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孔子德育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德育思想中的“立志”与现代社会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关注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取利有道”与现代经济伦理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明公私之别”与现代政治道德的要求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仁者不忧”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张伯苓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近现代德育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张伯苓的德育思想中有“以德育为万事之本”,“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爱国为公”以及德育的方法等丰富内容。从德育思想的视角出发对张伯苓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透视,挖掘张伯苓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德育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德育思想中的“立志”与现代社会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关注相契合;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取利有道”与现代经济伦理相契合;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明公私之别”与现代政治道德的要求相契合;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仁不扰”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的德育心理思想是其教育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继承和总结了前人德育心理思想的经验 ,在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细致地分析和总结了德育的意义、德育的过程以及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心理思想 ,对于现代教育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解决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不同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不同的德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体现为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性的差异、在德育知识教学的取向上表现为内生性与外生性、在德育目的上表现为权威下追求民主与民主下追求权威、在德育体系构建上表现为重“立”轻“破”与重“破”轻“立”。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仍有其现代意义,其基本精神引领我们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规范德育行为,并实现“宏大价值”到“生活价值”的转向,以整体德育促进个体道德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对待与现代德育存在着渊源承接关系的儒家德育思想,存在着两种引人注目的观点,即“道德重建论”与“儒学复兴说”。虽然,以上两种观点在思想方法上都是不可取的。儒家德育思想作为人类历史化遗产,我们需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管儒家德育思想存在着它历史的落后性,但是,现代中国毕竟是古代中国的历史的逻辑发展结果。无论从“德”的观念与儒家德育的发端,还是从“坑儒”到“尊儒”,无不体现着它的全命力。存在其“德政”、“人性论”等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承接着古今中国。对待中国儒家德育思想,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扬弃中承传。  相似文献   

7.
我们将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德育有机结合,形成了“生态德育”这一全新的德育理念,整体构建了三大德育生态圈的德育生态系统和“1333”生态德育工程。一、生态德育思想的建构在“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自  相似文献   

8.
一、陶行知德育思想与现代德育息息相通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他的德育思想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革新精神和民族特色,是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现代德育息息相通的。我认为陶行知德育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陶行知德育思想是富有革命精神的进步思想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我们都知道,陶行知是坚决反对旧传统教育思想的,但他并不一概否定传统,而是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他说:“我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模式,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文章主要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依托德育专题网站的管理平台、活动平台以及家校通手机短信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立体的现代信息共享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明朝中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以生命为基点的教育,这集中体现在他以“明人伦”为中心的德育诠释中.通过对其德育思想中生命化主体观、生命化价值观以及生命化实践观三方面的探讨,在分析了其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同时,阐明其对现代德育思想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12.
德育理论课为学生提供德育方面的知识、情感和认识基础;实训课德育在于以贴近学生和贴近学习场景的环境,实现德技互促的目标;课外德育是一种学校德育和自我德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通过课外德育,大学生能够将从外界所获得的德育符号转化为自身品德有意义的一部分,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理论课德育、实训课德育和课外德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智能协调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德育目的论、源于生活的德育内容观、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论启示当前的中学德育课堂要融入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重视学科德育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我们对杜威观点的片面之处也要客观地分析,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毕业生整体素质的高低,与他们所受的职业道德教育密不可分。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一种知识构架,又是一种行为锻造。因此,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实践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族团结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结合现有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和少数民族学生德育的工作架构,指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德育工作中学校社会工作的缺失,提出了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具有的独特的价值意义、丰富内涵和介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综合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根本,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两者不可脱离。两者的结 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教职员工素质等途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为文化素质教 育指明方向,文化素质教育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素材。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加强思想性、历史性与娱乐性的统 一;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上,加强自由性、纪律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加强政治引导。在提 高教职员工素质上,不仅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提高其文化素质教育,这才是有效实施两者结合的根本 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朱熹德育知行观是对先秦儒家及二程的德育知行观的继承和发展。朱熹德育知行观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其贵知、重行和知行相须的德育方法上。朱熹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对当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高校德育要深化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要加强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做到以知导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着“致良知”的德育宗旨,协调统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阳明德育思想中,“立志”是德育的根本,“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原则,启发式教育是德育须遵循的规律,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是德育的有效方式,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受教育学会做人。德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以行为为主,行为与认识统一;二是以身教为主,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要使德育落到实处,教育者要自觉地倡导主体论,反对客体论;倡导内化论,反对灌输论;倡导独立论,反对顺从论。同时,教育者要学会运用练习、锻炼、自省、慎独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