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爱林 《情报探索》2014,(10):92-94
针对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孤芳自赏"之风、"重检轻导"之风、"墨守成规"之风、"空喊口号"之风的"四风"问题,结合文献和实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思维突破为切入点,提出通过增强体验满意度、重视导航实现差异化发展、合作互赢拓展开发渠道、以扎实的作风推进变革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11,(24):61-63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此为唐代诗人李峤所题,无一字言"风",却写尽风意。换个角度来说,吹落"三秋叶"、带来人间萧瑟的自然是风向偏北;而催开"二月花"时,风向已开始回南。这也可以说是以诗意窥东亚季风气候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吕刚  秦峰 《今日科苑》2009,(22):151-15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受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与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在中国年青一代设计者中存在一种轻浮的"时尚"之风,认为在设计创作中追求"新、奇、怪"即为"时尚"。盲目的"拿来主义"借用西方形式之风盛行。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继续和发展民族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海70米高度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沿海地区18座测风塔70m高度的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储量丰富,其中福州中南部至泉州南部沿海一带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介于(516.7~930.4)W/m2之间,平潭岛的风功率密度更是高达930.4W/m2;此外,位于福建南部的漳浦县赤湖镇一带的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年有效风功率密度超过509.9W/m2。风功率密度的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分布特点相一致。福建沿海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时数及其百分率分别为7837.3h、82.9%。依据国标(GB/T18710-2002)对福建沿海风资源等级进行划分,福州中南部至泉州南部沿海一带应用于风力发电等级为"很好",其余地区介于"较好"和"好"之间。另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风向稳定,各地区主导风向明显,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区的主导风向风别为N-NE、N-NNE和NNE-ENE,风能密度分布特点与风向一致。  相似文献   

5.
邱唐 《科教文汇》2013,(19):5-6,9
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应过分强调拼音教学,而应该坚持"字本位"理论,先教授学生识读汉字,再将拼音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工具讲授;应重视中国文化常识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摒除厚今薄古之风,去除当下不合理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设置,增加"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7-17
"当前科技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不踏实。"在昨日(10月24日)召开的纪念广东省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痛批当前科技界的浮躁风。他说,多家国际专业杂志主编批评中国某些科学研究论文存在"四宗罪":一是伦理问题,二是造假,三是抄袭,四是一稿多投,并互相提醒对中国论文"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的民办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应当深入剖析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管理——培养"和"培养——管理"的培养模式,使之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和建设良好学风班风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代明先 《科教文汇》2011,(16):71-72
"鹿卢剑"其佩戴者多为王侯及其以上的显贵。《后汉书·舆服志》未载佩剑制度,致使在佩剑之风盛行的东汉缺乏直接的正史依据去按佩剑来考证佩剑者的官职。但"鹿卢剑"作为"玉具剑"的一种,使其可以用"玉具剑"代替"鹿卢剑"去商榷汉魏时佩戴"鹿卢剑"之人的官职。因此拙文认为除汉朝"郎官"外,佩戴"玉具剑"的最低官吏为郡守,并得出《陌上桑》中佩戴"鹿卢剑"的罗敷丈夫应是郡守及其级别以上的官吏。  相似文献   

9.
李允  侯晓媛 《科教文汇》2012,(25):133-134
艺体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其外语教学存在基础差、难度大等现实问题。学习风格影响外语教学,艺体生的学习风格由于学习经历、专业特点、人格特质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特点,研究艺体生学习风格及其形成因素,调整教学策略,因"风"施教,能够激发艺体生自身优势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初始场以及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尤特"登陆后残留低涡降水的大环境特征、维持机制等。结果表明:低涡维持过程中,高层持续辐散,高低空风切变弱;中层南北两侧高压有利于低涡长时间停滞;低层正涡度衰减缓慢,西南风急流持续输送水汽和热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下垫面近地层风速廓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田景奎 《资源科学》2011,33(10):2005-2010
我国风能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三北"地区,本文基于这些地区13个风电场全年共668572个测风样本得出了平原、山地和沿海三种地形不同地表状况下近地层风随高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虽然近地层风廓线形态多变,但风速随高度单调增加占绝大多数,可以用幂函数较好的拟合逐时风廓线;幂函数的指数即切变系数不仅受地表粗糙度影响,还受地形、风速大小以及热力层结影响,切变系数山区小,平原大,沿海比平原稍小;在我国北方地区,年平均切变系数有如下统计规律:山区草地为0.1以下,草原为0.15,同类地形随地表粗糙度增大而明显增大,大风段山区灌木比草地大30%。该结果可用于北方相似下垫面下的风能评估和风电场预可研调查。  相似文献   

12.
那些领导科学潮流的主要发明,许多都不是由有着高薪厚职的专业科学家完成的,而是由那些既有天分又没那么多思想束缚的业余或"外行"人士完成的。比如,发现天王星的是一位教堂风琴师,而复印机是由一位律师发明的,发明彩色摄影的人则是一位钢琴师……的确,这样的事例着实不少。  相似文献   

13.
在旱作区采用随机确定测点的方法,对典型农田防护林减低风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消耗的状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林带背风面20H(H为林带高度m)范围内,平均风速为旷野风速的67.4%,比旷野风速减低32.6%;0-10cm土壤含水量比旷野土壤含水量提高9.4%。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是防止旱、风、雹、霜等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三高一优"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龙卷不只是风 说起"龙卷",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龙卷风,一股螺旋向上旋转的细长空气旋涡横扫大地,由于旋涡内部的气压很低,所经之处,很多物体杂尘被它吸上高空,那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马碧心 《金秋科苑》2010,(20):116-116
陈子昂其人其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人们大多肯定其抨击齐梁诗风、高举汉魏风骨大旗的文学主张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对陈子昂所作的诗歌本身,却鲜有人为之叫好。陈氏在诗歌创作改革方面的身先士卒,招来了"矫枉过正"的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其诗的艺术水平与可读性,直接导致后人对陈子昂创作水准的质疑——尽管种种迹象表明,陈子昂如此写诗,极有可能是身不由己。  相似文献   

16.
李成兵 《科教文汇》2011,(33):85-86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与素质教育的努力推进,广大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但由于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还多多少少地存在着教育教学上的薄弱班级。要抓好薄弱班级的转化首先是要搞清楚薄弱班级的形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强化师德教育,塑师形,树师威;"三结合"肃清学生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学习规范,正班风,促学风;注重活动激励,树榜样,激动力等。多策略多途径对薄弱班级逐步进行转化,让各班级均衡发展,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路过 《知识窗》2007,(10):26-26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或谣言的传布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穴:洞,孔.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gou,第一声,弯曲义)来巢,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8.
张波 《科教文汇》2012,(25):87-87,93
在人人都有麦兜风的"微时代",由网民填词造句的各种语体正以集体喷发的态势,成为网络语文的强势形态。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和大众心理的一面镜子,流行语则是镜面中折射率最强的一个点,通过对流行语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深入地了解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观念心态,体现出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刘崇学 《情报探索》2014,(9):117-120
分析图书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克服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认为确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消除职业倦怠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人本管理,是消除职业倦怠的根本;建立轮岗制度和竞聘上岗机制,是消除职业倦怠的保障;丰富馆员业余文化生活,缓解馆员紧张情绪,是消除职业倦怠的突破点;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克服"能力恐慌"心理,是消除职业倦怠的关键;建设良好的馆风,营造和谐的氛围和浓厚的人文环境,是消除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宇丰 《百科知识》2010,(14):56-57
当今是一个各"族"辈出的年代。"蚁族"、"啃老族"、"慢活族"、"毕婚族"、"蜗婚族"、"滞婚族"、"半婚一族"等等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新概念让我们认识到形形色色人群的存在,也见证着我们时代的变迁。近两年,又有一个叫"婚活族"的新词悄然在我国登陆,并开始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