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作为爱国运动来说,从1919年5月4日的运动爆发,到6月28日巴黎和约的拒绝签字,是可以自成一段落了(当然还没有结束,到1920年,还有它的延续和发展)。但作为文化运动来说,时间则比较长,可以从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一直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五四”以前主要讲启蒙运动,“五四”以后主要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线索比较清楚,重点比较容易掌握,而启蒙运动包括的内容则比较多,头绪比较乱,重点不易掌握。不少中学老师来信问,这一段应该主要讲些什么?使学生从中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前发端于北京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全民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爱国革命运动与新思潮的勃兴和新文化魂的澎湃,共同发起了向旧政治、旧文化、旧思想的冲击。因此,“五四”又成了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文化革新运动的标志。“五四”运动的内涵丰富深刻,它是近百年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页,给中国社会和国家命运以极重大的影响。一、“五四”全民爱国运动北京学生5月4日的游行示威活动,表现出青年学生在社会各界爱国运动中所起的先锋队作用。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示威为标志,中国出现了一场全民的爱国运动。早…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以1915年《青年杂志》(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的创刊为发端,以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事件为中心,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且也成为中国青年登上反帝反封建斗争历  相似文献   

4.
在我党历史上,陈独秀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人物.本文试图对陈独秀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五年以《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为《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虽然这场运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是,它沉重打击了长期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在历史上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为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给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陈独秀作为这场运动的发动者、领导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既是一个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个意识领域里的启蒙运动,两者互相促进,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近代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高潮,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广大知识青年是这次伟大爱国运动的先锋。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既是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也是救亡爱国运动。梁启超与五四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戊戍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倡导“新民”学说和“文界革命”,反省传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对五四知识分子产生了极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游历欧洲的梁启超以私人身份旁听巴黎和会,维护中国权益,及时将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主权的消息传到国内,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虽然梁启超晚年思想渐趋保守,但他仍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个性独立、民主自由、科学精神、道德革命表示赞许,他是新文化运动的辩护者而非敌对者。欧游归国后,梁启超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意义,希望五四运动变外交的国民运动为内政的国民运动,建议青年致力于文化运动以光大五四运动的价值。同时对五四运动中科学万能论、科学口号化等缺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有两种涵义:狭义的“五四”是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广义的“五四”则是指这一天前后若干年的一种文化运动或思想运动。一般来说,其上限可以追溯到两年以前的文学革命,下限则大抵可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限.的确,“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前者的主旨在救亡,后者的主旨是启蒙。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现代历史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持久而常新的课题,它也深受国外学术界的关注。近来因着手为《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编辑一本国外“五四”研究文集,有机会浏览了近年来国外“五四”研究的一些论著。本文拟择要评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借以探讨国外“五四”研究的新趋势,及其可资借鉴的新思路。(一)华裔美国学者张灏1986年在台湾《当代》杂志的纪念“五四”专栏中,发表了《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一文,对“五四”的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评价。张灏在文中指出,“五四”面临的中心课题是“如何重建中国文化”。为此知识分子们提出的答案有两个:一是科学与民主,二是批判中国传统。“五四”知识分子在这两个问题上既有历史功  相似文献   

9.
1919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气壮山河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个运动发端于北京,当时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上海人民,闻讯奋起,以历史主人的姿态热烈响应,积极战斗。特别是“六三”后,上海工人阶级挺身而出,举行政治大罢工,奏出了五四交响曲的最强音,把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推到了高潮。这时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群众转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以一个独立的力最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的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一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我国近代工业的中心,也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城市。在这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雄厚,青年学生队伍浩大(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有两万人),特别是工人阶级最为集中,其人  相似文献   

10.
1919年,中国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一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在国内,它不仅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这场深刻的革命运动,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广泛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在叙述本题之前,应先交代一下时间的界限。文学史家们关于新文学史的分期与历史学家对于包括文学革命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分期,有着不能完全一致的见解。但不论谁都不能否认:《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声叫喊;新文学的自觉尝试在一九一六年前后就开始;《狂人日记》的发表使鲁迅成了新文学的真正开山。而这些,都是在“五四”之前就发生的。实际上,从《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之前这期间,文学革命运动已逐渐显示出相当的声势。其中,胡适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文学改良理论。本文正企图对《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这期间的胡适的文学改良理论作个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2.
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人们往往是这样解答的: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妥协卖国造成的民族危机,这个运动的导火线则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整个答案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有些党史或革命史教科书,讲到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只把它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联系起来,只讲思想启蒙运动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至于思想启蒙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明确交代。上述情况表明,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的关系,在一部分史学工作者的观念上是不够明确的。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初,中国爆发了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得以发展壮大。 一、人道主义在我国的倡导 一九一五年九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在《吾人最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五四时期的人口观李占才陈独秀,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爱国运动的精神领袖,在批判旧文化、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充当了“总司令”的角色。他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宗教等诸多思想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否定之否定”和颇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对于中国的青年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且令人激奋的年份。在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刻,北大青年同中国广大青年一起以昂扬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团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举“五四”火炬,发扬爱国传统,永远跟党走,勇于承担祖国和人民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83年前,由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组织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不仅以前所末有的姿态举起了民族救亡的旗帜,开创了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新纪元;而且,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所凝聚的“五四”精神,时时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为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在福州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其意义十分重大。值此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之际,笔者特写此文以示纪念。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州,福州青年学生立即响应,并于5月7日举行游行。7日早晨,...  相似文献   

17.
以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不恰当的,其实新文化运动早在二十世纪初年已经出现。理由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应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已具备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前已广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资产阶级的新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伟大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巨变,我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五四”时代的爱国者为拯救中华而奋起,为改变我们民族的命运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奋起,为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而进行着坚韧不拔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一、简述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意义和对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影响 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意义: 1.推进了“五四”新文学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主要是与农民群众的结合。这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个发展,也是对“五四”新文学弱点的克服。 2.在文艺整风中,产生了毛泽东的《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 3.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运动创造和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三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的意义,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轫于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之中。运动一开始,它就汹涌澎湃,滚滚向前,猛烈冲击批判着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它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影响。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