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管     
热管是美国科学家1964年发明的。由于其导热系数比铜、银高上千倍,所以有人称它为超导热元件如果把同样1米长的热管和铜棒一端放在开水里,一端握在手里,几秒钟后,热管就烫得拿不住了,而铜棒却没什么感觉。热管外表看起来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管子,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管壳、吸液芯和工质。吸液芯是一种具  相似文献   

2.
复合芯体由无纺布、SAP、热熔胶组成,SAP的通液性能和无纺布的毛细吸液能力对尿液的扩散传导具有显著的影响。SAP的通液性越好越不容易发生凝胶堵塞现象,无纺布的毛细吸液能力越好越有利于提高扩散性能、提升芯体的利用率、提高芯体的干爽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高速发展,电脑元件中单位体积的发热量越来越高,而由于笔记本电脑结构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水冷和风冷技术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散热要求。热管由于其优良的传热性能和等温性能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关注,并广泛应用到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中。散热系统的效率决定着电脑性能的稳定性,笔者从此问题出发简要分析的热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沟槽代替平板面,以铜丝作为吸液芯的新型平板式微热管,并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搭建试验台进行试验,分析蒸发纵管冷凝式热管的传热过程,研究该型热管在不同工质充液量和不同倾角的情况下,其传热性能的变化情况。经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充液量和倾角两个因素都对横管蒸发纵管冷凝式热管的传热性能有很大影响。在充液量一定,倾角在0°~45°间变化时热阻随倾角增加而不断增加且存在临界角,倾角在到达临界角之前热阻上升缓慢,倾角大于临界角后其热阻急剧增大;在倾角一定,充液量在30%~80%间变化时,随充液量增大热管热阻先减小后增大,且在60%充液量时热阻最小,传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压缩机是不能压缩液体的。液击是液态制冷剂或润滑油进入压缩机气缸时受到压缩,造成敲缸从而损坏吸气阀片的现象。产生液击的主要原因一般是设计、施工和日常维护不当造成。加强系统设计,合理安装气液分离器等辅助设备,正确维护机器,避免液体进入气缸,是防止液击的发生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低温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的热管长800mm,外径15mm,管材为不锈钢,工质为水,充液率为0.5,冷凝段与蒸发段长度比为7:1。实验中主要研究了供水温度、供水流量、热管倾角的变化对热管性能的影响,为热管的近一步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粉笔,除了教师讲课时用它在黑板上书写外,还有其他若干用途:首先可以当做吸湿剂使用。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如当墨水滴在本子上时,用粉笔将墨水吸干;当蜡液撒在桌面上时,用粉笔将蜡液吸干等等。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粉笔吸墨水现象的启发,创造出了彩色粉笔,从而可以写出五彩缤纷的字、受到粉笔吸蜡液的启发,创造出了蜡粉笔,成为儿童最喜爱的绘画用笔,因而才有了错笔画,用蜡粉笔画画写字,不易擦掉,还不怕水湿呢。其次可以当做蜡芯、灯芯使用。把一段粉笔竖着放入蜡液中,点燃后跟普通蜡烛一样,但其光的亮度优于普通蜡烛的光…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     
美科学家发明液体纤芯波导管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制出以液体为纤芯的光波导管,使光可以定向无损地穿过芯片上的液体。这一光学传感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制造检测单分子的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根据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电子工程副教授霍革·施密特等人的设计,可以用工业上生产电脑芯片的标准硅的制作工艺来生产这种波导管,他们已经制出了可在注入液体或者气体后使用的空心波导管。在传统光纤中,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高,利用全反射原理,我们可很轻易的使用光纤来改变光的行…  相似文献   

9.
股权融资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57-57
本公司研制开发的自励振动热管,是利用毛细管中自动形成汽塞和液塞原理发明的新型热管。与传统热管相比,它具有:(1)结构简单,(2)可以实现高热流密度传热;(3)热响应快,起动时间短;(4)加热段、冷却段的长度和位置布置具有方便性;(5)具有柔性,热控方案布置灵活等特点。目前脉动热管的应用已涉及电子器件、笔记本电脑及计算  相似文献   

10.
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脉动热管的可视化实验台,对以体积分数为1%的TiO2/H2O和CuO/H2O纳米流体及基流体为工质,55%充液率的脉动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静止时,纳米颗粒在脉动热管中会发生沉淀,但工质的运动能够使沉淀纳米颗粒再次悬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悬浮性稳定减弱;与基流体工质相比,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低,启动时间较短,工作温度低,传热热阻小,温度波动振幅小、频率高;纳米流体能大幅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工作温度为110℃时,蒸馏水、TiO2/H2O及CuO/H2O脉动热管的传热热阻分别为0.23℃/W,0.11℃/W和0.13℃/W;两种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21)
气力自动加液装置,由过滤器,微型电动球阀,电磁流量计,导管及加液容器组成,气动球阀与液体流量计配合使用控制容器加液量,导管输通液体及气体,此装置给油箱、减速器、乳化液箱等箱体式容器加液,控制简单,加液方便。其特征在于,电磁流量计设定加液量后,给微型电动球阀信号,打开压风控制阀,通过气体压力将密封容器内液体压出,当加液量达到给定数值时,电磁流量计给微型电动球阀关闭信号,关闭气源加液完毕。用时方便易行,提供24V微型电动球阀电压及风源,风动压力根据加入液体介质选择风压,其相应的管材随质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为预测冻土路基安装热管后路基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对热管耦合冻土路基问题开展数值传热研究是一种比纯实验方法更经济可行的方法。根据是否考虑热管内部热阻及建立的热管耦合冻土路基相变传热模型,热管耦合冻土路基的数值传热算法可基本分为两类。针对这两类基本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忽略热管内部热阻,利用耦合边界处的等价第三类边界条件及根据实际地温气温条件建立的相变传热模型来研究热管耦合冻土路基问题在工程上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的隔膜吸液速度测试方法[1],探讨了上述方法在适用性和测试结果精确程度方面的缺陷。针对传统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两种经过彻底改进的隔膜吸液速度测试方法。以新方法为基础,对半透膜(水化纤维素膜)和微孔膜(各种纸类隔膜、无纺布)的吸液速度进行了全面测试分析,形成了完整的电池隔膜吸液速度测试数据。以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隔膜吸液速度对一次电池激活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色液     
[题目]一只透明玻璃中的液体,按层次分成三种不同的颜色,上层为乳白色,中层为淡蓝色,下层为紫红色。若将这瓶三色液轻轻摇晃,色彩便混成一团;摇晃停止后,又恢复三种颜色。若再向瓶中加入一种淡蓝色的液体,使它浮在最上层,于是瓶中就出现了四色液。显然,这种四色液体界限分明是四种不同比重的液体所组成的。请你举例说明四色液体中各层物质是如何组成的。  相似文献   

15.
分离机械是将气体和固体颗粒、液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或密度不同的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设备。在液相非均一系的分离过程中,利用离心力来达到液—液、液—固或液—液—固分离的方法通常叫离心分离。分离机械广泛应用于开放资源、保护环境、防止公害、国防工业、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生产等方面。分离机械常做为后处理设备应用于生产工艺流程中。分离设备主要为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钟嵩 《科技风》2013,(5):31
热管是一种传热效率极高的传热元件,起源于1960年代的美国,自70年代后在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和运用。在热管运用的新领域里,微型热管可以批量设计和生产,但在传统的工业余热利用方面,还是要根据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对一的设计和制造。因此,热管换热器的设计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一个成熟的设计者,来自于对原始数据的遵守,来自于设计工作中多年经验的积累。本文在梳理热管换热器一般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对一些容易产生疑惑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和解答。  相似文献   

17.
环保储溴瓶     
研究背景目前,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和一些科研单位的实验室里所使用的易挥发性液体储液瓶,都是瓶口朝上的普通玻璃瓶。储液瓶瓶口大,在不装满液体时内部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液体表面较大,则液体挥发面大。用这样的玻璃瓶储存挥发性液体极易造成  相似文献   

18.
粘液分泌(即喷液)系统湿吸型动物形成吸附力的基础,也是仿生湿吸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粘液分泌系统可为湿吸机器人实现攀爬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两种用于仿生湿吸机器人的喷液系统的设计,并分别对每种粘液分泌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比较得出一种较优的粘液分泌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降低能耗为目标,以空调用热管式换热器为对象,对其几何参数、传热性能的分析,建立了应用于空调系统的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数学模型.通过热管换热器的初步设计,并结合VB语言编程对热管进行的计算分析得出热管的结构、工况等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改善热管换热器的设计,从而提高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20.
冶金行业是高能耗行业,冶金企业节约能源、回收余热的潜力很大,本文对炼钢车间高温钢锭脱模后的冷却过程采用热管换热器进行余热回收,计算了一个炼钢车间所能回收的热量,设计了热管换热并进行了经济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