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作文版)》2014,(4):64-64,F0003
子沐哥哥,你好,我是一枚高二的萌妹子,是你们的“骨灰级”读者,很爱看你的这个小专栏。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写作上的优等生,从小到大,我一直被誉为班上的才女。  相似文献   

2.
<正>说起“千古第一才女”这个名号,你会想到谁?给你3秒钟,没错,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但是呢,除去诗词的才华,她还爱喝酒,写文怼了一大半文人……这在宋代可是第一位!后来她改嫁给张汝舟,受不了他的家暴,为了离婚还告上朝廷。这样的反差萌,你们爱了吗?  相似文献   

3.
提起薛涛这个名字,喜欢唐诗的人都熟悉。她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被并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她又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为“蜀中四大才女”。其实,她在少年儿童时期,就被人们称之为才女了。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风靡一时,佳人往往集美貌、才情、胆识于一身.小说尤其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塑造了一系列才华横溢的才女形象,展示了相对进步的才德观.本文从才女传统、才女形象的现实参照、社会思潮和风尚以及男性文人的知己诉求四个方面,探究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女涌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两位才女     
我们班有两位姓白的才女,高个的叫倩,矮个的叫茵,为啥称她俩为“才女”呢?让我举几个例子。智力大开发  相似文献   

6.
九月金秋新学年开始,影视明星徐静蕾应母校延聘回到北京电影学院兼任客座教师,成为继黄磊之后的又一位“明星教师”。至此,徐静蕾享誉已久的“才女”之名称得上是当之无愧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女”可能是天生的,“才女”却要经过反复的锻打锤炼。让我们来看看,徐静蕾这个“才女”是怎样炼成的吧。成长的脚印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工人出身,原是北京灯炮厂的车间主任,后来下海办了一个生产灯具的小厂。徐子建在女儿的健康成长上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当时徐家的经济条件还比较差,狭窄的屋子里徐静蕾和弟弟睡着上下铺。父亲的工作十…  相似文献   

7.
至少从五代开始,已有士人关注四川才女的现象.明代“蜀女多才”的说法渐渐在士人和民众中流行.这既与历代士人持续书写四川才女有关,也与宋代以后俗文化的演绎密不可分.“蜀女多才”既是历史真实的反映,也有士人虚构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有两位姓白的才女,高个儿的叫倩,矮个儿的叫茵,要问为啥称她俩为“才女”,我举几个例子。智力大开发近段时间,班里特别流行脑筋急转  相似文献   

9.
在北流市永丰小学,有一位名叫郑秋霞的小姑娘,她不仅勤奋学习,关心集体,而且能说会道,能文能舞。老师、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小才女”。“小才女”的名字得来可不容易呢,这可都是小秋霞用心血和汗水换回的。在学习上,秋霞总是比别人付出得多。上课时,“小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是才女辈出的时期,不少女性诗人、词人开始著书立说,开办诗社。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注重渗透传统文化,例如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就选取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经典章节,高中必修下册提到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环节。据红学界相关学者研究,《红楼梦》的成书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才女文化有很大渊源,书中很多女性形象塑造都有真实人物原型可考。对“明清时期才女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在于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性,丰富语文课堂的形式及内容,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本文试探讨明清时期江南才女群体的形成过程、原因,以明清历史为线索,以江南地域为背景,从文学的“人学”研究视角,结合史料,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才女群”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中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学,希望给广大教师读者朋友一点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有34名同学,女生20名,男生14名,女生占了多数。身为一班之长的我,本是全班同学中的最高“统帅”,却经常被“三大才女”顶撞,有时还真下不了台,你说这多没面子! “三大才女”按“官职”大小排列,老大叫冯艳丽,是副班长,长得漂亮、文静,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学习绝对是全班第一,而且能歌善舞,深得某些人的拥戴。老二叫赵华月,身材有点胖,但绝对是“貌若天仙”,因此有人说她像杨贵妃。她是我们学校“雪月文学社”的社长,曾得过学区小学生作文大赛第一名,可谓才华出众。老三叫贵军锋,是“三大才女”中惟一的“平民百姓”。按她们的话说,这叫“不脱离群众”!贵军锋的画画技艺一流,画啥像啥,而且小小年纪便跟着父亲学得了一手好字,就连我们的老师都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12.
走向未来     
澳大利亚未来研究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曾经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些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来地。”惠州市新城中学文学社的小才子小才女们,对埃利雅德的这一至理名言特别推崇,分别释放自己的“名言效能”,各抒己见。王新同学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那是谁要去的地方呢?”阿强则认为:“通向未来的路虽说不是找到的,但也不是由筑路工人修建的!”西西一脸看不起人的神态令人气愤,不过他说的话还是蛮有道理的:“你们别胡说,埃利雅德…  相似文献   

13.
大家最喜爱上的课程是什么?这一天几个同学在阿毛家聚会时就议论开了 :才女最喜欢的是外语,平时她简直能和老外用英语对话呢。小咪喜欢语文,张大嘴爱上体育课,还有的喜欢物理或生物等等,但就是没人喜欢数学!  阿毛暂时没有吭声:她当然不怕数学,但此刻她却在盘算采用什么办法来激发大家对数学产生兴趣……  “对了,”她突然开口说,“我给你们讲一个福尔摩斯怎么破案的故事,好吗?”  “哼!”号称小侦探迷的李伟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我都读得烂熟了,不要听!”  “我的这个故事可是书上没有的,”阿毛微笑着说,“因…  相似文献   

14.
泪落无声     
我从来不知道一个“才女”之名,会使她背上如此的重担,甚至用一生的幸福来换取。——题记  相似文献   

15.
诸定国 《教学随笔》2009,(10):35-36
林黛玉是大观园中的才女。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拙文所引回目、引文,除单独作注外,其余均据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程丁插图全本,笔者自注)之判词云“堪怜咏絮才”,以晋代才女谢道韫作比,就是一例证。此外,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作诗,元妃评价说:“终时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  相似文献   

16.
初中才女晨露,10岁开始发表作品,11岁被国内五家报刊聘为小记者,2002年,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新闻媒体评为“中华好少年小记者”。初中一年级时进入了中国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在这位14岁的初中才女成长的背后,不知渗透了继父———张国文的多少心血……继父就像床头的  相似文献   

17.
她痴迷《红楼梦》,从小便与之结下了剪不断的情缘;她是一位“奇人”,被誉为“巴蜀才女”,虽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众多作品相继问世;她退而不休,不仅勤于书画,还致力于老年教育及其它社会工作,她就是我国“女性续红第一人”——著名作家周玉清女士。  相似文献   

18.
戴副眼镜的我,其貌不扬,可我能写能画。绘画作品和各类征文不是上报就是获奖,老师和同学们都风趣地称我“小才女”。可就这点儿“本领”使我在暑假里有了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谢女咏雪 《世说新语》载,谢安与子侄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降,谢安欣然唱日:“白雪纷飞何所似?”他的侄子谢朗和道:“空中洒盐差可拟。”谢朗的妹妹谢道韫接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据此称谢道韫为“咏雪才”,也常用来称赞才女。  相似文献   

20.
高者胜出     
同学们:高中三年,是人的智能发展的重要“挖掘期”,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需要调动你们所有的潜力和最自由的思考,需要你们能够集中精力去培养素质,需要你们多方面去吸“收营养”。初读《高中》杂志,深感有丰富的“营养”,希望你们也能吸收《高中》里的营养,圆你们的理想之梦“。高”者胜出“,中”者事成“;杂”思广益“,志”在必得。高者胜出@黄继坤$清远市清新县太平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