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8月中旬,应韩国文化体育部邀请,我受中国美术家协会派遣,赴韩国参加《’96汉城国际漫画艺术节》。这是国际漫画艺术交流会,也是大众文化博览会,展出七天,吸引了三四十万观众。所见所闻颇多,突出印象是国际社会正在把漫画应用到各种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种吸引受众的有效形式,漫画与言论的结合在一些大报的专刊上及非主流的都市类报纸上已渐成一种趋势。 漫画是美术作品的一种,也是报纸上一种传统的图片类型,早在清朝末年我国报纸上就开始刊登漫画。其特点是以高度夸张、风趣幽默的表现手法揭示社会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3.
缪印堂 《当代传播》2007,(4):19-119
虽然我从习漫画多年,但对漫画艺术的认识是在不断加深的.对这门艺术只有充分认识它,才能更好地掌握它、运用它.  相似文献   

4.
我做了几十年的副刊编辑,接触到的戏画较多,有戏曲速写、戏曲人物画、戏曲国画、戏曲漫笔、戏曲小品等等,其中有的是戏曲漫画,有的就不是。我理解,以戏为题材的画,只有具有了漫画的属性才可称为戏曲漫画。我国杰出的漫画家、抒情漫画的开创者丰子他先生认为:“‘漫画’式样很多,定义不一。简笔的、/h形的、单色的、讽刺的、抒情的、描写的、滑稽的……都是漫画的属性。有一于此,即可称为漫画。”又说:“漫画是注重意义而有象征、讽刺、记述之用的,用略笔而夸张地描写的一种绘画。”“漫画是介于绘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艺术。”从…  相似文献   

5.
1991年11月3日,美国一家新闻辛迪加——通用新闻辛迪加正式推出了黑人女漫画家巴巴拉·布兰登的《我从何而来》连环漫画,这个系列漫画所触及的问题广泛,包括了美国的种族问题、战争问题、社会问题、男女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其它一些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这些充满机智和讽刺的漫画经常引得人们发笑,然而其作者说:“我所希望的,是读者都能感到而且都明白我想说什么。”她的漫画的主要目的是使读者思考这些问题。她的漫画把所有她所思考的问题通过9个卡通人物表达出来。这9个人全是单身黑人女性,年龄在21岁到35岁之间。他们或者是在打电话,或者是直接向读者说话,而故事中的男人都被排斥在画外而只能听到他们的“画外音”。她漫画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有着政治意识的勒克西亚、身为商人的单身母亲莱蒂亚、整天把男人弄得神魂颠倒的  相似文献   

6.
理·趣·美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各有自己的特色:绘画是平面的,雕塑是立体的,它们在创作上,要求不一样。在绘画中,宣传画有宣传画的特点,连环画、漫画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在漫画中,还有不同的类别,要求也不一样。但它们同属于漫画,就有共同的要求,可概括为三个字:理、趣、美。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语言,就要求言之有理;是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有趣;是艺术,艺术以美感去打动人,就要求美。理:是言之有理,合乎情、合乎理,或有合乎情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讽刺漫画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艺术品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我国讽刺漫画历史上繁荣活跃,目前却面临多重压力。讽刺漫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宣传教育作用很大。漫画作者必须注重精品意识,以精品佳作教育、吸引广大读者,促进讽刺漫画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漫画是报刊上诸多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歌颂祖国新气象,针砭时弊,具有一目了然、爱憎分明、辛辣幽默的特点,为读者所喜爱。目前我国的漫画创作队伍不断扩大,漫画创作盛况空前,成就可喜。然而,目前漫画创作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漫画理论的研究滞后于漫画创作的需要,许多漫画家不善于作理论方面的探讨,仅限于一般经验总结,难以在更高层次上指导漫画的创作实践;二是一些漫画作品的品位不高,或不注重艺术性,或无病吟呻,或  相似文献   

9.
书法和绘画本是两个不同的门类,虽然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在其各自的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常见在国画上使用书法题诗题款,但将书法变成画,或将画变成书法便不多见了。漫画虽然形式多样,但将书法与绘画“嫁接”、“融合”,这种形式也是不多见的。近年来,我看到一些书法同漫画结合,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作品。有人说是漫画,有人说不是漫画。我觉得,这些作品既有书法与绘画的艺术性、观赏性,又有漫画的幽默性、思想性、趣味性,它们具有漫画的性质,应该说也是一种漫画。  相似文献   

10.
乐平兄大我十四岁,我大三毛十一岁,有案可查的一九三五年《独立漫画》上伟大的三毛出现的时候,乐平兄二十五岁,我呢?十三岁。我没见过这幅“开山祖”的三毛。 读三毛,是在《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上。我的“美术事业”是从漫画开始的。 我们模仿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的风格在壁报上画点讽刺当地流俗的  相似文献   

11.
三、灵活性漫画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上的灵活,可适应多种需要;二是绘制上的灵活,可繁可简,适应报刊之急需,配合新闻发表。如前所述,漫画可用为评论,可用为娱乐,还可用为新闻报道。例如报刊登载的旅行漫画,就有新闻报道的性质。这种报道漫画一般采用图文并用的形式,活泼有趣,吸引人。漫画在报刊上运用的范围很广,最常见的有漫画插图和漫画人像(图5)。漫画插图配合新闻报道、评论或讽刺性的诗文,取得图文并茂的生动效果。在少  相似文献   

12.
10月23日,第12届世界漫画大会“漫画·出版·市场”沙龙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活动由《文化月刊一动漫·游戏》和《出版广角》杂志联合主办,组织国内漫画出版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打造我国动漫出版的产业链,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动漫产业群等问题。其主旨是实现漫画创意与产业的对接、漫画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为我国动漫出版搭建一个高效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10月23日,第12届世界漫画大会“漫画·出版·市场”沙龙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活动由《文化月刊一动漫·游戏》和《出版广角》杂志联合主办,组织国内漫画出版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打造我国动漫出版的产业链,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动漫产业群等问题。其主旨是实现漫画创意与产业的对接、漫画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为我国动漫出版搭建一个高效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新闻漫画作为一种形象化的宣传手段,深受报纸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厚爱,这给新闻漫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向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我想就目前有些新闻漫画作品中存在的简单化、概念化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偶尔听到读者有这样的议论:“报纸上的新闻漫画主要是构思,至于绘画,似乎是人人皆可为之。”造成对新闻漫画的如此曲解,与已刊发的一些新闻漫画粗制滥造、绘画技巧低下有关。有些新闻漫画主题思想肤浅,画面处理千人一面,人物安排不外乎平视中的正面、侧面,在表情刻画上,月牙嘴上翘是喜悦,倒过来为痛苦,…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报界有“新闻漫画疲软”的说法,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可细一回想近几年新闻漫画在报纸上日渐稀少的发表情况,的确令人堪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十年动乱后改革开放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报纸上的漫画专版、专栏多而活跃,为弘扬不畏艰难勇于改革的正气,批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各大、小报纸竞相辟出“讽刺与幽默”、“酸枣刺”、“刺儿梅”、“刺玫瑰”、“五味子”、“多棱镜”等漫画专版和栏目。为了把这些专版、栏目办好,不少报纸还开展各种名目的新闻漫画大奖赛,吸引了很多漫画老前辈和漫画新秀们踊跃投稿。一时间,全国报纸上的新…  相似文献   

16.
三、灵活性漫画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上的灵活,可适应多种需要;二是绘制上的灵活,可繁可简,适应报刊之急需,配合新闻发表。如前所述,漫画可用为评论,可用为娱乐,还可用为新闻报道。例如报刊登载的旅行漫画,就有新闻报道的性质。这种报道漫画一般采用图文并用的形式,活泼有趣,吸引人。漫画在报刊上运用的范围很广,最常见的有漫画插图和漫画人像(图5)。漫画插图配合新闻报道、评论或讽刺性的诗文,取得图文并茂的生动效果。在少年儿童报刊和科学普及报刊中,除大量用于绘制插图和刊头之外,也有用于画指导儿童生活的各种漫画(如  相似文献   

17.
陶开俭 《当代传播》2008,(2):117-118
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漫画在视觉的吸引性、体裁的独特性、表现的情感性以及强烈的人文气息等方面对报纸形象的多方面作用,认为新闻漫画在丰满报纸形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阐明了新闻漫画在完善报纸形象上的意义,有利于报纸更好地用好新闻漫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五官的功能     
在街上偶然买到了一张《讽刺与幽默》,上面一幅漫画吸引了我。画面上是一个戴着帽子的人头像,虽然有些夸张,但一眼还能辨认出来。令人惊讶的是,在耳朵的位置画上了一张咀,而且套印成红色,和整幅画的黑色相比,特别醒目。画上的人物右眼有点向后斜视,似乎对于他那个不伦不类的“耳朵”极感不适,但又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看了半天,不懂其中奥妙。漫画的题名叫  相似文献   

19.
评论漫画,图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3,(12):41-43
你可曾记得儿时初读报纸时最珍爱的栏目?漫画,一定是漫画。漫画跟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漫画起码让我开始痴迷于阅读,我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与父亲共享漫画时的欢乐体验。但是现实是:美国的漫画和漫画家正为在报纸上获得自己的位置而苦苦奋斗。美国的评论漫画现在正处于  相似文献   

20.
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各拿一张纸,作向上级汇报成绩状,一个人的纸上写着:“五年内消灭老鼠10万只”,另一个的纸上写着:“五年内没有发现一只老鼠”。这幅漫画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启发我想了许多问题,也不由地联想到电视片拍摄的种种。我们电视工作中常碰到一些矛盾现象,明明我们是在报道成果,拍出来之后,受众得到的却是相反的印象。例如《江海潮》栏目里报道一位德国记者到我国农民家中访问。这位农民叫吴志强,是个富裕广。为了说明他富有的程度,报道中举例说:“儿于结婚先酒席就连吃三天,每天40桌,他去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