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为很多贫困学生提供了教育机会,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商业银行放贷风险高,学生诚信意识淡泊和学校缺乏有效管理等。在总结了广东省大学生贷款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了助学贷款给贫困学生及全社会带来的效益和给银行造成的还贷风险,提出完善信用体系,加强政府、学校和银行的合作,将国家助学贷款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贷款规模过大的原因及对策刍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些高校为满足扩大招生的需求,采用银行贷款方式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对贷款的风险重视不够,造成贷款规模过大,给学校及贷款银行带来了财务风险。高校的贷款应以资金承受能力并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等手段,合理确定和控制贷款规模,高校主管部门以及银行,应对高校的贷款额度、使用方向、偿还能力及建设规划进行严格把关和检查,以切实解决高校贷款规模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贷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信贷资产风险的大小,贷款资产质量的高低,是国有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获得效益的根本所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信贷风险也随之上升,且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重点和焦点。必须正视和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下面就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形成、风险成因,防范的原则、措施等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 当前信贷资产风险的表现形式 1 信贷超负荷运转的风险。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的储蓄和企业存款,银行自有营运资金少。银行贷款本身脱离资金来源这一基础,造成存贷失调,贷差严重。就黔东南地区来说,存款仅31亿元,贷款41亿元,超出存款10亿元,可见,信贷资金来源不足。 1.2 信贷资金的财政化趋向的风险。这一风险表现在:A.用贷款去垫缴未实现的利税。就我州而言,每年各家银行都要贷款上千万元垫付。B.企业效益滑坡,亏损扩大,没有补偿来源。形成企业挖坑,银行填坑。C.企业资产严重不实,带来信贷资产的虚置,信贷资金被长期占用,企业危机转嫁到银行,大量资金被挪用于填补经营性亏损。D.项目贷款往往地方和企业没有自筹资金,却片面地争报项目。其结果是工期延长,负担增大,银行“骑虎难下”被动投入,企业投产后步履艰难,银行花了钱却没有回报。  相似文献   

4.
助学贷款逾期还贷的银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学贷款逾期还贷的学生将对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损益。文章依据完善信用体系的前提假定,通过构建银行与还款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提出了银行应对学生助学贷款逾期还贷的解决方案,以及助学贷款者与银行的最优选择策略。对助学贷款者与银行之间博弈关系的分析,可以为金融机构的助学贷款信贷业务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助学贷款逾期还贷的学生将对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损益.依据完善信用体系的前提假定,通过构建银行与还款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提出了银行应对学生助学贷款逾期还贷的解决方案,以及助学贷款者与银行的最优选择策略.对助学贷款者与银行之间博弈关系的分析,可以为金融机构的助学贷款信贷业务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系统性银行风险的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金融约束制度造就了寡头垄断的贷款市场。它使国有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以不良贷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用风险,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系统性风险。国有银行贷款占社会总贷款以及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较大,使贷款市场在菜单成本效用下呈现出系统性风险。引进外资银行,发展民营银行,打破贷款市场的寡头垄断格局,这是避免系统性银行风险所要采取的制度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风险补偿模式——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风险补偿模式给助学贷款制度带来强制性推行、运作高成本、供需不均等问题,但它能够为银行、财政、高校提供一个利益平衡点,同时也引导三者在助学贷款管理中各司其职,因此,它是符合当前国情的现实选择,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各种忧虑 ,是入学地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中产生的 ,银行没有开办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结果。中央银行已根据助学贷款开办的现状 ,着手调整助学贷款的信贷政策 ,改入学地为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 ,这将有助于助学贷款的开展。在生源地开展助学贷款 ,不再是学生———学校———银行之间办理助学贷款手续 ,而是学生家长———银行之间签订贷款合同。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入学地助学贷款相比 ,信贷单位接近贷款申请者的家庭 ,有一个可以长期联系的地方 ,更容易了解贷款申请者的信用 ,且目前助学贷款就…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虽然风险补偿模式给助学贷款制度带来强制性推行、运作高成本、供需不均等问题,但它能够为银行、财政、高校提供一个利益平衡点,同时也引导三者在助学贷款管理中各司其职.因此,它是当前国情选择的结果,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相似文献   

10.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房地产金融的龙头业务和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支撑点,正处于发展阶段,许多问题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体制摩擦、政策失误及信用基础薄弱等因素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市场的不稳定和信息的不对称带来更多的系统风险,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信贷风险,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及其对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5):88-91
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之所以能够发展和盛行起来,与其合理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执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分、课业负荷量、等级是它的3个要素特征,同时作为制度主要载体的文件体系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分银行在我国还处于试验初期,其大范围实行有赖于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类似于银行存款和借贷手续、凭证,在凭证制度相对完善的情况下,以保证学分存储、借贷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震荡,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几乎所有国家的金融市场。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警示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以“次贷危机”为出发点,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行业性监管缺失引起的运营风险对金融秩序形成较大的威胁。当前我国P2P网贷平台主要存在着监管机构缺位、监管法规缺失等法律风险,逾期呆坏账、非法集资等信用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当前需要明确监管主体,完善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消除法律风险;完善征信制度,建设征信系统共享机制,防范信用风险;加强系统建设,构建安全环境,消除技术风险;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完善组织架构,杜绝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4.
魏宝香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32-33,42
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支持有很重要一部分来源于民间借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弥补银行信贷不足、支持中小企业经济投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容易造成企业发展恶性循环、产业空心化等不良结果。应从培育和建立合法的民间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系统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使其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的关键点在于改善和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这就需要对信贷资产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就其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中的运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这种方法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运用中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众多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最基本的风险,不容忽视。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信用风险转移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欧美国家有相当大的发展,市场交易额逐年提高。通过对银企关系的博弈分析,得出信用风险转移使银行在面对信用风险时有更充分配置风险资源的主动权,金融资产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能更好地被开发利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风险转移市场的现状,结合国外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分银行是开放教育界正在热议和积极筹备中的一个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学分银行的构建和推进并不顺畅。本文综合了目前有关学分银行的观点和做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几点思考和意见,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和相关人士的重视,从而使学分银行的决策和操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民间借贷开始衍生出一种新的模式——P2P网络借贷,其中,以宜信模式为主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网络借贷中已成为最主要的模式之一。进化博弈分析显示,健全的信用和法律体系对于P2P网络借贷尤为重要。加快P2P网贷平台建设,需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强化网贷公司自身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并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提高网贷利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现状及其风险偏好,并从学校以及发卡机构两个方面给出了规避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