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轻的父母纷纷外出打工,由祖辈带养孩子已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针对此问题我对我园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留守儿童达30%左右;父母因工厂晚上加班无暇顾及孩子的达35%左右;加上部分父母只管自己享乐,根本不管孩子,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人,因此我园由祖辈负责照管孩子的家庭数高达总数的75%左右。我们认识到祖辈家长已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一支庞大的"教  相似文献   

2.
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家长",我们是孩子是学生的家长,并且,我们都在做"家长"。"家长",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不是学校或老师给我们取的名字。是谁给我们取了这个名字?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热烈的初恋甜蜜的新婚紧张的期待幸福的惊喜,我们的孩子来到人世。当我们反复琢磨思前想后,全家通过之后确定了孩子的姓名,同时,孩子也用他那第  相似文献   

3.
《海南教育》2013,(6):22-22
<正>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家长",我们是孩子是学生的家长,并且,我们都在做"家长"。"家长",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不是学校或老师给我们取的名字。是谁给我们取了这个名字?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热烈的初恋甜蜜的新婚紧张的期待幸福的惊喜,我们的孩子来到人世。当我们反复琢磨思前想后,全家通过之后确定了孩子的姓名,同时,孩子也用他那第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在答《家庭》杂志记者问时说过:"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人,这叫渎职。老人可以帮着养,育的事一定要靠父母自己。"他还说:"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也太不会爱孩子了。会爱才是真正的爱,真爱需要学习……"郑委先生真切地道出了笔者急切想对年轻父母们说的话:"学会真正爱孩子吧"。一、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小时候不管我,现在管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常见到一些家长和教师几乎是无条件地要求孩子“听话”,有些家长喜欢把“听话”作为答应孩子某种要求的前提,有的教师则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感情向“听话”的学生一边倾斜。他们对那些敢持异议,勇于抗争的孩子,总觉得不自在,直摇头。这种现象,长此下去,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家长,正襟危坐,神圣不可侵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买你的账。我们班有位孩子家长是大学校长,他常常摆出一副校长的架势、一派校长的口吻,批评自己的孩子。尽管家长的话很有水平,极富哲理,孩子还是打心眼里和他对立,父子关系非常紧张。有一次,爷俩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中,家长打电话向我诉苦:"我身为大学校长,对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感觉  相似文献   

7.
家长: "敢拿自己孩子的命运当儿戏?" 这是一所重点初中学生母亲的心声.她说,女儿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游,可自己并不感到轻松,别的孩子都补,如果不给女儿也增加点"营养",就很难和别人竞争.  相似文献   

8.
正这初中一阶段,不少老师和家长会发现,原来在小学乖顺听话的孩子突然间变得执拗起来,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发"无名火",甚至顶撞老师、家长,即所谓有了"犟脾气"。那么,这些"犟脾气"是怎么产生的?老师及家长又应如何合理疏导、引导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一、"犟脾气"如何产生首先是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初中阶段孩子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时的孩子不喜欢大人的说教与唠叨,不喜欢家长把自己当小孩一样训斥,特别  相似文献   

9.
《中华家教》2012,(2):6-12
有人曾经笑言,家长是一种职业,它不经过考核就可以上岗,而且永远不会因为考核不合格而下岗。为人父母如果仅仅是把孩子养大,那只是类似于动物的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在现代社会。要把孩子养好,家长就必须进行学习了——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2,(1):54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很多原因,阜阳颍州区的家长"淡香莲花"(网名)说,自己小时想学却没条件,所以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来学。针对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不同原因,我们给出了一些分析与建议。有的家长看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要上。这就难免会"盲从"———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特殊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12.
问题即孩子     
我们有些做家长的,时常把怨自己的孩子"浑身上下都是毛病。"所谓毛病,是指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当然,这"问题"只是家长的认为。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的"问题",去一家医院的临床心理科找心理冶疗师咨询,这位冶疗师是她的中学同学,很幽默,在纸上写了  相似文献   

13.
时下有不少家长,或许出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或许出于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看到周围的一些家长不惜花高价把孩子送进知名小学或重点中学,自己就按捺不住了,生怕"亏待"了孩子,于是四处求亲拜友,花高价也把自己的孩子"塞进"知名小学或重点中学,以为这样,就等于将孩子送进了升学成才的"保险箱"。殊不知,这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盲目择校  相似文献   

14.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家长,正襟危坐,神圣不可侵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买你的账. 我们班有位孩子家长是大学校长,他常常摆出一副校长的架势、一派校长的口吻,批评自己的孩子. 尽管家长的话很有水平,极富哲理,孩子还是打心眼里和他对立,父子关系非常紧张.有一次,爷俩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中,家长打电话向我诉苦:"我身为大学校长,对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感觉很失败." 我说:"忘掉你的校长身份吧.为什么事事和孩子较真呢?你的成就、经验是明摆着的,你越是在孩子面前示弱、谦虚,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越高大,越容易赢得他的尊重." 家长有点醒悟:"是呀,有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他明明听懂了,还要‘鸡蛋里挑骨头’,想方设法地驳倒我,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16.
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孩子能不能说真话,敢不敢说真话,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孩子撒谎几乎都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因为往往在犯了错误之后要受到惩罚——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数落或者打骂。孩子为了逃避这些惩罚,就不敢承认自己犯的错误,也就是不说真话。作  相似文献   

17.
成长的烦恼     
李亚男 《家长》2008,(6):6-6
孩子的烦恼,就是家长的烦恼,因为孩子会把自己的烦恼加倍"送"给家长。因此,孩子的"成长的烦恼",也是家长的"成长的烦恼",更何况家长本来也在"成长"——成长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家长——这就算是成长所必须的代价吧。  相似文献   

18.
于静宜 《班主任》2011,(1):32-34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在对家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孩子怎么了",却没有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怎么了",即便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也没能理出一个思路并按这个思路去解决问题。几乎所有家长都明确表示"很难找到  相似文献   

19.
何勤 《中华家教》2013,(Z1):52-53
我们总是被父母用"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来教导:要好好学习,要成才,要找好工作……必须承认,在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考试仍然是最公平的上升路径,父母的唠叨,也只是他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的表现。但"唠叨"终究是要有方式的。有家长奉行"棍棒"政策,有家长喜欢放任自流,有家长把"别人家的孩子"塑造成自己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大的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享受吃饭的感觉,而不是把吃饭当成吃药那样痛苦。孩子吃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辈子的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吃饭是件快乐的事。说起喂养,很多家长觉得就是给孩子每天做很多顿饭,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或者吃的东西越贵越好。很多父母还特别希望我们医生能给一个特别精确的指导,比如多大的孩子应该吃几次饭,每次吃多少种类,每个种类吃多少……我总是在跟家长说: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