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政策现台后,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集中表现。本文从“减负”工作中的认识误区入手,阐明了考试手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改革不合理的考试机制、科学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等三个问题,以期引起教育界同行对“减负”工作中支次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政策出台后 ,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集中表现。本文从“减负”工作中的认识误区入手 ,阐明了考试手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改革不合理的考试机制、科学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等三个问题 ,以期引起教育界同行对“减负”工作中深层次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绍兴县教育局联系本县实际,认真部署,制定措施,开展“绿色减负”行动,切实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减负”是现代教育形势的需要,也是党中央的要求。“减负”应抓好三方面工作,处理好四个关系,达到“减负”增效,防止“减负”步入“误区”,“减负”管理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联系实际,提高“减负”的自觉性,确保“减负”工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减负”最终要落实到学校,教师是“减负”的主力军。广大教师要提高对“减负”工作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由学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等多方人士组成的“减负”专项督导组正在对重庆市各个学校的“减负”工作进行明察暗访。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介绍,教育主管部门将对“减负”工作不到位、情节特别严重的学校校长给予免职处理。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减负”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若把工作重点放在“不补课、不留作业”上,“减负”工作则步入了“误区”。要真正“减负”,要从强调学生主体性、实施创新教育、成功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8.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要想使“减负”达到预期目的,要解决很多问题。本文主要谈谈在当前的“减负”工作中,特别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减负”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减负”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减负”是个很不轻松的老话题。“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仅靠学校是不行的,还需家庭、社会齐心协力,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李瑞婷 《辅导员》2010,(8):15-15
提到减负,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关键”。上级领导说:“关键是学校。”学校领导说:“关键是教师。”老师说:“关键是上级和学校领导。”那么,减负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减负的关键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大障碍,又严重威胁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党中央决策“减负”,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减负”,各地各校纷纷定计划、定措施,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亦不少,令人担忧。针对“减负”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现行的考试及教育评价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措施,更新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减负”,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就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长,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20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同志就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问题作过重要指示,并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国家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再一次就“减负”工作作出专项部署。各省、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深入,“显性”负担(来自学校的课业、教辅等)已渐少,学校“减负”已成共识,而“隐性”负担(来自家庭的压力)却愈演愈烈。在“减负”过程中,家庭教育由于在认识、观念上的滞后性和教育行为的自发性、无组织,使得其“减负”成效收获甚微,甚至与学校“减负”产生一些矛盾,影响着“减负”工作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当前,“减负”遇到的阻力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家长,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学校“放”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扫除的一个障碍。,对于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这种现象,要想彻底改变并非易事,虽然各地都已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制定和下发了相应的“减负”工作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大困难,除了教材、教学手段等方面外,还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教师是学校“减负”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教师对“减负”意义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减负”的实施。目前,各中小学教师都已在学校组织下对各级“减负”文件进行了有计划的学习,而且绝大多灵敏教师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窗     
湟中县教育局最近分片在多巴、汉东、鲁沙尔、田家寨组织召开县属学校校长、教委专职副主任、教研员会议,传达省“减负”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减负”工作的有关讲话和文件精神。 会议就全县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作出部署。第一,高度重视“减负”工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减负”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减负”工作。第二,正确认识“减负”。明确“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要措施,“减负”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是根本的思想,在“过重”两字上做文章,做到…  相似文献   

16.
沈衍珏 《教书育人》2006,(10):31-34
新世纪初,“减负”之风席卷全国,而后的几年里,又似乎有所懈怠,后又轰轰烈烈的重提。而我们紫薇小学从减负之日起,就没再停留过,我们认认真真地减负,切切实实地减负,大张旗鼓地减负,将减负进行到底。“减负”工作究竟如何做?“减负”后学生活动如何指导?这是我们一直以来一直思考,并努力实践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市中小学“减负”工作在逐步推进。学生、教师、家长对“减负”问题各有不同的理解和反映。要真正实现“减负”“增素”,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必须形成准确共识并付诸实际行动,从而推动我市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减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口,以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发展,强调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地发展。本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是“减负”的根本目的,从教育模式、培养目标、教育格局、课堂教学形式和教育评价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对做好“减负”工作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阳泽 《天津教育》2002,(1):8-10
“减负”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但是,目前“减负”的成效并不显著,笔者认为,造成当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减负”,致使“减负”步入了误区。由于“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每个环节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减负”出现的误区1.明“减”暗“增”。即表面上减少了作业量和考试量,暗地里却用其它方式补回来,甚至比原来更多,产生变相负担。一种情况是“休息与娱乐”任务化。如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参观要写参观记、旅游要写游记、读课外书一定要写心得体…  相似文献   

20.
“减负”是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通过专项督导、“飞行”督查、调研评估,建立“督导通报”制度,“减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仍未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