻根》2002,(2):102-104
我国历史演进到春秋后期,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周王朝已名存实亡。政权下移,诸侯力政,礼崩乐坏。各诸侯之间争霸与兼并战争持续不断,而战国更成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社会大动荡,导致化和教育被贵族阶级所垄断、“学在王官”的局面被打破,“私学”盛行。一大批掌握了知识的“士”,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登上我国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