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2.
"不A不B"格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两类表否定或禁止的“A什么A”和“什么A不A的”句式。通过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其进行对比探究可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表人的"A兼B"格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讨论的是现代汉语中表人的“A兼B”格式,章从格式构成、语义分析和相关格式比较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通过考察,章认为:构成表人的“A兼B”格式的认知基础是社会关系网络中人物角色的多重性,语义基础是指人名词A、B在语义上的互补兼容性、同指性和同时称呼性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说A就A”格式是动词“说”和副词“就”前后搭配所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能充当“A”的成分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从句法功能看,“说A就A”能够做谓语、定语,可以独立成句,可以充当复句的分句。从语义角度看,“说A就A”的语义通常表示动作的迅速或情况发生、变化得快;其连用也有两种不同语义。从语用角度看,“说A就A”格式主要表示决心和服从、接受两种语用义,具有凸显句子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A无B”是由动词“有”和“无”前后呼应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能进入“A”、“B”位置的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者短语;该格式能够充当谓、定、状、补语等多种句法成分。从语义角度看,“A”、“B”之间有着不同的语义关系,“有A无B”格式也存在着不同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7.
"不A不B"格式的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A不B”是一种很常见的格式,这类格式表面看形式相同,但其内部构成相当复杂。本文从A、B的构成出发,将这种格式首先分为五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进一步类化。文章以分类为纲,重点探讨每一类格式的色彩意义和语义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A不B”式词语是四字格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类,本文以近代汉语的语料为考察对象,对该格式词语的语源探究、语义类型、A与B的语法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发现该格式词语具有能产性、灵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A儿去咧”是唐山方言中的一种特殊格式,这一格式表示形容词代表的性质程度很深。其中A为性质形容词,受到语义、语法、语用的制约,儿化的作用相关于动态助词,而“了1”、“去”是唐山方言中的一个特殊唯补程度副词,“咧”相当于语气词“了2”。  相似文献   

10.
"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与形容词、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形容词(形素)、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后在语义关系方面的异同之处,并找寻了两种格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A多了"和"A得多(了)"两种格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常可以互换使用,而句子所表达的表层意思基本不变,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两种结构在内部结构、深层语义以及语用价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借鉴国外学者对英语"War is war"这一赘言结构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以Lakoff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为框架来分析汉语这一类似结构的生成与解读机制。分析了判断句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并指出这一结构是判断句的非典型性用法,是说话人出于特定的意图而使用的。这一结构在交际当中会产生一定的会话含义,而其会话含义的推导与理解离不开对单个名词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蒟酱"小考     
“蒟酱”是2000多年前川南焚人酿制的一种果汁饮料。对“蒟酱”的记载见于多种古代典籍。但“蒟酱”究竟用何种野果酿制而成,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分析了多种说法,认为“蒟酱”这种果酒系焚人用川南盛产的“拐枣”酿制而成。  相似文献   

14.
本对现行教材中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结句的解释提出质疑。从语言本、审美特征和艺术想象等方面分析全诗,从大自然的物候特征考察诗意。作认为“花重锦官城”中“重”的含义是“重重叠叠”而非“沉甸甸”。  相似文献   

15.
叶芝在文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他在戏剧创作中将哲学理念灌注其中,逐渐走向极端,即戏剧成为哲学思想的图解。要深入理解叶芝后期剧作必须理解其哲学理念,结合其著作《幻象》才能更深地领悟到剧作所要表现的"自我与反自我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狄更斯的《双城记》是其作品中流传最广的著作之一,该小说中的"双城",尤其是伦敦,一直以来更是文学评论家所关注的重点。《双城记》中对于双城的描写极为生动,景物描写细致可感,似乎又将读者引回到了19世纪风雨飘摇中的巴黎和暴风雨前夜的伦敦。在看似精心设计的环境描写和场景设计下,小说又隐约通过双城传达了一系列特殊的情愫,这既反映了作者笔下两座城市的矛盾共通性,也从一定层面上透露出了作者对于双城,尤其是双城之一的伦敦的矛盾心理与感情。  相似文献   

18.
进入“由A而B”格式的主要有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由A而B”可以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和定语。表示发展变化趋向或过程的“由A而B”要求A、B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由此而B”“由A而来”等是表示原因和由此产生结果的“由A而B”的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否弃了"价值真理"的提法,认为肯定价值与否弃"价值真理"并不矛盾,并得出结论认为,肯定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