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投掷运动中各项目的技术动作过程均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平衡等动作阶段所构成。在投掷过程中,运动员将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力集中到投掷臂对器械施力,以最大的速度及最佳的初始条件将器械投出,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运动员必须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投掷练习。近几年来,我国投掷运动发展很快,已达到世界水平,并在国际  相似文献   

2.
<正> 有效地练习手段可以使学生较快、稳定、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我在多年的投掷教学中,发现抗阻力练习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抗阻力练习符合投掷项目的技术特点。它可以限制局部动作,造成其它运动器官的主动超前动作。例如,限制上体动作,使下肢动作主动形成超越器械。其次,投掷练习属于非周期性的爆发用力投掷器械的技术项目。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基本上都在一定的有效做功距离内完成。所以,使用抗阻力练习解决教学  相似文献   

3.
汤龙 《体育教学》2008,(10):55-56
投掷运动属于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该项目的完整技术是由握持器械、准备助跑、助跑和预先加速、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几个不可分割的技术阶段组成,而且取得运动成绩除了具有良好的运动机能外,还需具有完美的技术动作,其中器械出手的速度和角度在投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现介纽几种安全性可靠、投掷者不易受伤、掌握技术较快和练习密度又大的多种辅助练习方法,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且减少运动风险。  相似文献   

4.
投掷常被认为是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但就每个投掷项目而言都有其基本的动作,这些基础动作适用于各种投掷项目。掌握这些基础动作将有助于初级教练有信心教好这些项目。投掷项目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将器械尽量掷远,缺乏专门器械并不防碍教练员指导运动员掌握动作技术,器械可根据当地现有的实际条件自己制作,他们会非常适用于投掷项目的初  相似文献   

5.
投掷中的“撤肩”动作是许多运动员和初学者易犯的一个较难纠正的错误动作,它对投掷的成绩影响较大。因为所有的投掷项目都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动作(如助跑、滑步),给器械施加一个较大的作用力而获得较好的运动成绩的。  相似文献   

6.
掷标枪技术是助跑引枪交叉步接最后用力来完成的运动项目,也属于速度与爆发力相结合的瞬间动作。因此,标枪项目的专项能力训练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一、单臂投轻器械主要用来发展手臂鞭打动作速率,同时对掌握和改进鞭打技术及完整的投掷步有很大作用。方法同投掷标枪技术一样,可原地投、上步投、短距离的助跑投,对投掷墙或投掷网,投远都可。器械:垒球、胶球、鞭子、柳条、轻标枪等。二、单臂投重器械主要发展专门投掷力量,并有利于掌握大肌肉群先发动用力的技术,训练方法同上。器械:小铅球、重标枪等。  相似文献   

7.
投掷运动属于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该项目的完整技术由握持器械、准备助跑、助跑和预先加速、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几个不可分割的技术阶段组成,而且取得运动成绩除了具有良好的运动机能外,还需具有完美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田径运动中,推铅球、掷铁饼是两个单手投掷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投掷的技术方法与场地器械等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技术结构。虽然两个项目都是在圆圈中投掷,左腿都有一个制动、支撑用力的动作,但是,目前国内外教科书和有关文献资料,对这两个项目最后用力过程时左腿的动作过程阐述的不够详细和具体,甚至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9.
标枪运动是一种非周期的投掷运动项目,由于技术动作的特殊性,对运动员技术要求比较严格,要求运动员在短短的几秒种之内做出助跑、交叉步、反弓型、超越器械和器械出手的爆发用力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由于标枪项目技术的复杂性,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通过教学实践和查阅文献资料,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肖永 《中华武术》2014,(11):36-38
铅球运动可以说是对各个技术环节都非常严格要求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动作的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非投掷臂在铅球投掷中最后用力阶段的研究,并逐步地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根据在过去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经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条件的限制,一些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一般只是注重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要领和投掷臂的完美姿势,从而忽视了非投掷臂在整个铅球运动中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在投掷技术逐渐完善的今天,随着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介入和使用,投掷铅球运动对动作的协调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在铅球运动中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动路线、特点、摆动时机等都会对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力量的集中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铅球的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11.
生于1931年的陈允生是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的第一届体育本科生。1951年到1956年间,陈允生完整经历:1951年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于三处不同地点考试的第一次招生;1952年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并入新成立的暂驻圣约翰大学原址内的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华东体育学院迁至原大上海计划遗留的市政府大楼一处,并正式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陈允生讲述了各阶段的掌故,对于1951年到1956年间,上海体育院校及师范类体育专业的整合情况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调查访问法和文献资料法 ,对中国上海体育学院、俄罗斯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的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中、俄两所学校在教学管理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方面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考试方法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并据此对我国体育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了解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乒乓球主修班学生前三板技战术的使用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使学生对前三板的训练更具针对性。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笔者对广州体育学院2008级乒乓球主修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乒乓球主修班学生发球质量不高,发抢积极,但成功率偏低,接抢手段单一,成功率偏低。总体表现为基本功偏差,建议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发球和接发球以及发球抢攻的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习等方面探讨了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天津体院学生就业取向问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选择”分配制度的建立,使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对天津体育学院学生的就业取向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论:市场经济给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造成其择业思想实惠化、趋利化、短期化的主要原因。对此,学校决策部门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尽早争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思想  相似文献   

16.
秦玉峰 《冰雪运动》2011,33(4):64-68
加强体育院校学报质量管理,是体育院校学报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当务之急.加强体育院校学报质量管理是体育院校学报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体育院校学报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文稿质量管理、编辑质量管理、出版质量管理3个方面,在整个质量管理系统中,文稿质量管理是核心和基础.提出了加强体育院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发挥责任编辑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等加强体育院校学报质量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体育学院本科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普遍低。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补欠佳。教师有必要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归纳法等,对武汉体育学院足球代表队赛前训练与管理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对体育院校高水平足球队赛前准备期训练进行更好的监控,以促进体育院校高水平足球队训练与比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散手运动是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项极具对抗性的以击打为主的运动项目。因此,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及时的了解赛场上彼此双方的外在因素;了解对手的特点和弱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制定或更换技、战术打法和适时地运用自身的特点来反击对手的能力。目的就是培养运动员在场上能够做到沉着冷静、思维清晰和信心十足地面对对手和比赛;提高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预先判断和完美处理的能力等。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运动系和体育系的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进行调查并以面谈和临场观摩等方式对心理素质训练进行了归纳、探讨及分析,希望其研究成果能够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和心理障碍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其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已经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着力挖掘更多突出学科特色的课程;合理把握医学课程设置比例与深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部分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等。以期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