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悠悠 《今日科苑》2009,(15):23-23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人类首次登陆月球40周年来临之际,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陆月球所带来的震憾和兴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但是亲自登陆月球却仅是为数不多的20几位宇航员,只有他们才与月球有过"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2.
悠悠 《金秋科苑》2009,(15):23-23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人类首次登陆月球40周年来临之际,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陆月球所带来的震憾和兴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但是亲自登陆月球却仅是为数不多的20几位宇航员,只有他们才与月球有过"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3.
颜士州 《科学大众》2013,(Z2):38-39
虽然人类登陆火星计划的具体实施要等到2020年以后,但是大致的设想现在已经开始逐步成型。和登月相比,登陆火星显然困难很多。人类登陆火星不同于到月球上去,因为月球离地球很近,仅仅几天时间就到了,而登陆火星一个单程就要将花去半年时间。宇航员在太空那么多天,即使备足了食品、饮料等生活用品,身体也不一定坚持得住。那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科技》2006,(6):14-20
美国航天局的一个远大目标是在未来的2020年重新登陆月球。这次重返月球计划相比之前的阿波罗计划有了很大的飞跃和进步,譬如宇航员在月上逗留的时间将长达六个月之久。而要完成长达六月的科考任务,最关键的元素在于提供给宇航员的居住系统,简单的说,就是要让宇航员拥有工作与休息的地方。智能化的定居系统好比是宇航员远离地球家园之外的另一个月球之家。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太空总署发表演讲,郑重宣布美国将制造新一代宇宙飞船,使美国宇航员于2015年至2020年之间重返月球建立基地。自从人类1972年12月最后一次登月以后,人类阔别我们的近邻已经快32年了。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更何况月球还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追寻探索。月球与地球,谁更年轻自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在月球着陆以来,宇航员已先后带回了800余磅岩石泥土之类的月球物质,给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  相似文献   

6.
37年前,“阿波罗11号”载着3名宇航员,第一次成功地让人类登陆月球。很少人知道,这个已经家喻户晓的航天行动差一点失败! 40年后,曾经参与那次著名航行的人和我们一起,缅怀那段历史,探访从未对外公开过的细节,了解这次伟大的行动背后,曾经隐藏着怎样的重重危机。 1969年7月,一阵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早晨  相似文献   

7.
1969年7月21日,月球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类的脚印。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身穿着十分臃肿的宇航服,跳跃式前进,进行一番月宫探险。你知道这件宇航服重量是多少吗?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地球看得像那深邃的星空,神秘莫测,无边无垠。然而,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世人之见。1957年,人类第一次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信息和宇航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61年,加加林乘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100分钟,实现了人类飞往太空的幻想。1969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想意识也开拓到更宽广的领域。前苏联宇航员维·伊·谢瓦斯季亚诺夫说:“我们地球上的许多问题从那里看起来是不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安全,让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地球,科学家们对宇航服进行了多次改良。然而自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以来,47年间,太空头盔的研究却没有取得什么巨大突破。随着人类的视线投向火星,登陆并近距离探索火星只是时间问题。显然,戴着现有的太空头盔到火星去,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美国宇航局的设计师又回到图纸上,开始设计适合在火星上使用的太空头盔。  相似文献   

10.
<正>征服火星是美国宇航局长期以来的梦想,并为之奋斗已久一一早在1975年,海盗1号和2号火星探测器就已经成功发射。40年过去了,一大波探测器已经飞往火星,为人类铺平火星之路。现在,美囷宇航局正计划捕获一颗重约500吨的小行星,并将其改造成一个围绕月球运行的空间站,为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预计2020年,猎户座宇宙飞船将成功抵达该小行星,并将其样品带回地球;而到2025年时,猎户座飞船将成功把宇航员送上小行星。随后,美国宇航局将改进猎户座飞船及其运载火箭,争取在2030年成功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11.
飞出地球去,飞到月球上,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由于古代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只能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中予以寄托。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奔月”之梦已不再难圆。 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升空,在21日首次登上月球,在人类征服月球的征途上迈出了第一步。28年来,世界上先后有40多名宇航员和科学家登上月球勘探和考察,披在月球上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了,于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将至,异乡人又会踏上回家的路途。归心似箭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回家的路如此遥远。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离开家的路比归家的路更长。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伦·比恩搭乘"阿波罗"12号登陆月球。虽然去月球的路程与返回地球的路程在距离上完全一致,但是他却说,"从月球返回地球感觉路程短了很多"。这不是重返地球产生的幻觉,相信很多人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尤其是去一个新的地方的时候。自驾  相似文献   

13.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月球探测已进展到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阶段。人类进行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目的在于研究和了解月球,利用月球上特有的环境,建立天文观测台和多学科实验室,进行天体观测,生物医学和有关月球物理、化学与地质变化的研究,了解地-月系统和太阳系的起源;进而利用月球作为未来航天飞行进入深空的中转站和人类进入太阳系空间的第一个定居点;为建立利用月球资源的月球工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美国太空署正研究再度派人到月球的可能性。在2004年以前到月球开采天然资源和做一些天文研究。研究人员表示,分段进行可能比较可行,比如说,先用无人驾驶的火箭把器材送到月球上,然后把要登陆月球的宇航员  相似文献   

15.
首先大型火箭将装有月球着陆器的载物舱发送到地球轨道上美国人又要登月球了!美国宇航局的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2005年9月宣布,2018年,将有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并在那里逗留一至两个星期。在上期的杂志中,我们在《载着梦想飞向宇宙》一文中了解到,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30多年过去了,人类探测月球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了。除了美国外,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或组织都制定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这其中又以美国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载人探索飞行器”随即通过…  相似文献   

16.
一鸣 《科学大众》2000,(6):12-12
1972年12月,当最后一组探访月球的宇航员返回地面时,人们认为,美国太空总署是最后一次把地球人发送到另外一个星球上去了。但是时下许多科学家认为,现在到了该开始另一次冒险的时候了,人类的下一个目标将是“红色的星球”——火星。  相似文献   

17.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自古以来,对于人类就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中国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更为它增添了一丝神秘,1969年,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就曾在太空中向人们讲述过这个美丽故事。2007年10月24日,现代版"嫦娥奔月"的幕布徐徐拉开。  相似文献   

18.
揭秘月球车     
中国研制的航天器“玉兔”于去年12月登陆月球,它将在距地38万公里的月面上工作三个月。这是中国首次实现航天器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软着陆并进行巡视探测。若能顺利完成任务,意味着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就位探测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宇航员,与月球关系最亲密的要数月球车了。前苏联和美国都有探月车登过月球,这些探月车带回的资料大大增加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与月球车亲密接触月球车是一种能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在实验室里,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08,(1):39
美国航天局(NASA)目前最雄心勃勃的人类登上天体的航天飞行计划也不过是登上月球。宇航员、航天爱好者和麻木的公众渴望更戏剧化、更冒险、更新奇的太空探索行程。例如将宇航员以每秒15英里(约24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速穿越太空,送往一块遥远的岩石上。  相似文献   

20.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1):I0001-I0001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在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后,科学家们就把火星定为下一个要征服的星球。根据科学家的设想,人类有可能在2005年前后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并随后建立火星基地。比较登月,登陆火星显然困难很多。月球距离地球只有3日之遥,而到达火星则需要300天,来回旅途就需要2年半到3年时间。因此,从地球前往火星的载人飞行需要建造一艘像足球场一样长的核动力太空船,在里面装载足够人类往返火星一年途中所必需的各种生活设备和运行燃料。本图是美国宇航局发布的艺术图像,生动展示了人类从探索月球到登陆火星的壮丽历程。登陆火星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